物联网背景下的智能交通:车联网的不同解读汇总

分享到:
点击量: 192455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到2011年物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国内安防行业也跟随这全球的技术旋风经历着影响深远的变革,作为安防行业*重要的分支,智能交通系统在物联网背景下,新概念层出不穷,车联网是目前吵得*火热的名词,对于安防交通圈里不同的厂家,对车联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RFID生产厂家认为车联网就是为每一辆车配置RFID射频设备,实现车辆信息识别定位通讯等,而传统的城市交通建设厂商认为车联网就是实现车辆信息的统一管理布控,实现**范围内的黑车牌稽查。 

智能交通在这个行业已经喊了近10余年,针对他的定义也较为清晰,传统的智能交通包括治安卡口系统、闯红灯违章电子警察违章抓拍系统、公交、出租等公共运营车辆监控系统、城市道路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沿线监控系统、超速抓拍系统等,每一项子系统都针对公安或交警的执法业务管理设计,大大降低人为管理的低效、高成本等问题。 

而车联网其实就是广义的物联网作用于智能交通场合,利用条码、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车、车与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anything、anytime、anywhere),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 

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结合,我认为用“智慧交通”称呼再合适不过了,结合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智慧交通应该代表了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提高运输效率。 

智能交通涉及到的新技术

RFID技术

目前主要应用于ETC自动收费车辆识别,未来可能会用在公共运营车辆甚至所有私家车的车辆识别,方便公安定位车辆。

RFID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

尤其针对车辆的RFID应用,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流量监测技术

主要应用在城市或高速道路交通数据检测,为后续交通指挥调度提供依据。

交通参数的检测是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检测是交通参数检测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地埋式感应线圈、超声波和激光检测器,它综合利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技术,有安装和维护方便、价格相对低廉、检测参数多、检测区域广等显着优点。可应用于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采集交通数据、监控交通流。

系统由前端高清采集端和交通视频处理器构成,交通视频处理器对高清摄像机实时视频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准确的交通参数数据检测功能,按照检测数据实时性和来源差异分为:实时数据和统计数据两类。

实时数据是指车辆通过虚拟检测器时所能够直接测量到的基本参数信息;

统计数据是指在制定的时间周期内统计到的由实时数据,在实时数据基础上使用交通工程学原理计算得到的相关性较强的能够表征真实交通流状况的统计分析数据。

事件检测技术

应用在城市道路或高速,在视域范围内实现各种违法行为的检测。

利用各种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和计算机智能优化算法对所采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能够对各种交通事件、事故,例如火灾、行人、车辆停驶、交通拥堵、车辆逆行、车辆抛洒物碎片、车辆排队超限、低能见度检测等情况进行自动检测和监控,并且能够实时地进行检测、报警、记录、传输、统计以及诱导。从而有效地对道路交通进行管理,提高公路网的交通运输能力,为道路的交通**管理和道路运营提供极大的帮助,是道路**管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基于视域目标运动轨迹跟踪技术,可以实现大视域的交通异常事件检测功能,在全动态高清摄像机支持下,在事件发生的一瞬间系统将自动激活进行近距离锁目标定,供管理人员进行二次清晰甄别。产品可实现的异常事件检测类型包括:

车辆停驶:车辆在检测区域内停车,可区分车道紧急停车或撞车、路肩临时停车、停车区停车等并分别赋予不同响应等级;

违法停车:车辆在禁止停车的区域滞留,停车时间、停车区域可编辑设定,可与其他关联系统实现报警联动;

车辆逆行:车辆在检测区域内逆行或倒车,确认时间、行驶距离阀值可调;

行人穿越:检测行人穿越主路、车道滞留等危险行为,有效跟踪范围100-150米;

车辆抛洒物:车道内出现货物遗洒、车辆或交通设施碎片等严重影响行车**的事件,判断时间、大小阀值可调;

火焰烟雾检测:对画面中异常出现的火焰和烟雾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警情并快速处理。

城市道路违法抓拍技术

应用在城市拥挤的道路,方便交警执法。

城市交通中的违章停车、逆行、压黄线现象一直是城市中的顽疾,对道路的畅通以及行人**均存在严重影响,如何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及时准确的进行取证查处,是道路监控的关键问题。而现有监控系统的监控能力和监控有效性还基本停留在人工操作监控,在发现有违章停车情况时,执法人员手动控制云台摄像机进行拉近、拍摄车辆的车牌号码及交通标志等,完成后需手动恢复摄像机预置位,过程复杂繁琐,人工成本高;随着道路管理的需要,违章停车监控点越来越多,监控执法人员工作负荷越来越大,工作的;准确度依赖于人员自身的责任心、工作状态、身体精力状态等认为因素,也不可想象能有如此多的人力与之相配套。

目前机动车违停、逆行、压黄线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大的问题,每年因违章停车、逆行等造成的拥堵、汽车追尾数以千万计。而且也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城市形象、民生问题。全自动违停抓拍系统采用先进的视频处理、独特图像分析技术,自动发现车辆违章禁停、逆行、压黄线等违法行为,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球机或高清枪机完成违章行为检测、抓拍、录像的全过程,对道路交通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PGIS技术

公安实战中必不可少的子系统,大多实战业务都围绕PGIS平台展开。

PGIS平台是以公安信息网络为基础,以警用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于公安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的可视化为目标的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地理信息技术与公安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产物,是公安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拉动公安信息整合、信息共享,实现部、省、市互联互通,**提升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

城市诱导技术

方便市民出行,协助公安发布城市诱导信息。

城市道路交通诱导系统设计技术是在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建设动态交通信息诱导和静态停车诱导系统,为广大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停车引导服务,以方便出行者选择**行车路径,减少为寻找停车位而造成的延误,解决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该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停车效率和停车**,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应急反应速度,实现车、路动态平衡协同运作,使道路能够发挥*大效能、均衡交通流,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终达到交通有序运转,对打造“车路协同”特征的新一代的智能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城市”发挥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交通管控平台技术

公安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交通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公安实战*核心的部分。

交通指挥中心管控平台是为交通指挥系统服务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快速反应决策与统一调度指挥。通过对采集到的交通数据分析、加工处理,来实施交通控制、管理、决策和指挥。该系统是集合了高科技前端采集技术与后端智能化分析决策软件的整合系统,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能够从点到线、从点到面地进行区域联网,从而*终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防护系统。

交通指挥中心管控平台以实战需求为重点,依托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并协调组织区域内的各种交通流,保证区域内道路网交通负荷处*佳状态,及时发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疏导交通;对管区交通状况进行监测,监视,有效组织各种交通流;科学调度警力,紧急救援及路障清理力量;处理紧急事件、事故。有效监测各种违法行为,依法纠正相关违法行为。整合现有智能交通系统资源,重点建立交通视频监控,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信号控制系统、诱导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等。增强基层交警主动发现,快速处置,有效管控,严格、科学执法。系统可以与公安部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也可以建立独立的地理信息系统。

智能交通、车联网的发展前景

虽然这两年智能交通涌现了许多新技术,但智能交通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有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车联网实现需要国家和各地政府投入巨大资金建设,甚至有可能需要与汽车制造商协商,在汽车生产时就需要具备“身份证”,实现车辆的身份**性。

其次,在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中,治安卡口、违章电警、测速抓拍、移动警务等各子系统都是由不同厂家建设,协议接口不统一,尤其是平台,面临大量对接工作,如何标准化协议与接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

还有就是,实现数据的共享统一,面临大量存储以及访问压力,如何实现数据冗余以及负载均衡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

所以,智能交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整个行业的健康���序发展需要国家、安防厂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