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启动机器人计划 人类由此受到挑战?

分享到:
点击量: 191471

被称为“史上*难就业年”的2013,也是备受自动化领域的企业和专家们期待的“机器人爆发之年”。现在,机器人不只是实验室里鼓捣出的新奇玩意儿,也不只是资金雄厚的大公司才能享用的**工具,它将很快成为我们司空见惯的“同事”。

在郭台铭宣布3年内让100万机械人上岗的计划后,将近1.5万台机器人走向了生产线,工人们已经能感受到“新同事”带来的影响。在部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原本20~30名工人可以减少到5个,而他们的工作只是保证机器人的运行。

这些24小时无休的机器人,背负着富士康们摆脱低利润陷阱的期望。正如德国劳动研究所所长克劳斯·齐默尔曼所言:“经营大规模的组装工厂不再被视为确保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行途径,中国企业将为全球市场生产更先进的产品,以提升制造企业在产品中的价值比例。”从欧美到日本,从中国到印度,制造业总会朝着人力更密集、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当使用机器人的成本降低,以机器人替代人力更为划算时,这条轨迹也许会发生逆转。

制造业走向十字路口

人类造出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自己的机器人,却又担心自己的价值受到挑战。

“一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二是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定律。三是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但不得违反**、**定律。”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中提出的三大法则已经成为现实中机器人工业的定律。而定律背后,是我们对机器人怀有的恐惧和敌意。人类造出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自己的机器人,却又担心自己的价值受到挑战。

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把制造业带到了十字路口: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中国与西方相比没有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采用则只能眼看着代工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印度和东南亚等国转移。

廉价劳动力时代结束

自动化工厂势在必行

如果说富士康的大规模内迁是为了应对“跳楼门”和加薪的影响,借机完成了在中国大陆的布局,今天的机器人计划则是郭台铭短时间弥补用工空缺,并逐渐摆脱对廉价劳动力依赖的一次挑战。

“跳楼门”以后,富士康屡次调整薪资标准,两年时间里,整体薪资水平提升30%以上。以深圳为例,富士康一线工人每月底薪从2010年的900元涨到2012年的2200元左右。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考虑到人民币的升值因素和美国工人相对价高的劳动生产率,到2015年,中国制造业的净劳动力成本将与美国相当,同时中国政府也定下了到2015年*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的目标。对于整体利润仅有3%~4%的代工厂来说,“请不起人”已经不是天方夜谭。

“劳动力贵不贵,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没有劳动力的问题恐怕更加严峻。”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陈嵩说。自2004年“民工荒”以来,企业始终面临人力不够这一棘手难题。到明年,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将达到10亿的峰值,之后将逐年缩减。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口结构改变的背景下,也将促使“用工荒”这种季节性、结构性缺工现象愈演愈烈。富士康在郑州目前仅有5万人,远低于其产能规划,在成都等地情况也大幅低于预期。而规模一直是代工企业在低利润环境下生存的重要推动力量。

人口成本上升,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倒逼企业技术升级,机器人任劳任怨、性价比高的优点便显现了出来。

“工资在艾美特生产总成本中的占比只有6%左右,现在提升到了15%。”艾美特电器人力资源部经理吕钧说,现在他们正试图通过使用机器人来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经过两年的生产线改造,我们已经有效减少了用工。在一些生产线中,工人人数已经下降一半以上。并且机器人的生产效率比人工提高了20%以上,产品的良品率也有明显提高。”

制造业用工方式的改变,也对人才市场、乃至学校教育产生了影响。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注意到,原本每年进入校园招聘上千人的制造/重工类企业,近年校招额度仅维持在每年三四十人,这些人是作为技能精英来培养。“企业希望在重复型劳动上减少成本,以便给高技能人才提供更高的薪水。”

建立自动化工厂,富士康所需的资本每年至少要21亿美元,甚至可能超过100亿美元,却不得不做。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产品需要严格的**程度,甚至超出了人工所能到达的能力。一旦出错,代价十分高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机器人计划已经是必然,如果正确的处理好机器人的定期现在尤为重要。《大西洋月刊》曾撰文指出:人类需要为谈论智能机器人而感到不安,如果要说这是一场人类和机器之间的赛跑,那我们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