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规催生智能交通产业链变化引发蝴蝶效应

分享到:
点击量: 192452

2013年1月1日,修订版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执行,并被称为“史上*严交规”。新交规诸多修改过的新扣分规定刚一问世,就引发了人们的各种吐槽,然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它的问世在催生部分产业链发生变化之外,也正在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由新交规看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

例如,关于车主驾驶过程中拨打、接听电话的规定,让蓝牙耳机不论是实体店还是电商平台的销售均出现飙升,部分网购平台甚至出现“新交规特卖场”;故意遮挡、污损车牌的处罚规定,使部分地区车管所、汽修店前出现车主扎堆摘除牌照架,排队补装固封螺丝的情景,以至平日价格4元一套的固封螺丝疯涨到50元。

新交规的蝴蝶效应不止于此,伴随着新交规的正式实施,道路交通监控相关配套产品的技术升级也面临严苛考验,相关道路交通配套设备面临更新换代,目前正在使用中的交通指挥及电子警察等相关系统面临升级改造等等。

新交规的实施对智能交通行业的影响虽然有限,但无疑对相关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更高要求。如新交规对故意遮挡、污损车牌,机动车超速50%以上,疲劳驾驶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等交通违规行为均做出扣除12分满分的规定。而在*易扣分的闯黄灯、随意调头、不按规定让行车辆/行人、随意使用远光灯以及行驶中随意丢弃垃圾等,也做出详细规定,在处罚力度上更加严格。这就对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和磁感应控制等技术的精准度提出了挑战。

新交规倒逼智能交通智能升级

有业内人士表示,智能交通*理想的应用状况,是所有交通视频的监看都可以由视频分析技术来完成,但就目前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现状而言,这些并不现实。目前智能交通领域中可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来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报警的的行为,目前主要为违章或故障、事故停车、违章左转右转、违章变线、压黄线行驶、违章逆行、遗洒物体、行人横穿公路、高速公路内出现行人或自行车、车辆起火、交通流拥堵分析。然而在未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必将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重点应用。

疲劳检测智能化

疲劳驾驶是交通事故、交通意外的*重要的诱因之一,新交规对疲劳驾驶做出严格的处罚规定。现在随着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发展,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疲劳检测技术也开始进入实用阶段。这一技术通过对人眼、面部细微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车辆行驶速度等要素,对可能处于疲劳状态的驾驶员实现本地的声光提醒,使驾驶员一直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事故的发生。

车牌识别智能化

新交规中对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的规定,也尤为严格,动态车牌捕捉,可以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识别视野环境内的违法车辆信息,并通过车载通讯终端将照片证据固定、传送到后端实现各种应用。

交通调度智能化

对城市交通规划来说,详实、精准、时效性高的客流量数据、出行趋势,是城市道路规划、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公共交通线路规划等公共决策的重要支撑来源。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客流统计技术,采用垂直向下的摄像头来采集视频,再利用模式识别技术来辨别视频场景中的行人,并对其运动轨迹继续跟踪,*终获得客流数据。获得了实时准确的交通客流量数据后,通过车载无线网络通道,将数据实时的提交到后端智能交通数据中心,其数据即可以被城市决策管理系统、公交调度管理系统或者其他类似的综合管理系统所应用。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交通路网的当务之急

从2001到2013,中国的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由概念到泡沫、由泡沫走向务实、继而逐步实现超越的转变。在“十五”之初的2001年,国家将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列入国家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国智能交通行业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2012年12月,国家金卡工程第十五次**IC卡、RFID及物联网应用工作会暨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成果报告会上,交通部科技司高翔副处长总结了中国智能交通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即信息化、机动化。简单来说,就是时下*热门的车联网概念。

加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

以高速公路为例,随着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内一些省市地区建成一批了先进的高速公路智能系统,如上海有高架快速路监控系统,平面交叉***通状况评价系统,显然他们提高了拥堵的城市车辆运营的效率。但是这些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数据冗余,数据不能共享,数据接口不兼容、数据类型有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数据孤岛的出现:各个交通系统存储了大量的交通信息数据,但对数据的整合挖掘工作没有很好的跟进。构建共享平台可以对各种来源不一的数据类型进行统一处理,继而分析规律。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不仅促进高速公路管理水平的提高,避免资源的浪费,更能加强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信息系统软硬件建设有待提高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运行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监测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依托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在**所有省(区、市)实现高速公路联网监控,对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重要路段、特大桥梁、长大隧道、大型客货运输枢纽的运行状态、环境、气象与灾害实现动态监测。完成80%以上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情况调查站点建设;完成**所有类治超检测站和省级管理中心建设,实现部、省、站三级超限信息系统**联网。实现对两客一危车辆(长途客车、客运包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和重点营运货车、船舶(客渡船、旅游客船、高速客船、滚装客船和危险品运输船)的动态定位跟踪监测。

因此,在通过多方面的资金投入来拉动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应紧密跟踪现代新兴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围绕感知识别、网络传输、智能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关键环节,开展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攻关。物联网、云计算、海量存储、高速传输、中国**代卫星导航、遥感遥测等新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到智能交通领域,因此,在信息化重大工程和示范试点工程实施中,应加强对这些新技术的一体化应用研究,提升行业信息化技术水平。

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需完善

目前国内私家车用户越来越多,逢节假日必堵的现象也成为高速公路的一大景观。依托路网监测监控系统的完善,强化路况、养护施工、交通管制、气象等实时信息服务,并在完善网站、服务**、交通广播、短信平台等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路上固定和移动式可变情报板、服务区显示终端、车载终端等服务手段,为公路出行者提供覆盖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普通公路的出行信息服务,也成为改善交通状况的必要条件。

另外,各省、市地区客运售票联网和电子客票系统的不完善,也为长途客运乘客增加不少烦恼,因此,开展省域、跨省域客运售票联网和电子客票系统建设,以网上购票和电话购票等多种形式,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而针对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现象,建设机动车维修救援信息服务网络,也可为驾车出行者提供及时的救援信息服务。

信息化建设基础已经具备

3G网络为车联网提供了完备的网络基础。车联网需要汽车与网络连接,还要求一张**性网络,覆盖所有汽车能到的地方,保持7×24小时在线,实现语音、图像、数据等多种信息传输。只有公众通信网能够满足这些条件。

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建成覆盖**的基础通信网,网络覆盖广、性能优、可靠性高。特别是三大3G网络的建设,今年都将完成**地市级城市的网络覆盖,未来两年将对县城实现基本覆盖。3G移动通信网络高速发展,能够提供宽带化的无线信息传输通道,在**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可以处理图像、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这为建设车联网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低碳战略是新主题

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经济”成为举世瞩目的话题。中国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一直十分重视,2009年国务院强调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日前强调指出,必须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系统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因此,在未来,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低碳都是智能交通行业的主题。

中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截至2012年年末,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2089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4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3%。这意味着燃油消耗也在直线增加。

环保部2012年底发布的《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下称《年报》)显示,2011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加3.5%,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些问题,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智能交通系统能够为城市交通带来的节能减排效应,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可有效提高现有道路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从而达到缓解拥堵、减少事故、节约能源、减轻污染的目的,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智能交通能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使交通堵塞减少约60%,使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5%-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通过智能交通控制,由于平均车速的提高带来了燃料消耗量的减少和排出废气量的降低,汽车油耗可因此降低15%。智能交通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可使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30%-70%。

结束语

伴随国家一系列与交通相关的政策的出台,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也面临重重机遇和挑战。各种“新规”的降临,也让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改造成为智能交通行业不可回避的**性话题。然而,智能交通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其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要做的,就是主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