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具工业发展中的喜与忧

分享到:
点击量: 191446

编者的话: 沈烈初是机械行业老领导,上世纪60年代初获民主德国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在机械行业宏观管理部门任职,曾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尽管年事已高,但他对我国装备工业的发展十分关心,也发表过许多很有见地的指导意见。今年4月,北京国际机床工业展览会如期举行,沈老受主办方之邀参观了整个展览,并认真写就经反复思考的观察体会,邮寄本报。编辑部特将他的来稿和来信一并刊出,以使读者完整了解老一代专家型领导,对当前基础制造业发展方向与路径的意见。

今年4月22日,2013年北京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开幕。在展览会上,我参观学习了七家内资企业,并与企业领导进行了交流。对于十余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数以千计的国内外参展商来说,我看到的仅是沧海之一粟,得到的收获仅是极微小的一点,是一孔之见,不能反映整个国际国内机床工具行业的情况。

在展览会上我得到的印象是:这几年国内机床工具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残酷的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加速进行。过去几年曾一度辉煌的一些企业面临很严重的困境,处在被兼并重组的状态,这种现实的教训应该认真吸取什么警示呢?企业内因是主要的吧,尽管成绩很大,但问题不少,有的相当严重。

从机遇讲,作为机械工业的工作母机,国内市场迅速扩大,中央与地方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与资金支持,设立了“数控”专项。又得到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的党政主要领导的关注,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发展的好环境,见到的成绩甚感欣慰,对存在的问题也十分忧虑。

一、现实中的忧虑

■**数控机床及所用的刀具绝大部分靠德、日、美、瑞士等机床强国进口。

■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功能部件进口量更大幅度提高,机床主轴用的高精度轴承几乎全部进口。

到目前为止,**数控机床及所用的刀具绝大部分靠德、日、美、瑞士等机床强国进口。中国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与国防工业重点工程所需的数控机床,拉动了国际机床强国的发展。国内机床企业所需的一些**数控与精密机床多采用进口机床,中档数控机床竞争不过台湾地区、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中等机床制造国家。从2012年机床进口数据来看,数控机床进口额增加6.03%,尽管中国机床工具协会的统计,重点联系企业新增订单连续22个月负增长。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功能部件进口量更大幅度提高,机床主轴用的高精度轴承几乎全部进口。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世界**机床工具企业在华都有经销商、生产基地(用SKD办企业以避税)。如美国哈挺公司,专业生产小型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近年快速扩大在华生产能力,计划从月产100台增加到300台,并在**各地设立十余家具有4S店性质的销售服务店。北京Fanuc合资公司,这几年在华*高年产量为5.2万套各种数控系统及伺服、主轴系统,现在准备搞新的一期工程,达到月产两万套的能力,并细分市场,进行二次开发,增加相应的销售服务人员。

虽然我国大型机床生产企业在国际机床企业排名靠前,如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排名第四。从面子工程看,中国机床工业己跃居****位,但业内人士及用户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如处在世界前十位的德国DMG公司是由三家机床厂联合组成,每个厂仅有二三百人或稍多一些,总计才有近千名员工,与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拥有员工数以万计相比,是喜还是忧呢?

我国机床工具工业走了一条与世界各机床强国不同的路子,是求大求全,不专、不精、不强的企业发展路子,还是中(小)而专,专而精,精而强的模式?因为机床工具行业品种繁多,属小批、成批生产范畴,要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验积累,要有一批熟悉用户工艺及机床结构的技术人员与拥有技术诀窍的技师及专业技术工人。

孰优孰劣,市场及用户将取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改变现状的思考

■要熟悉“衣食父母”用户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并与这些用户的要求同步发展。

■要把可靠性、精度一致性、精度保持性放在首位。

1.深入了解“衣食父母”用户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要把可靠性、精度一致性、精度保持性放在首位。

作为在机床行业工作几十年的老机床工作者,我提出改变目前局面,就要熟悉“衣食父母”用户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并与这些用户的要求同步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机床工具产品几个性能指标上,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

机床工具企业应长期跟踪及了解自己产品,特别是产品在用户使用实践情况,要很熟悉并懂得用户使用工艺,包括机床、刀具、量具及切削原理。一来帮助用户排除使用过程中的障碍,二来通过多次PDCA方法反馈,对机床工具进行改进、提高、完善,使机床工具产品在用户心中扎下根,成为忠诚的用户。机床的可靠性,加工精度的一致性,精度保持性等只有通过这样的艰苦努力才能得到解决。国外有名的机床工具行业也是经历过这段历程的,谁违背这个规律,谁就自食苦果。标准是提高机床可靠性、精度一致性及精度保持性等质量的“牛鼻子”,必须与国际接轨,而且要强制执行。到目前为止,机床的可靠性标准都没有,不进行考核,这不是很奇怪吗?

2.机床产品必须得到用户的首肯。

各种机床展览会、新产品,包括政府各“专项”资助的**数控机床,琳琅满目。但不少仅是样机、样品而己,要变为商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到用户使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被用户首肯就更加困难了。因此,新产品产业化是一个坎,这个坎比研发新产品更困难,有时甚至在产业化中就被淘汰了,有的还需要脱胎换骨,推倒重新设计。但个别机床工具企业出了一个新产品,特别是“专项”新产品,就“报喜”,报纸上有名,电视台有声,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不知道没有用户使用实践的考验,没有用户的首肯,不继续不断改进、完善是没有用的。这种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后害了国家,害了用户,*终害了自己,永远不会凤凰涅?的。

3.建立早发现早解决机制非常重要。

前几年丰田汽车公司出现了严重的“召回门”事件,丰田公司领导立刻决断在质量管理系统成立EDER(早发现早解决在用户出现的问题)部门。作为精益生产、准时化管理创造者的丰田公司尚且这样重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何况我们机床工具企业呢?我们很多机床企业生产的品种太多、太杂,没有分析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且忽视细分用户市场的需求特点,缺乏进行个性化服务和有针对性的**。我在用户中调查研究时经常听到用户对售后服务的不满意的声音,有问题时制造厂迟迟不能解决。这样怎么能获得“衣食父母”的信任呢?

综合以上思考,只有为“衣食父母”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使用国产机床时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才会有机床工业的出路,才会有机床企业的效益,才能持续地发展下去,并且经营得更好,这就是制造商与用户的“双赢政策”。

我的这些思考与机床工具行业领导进行了沟通,得到的回答是:目前机床工具行业考虑的是吃饭问题,你说的意见要由总理来考虑。这个领导把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统统推给总理来解决。不为国家分忧,不为企业解忧,不为“衣食父母”的用户解决问题,“衣食父母”会给你饭吃吗?从这位领导说出这句话分析,在他的脑子中似乎已找不到出路了!我的这些思考目前还没有得到机床工具行业的认可,可见机床工具行业**发展之艰难。

三、机床工具行业的出路

■不要忘记上层建筑的**,以促进新生产力的发展。

■方案经用户首肯以后,还要成套提供装备及安装调试,直到生产出合格产品为止,并且要为用户提供终身**维修服务。

纵观气势恢宏的机床工具展览会,有一批有骨气的企业令人耳目一新,如济南二机床、秦川机床及星火机床等企业,排除干扰,踏实前行。秦川集团董事长龙兴元同志提出,企业不仅要考虑技术**,更要考虑模式**来促进企业持久地发展下去。我补充一点,不要忘记上层建筑的**,以促进新生产力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初期,原机械工业部局领导就一直强调机床是工作母机,要起到机械工业用户总工艺师的职责,这些指导思想刻骨铭心。用现代术语,即龙兴元所讲:为用户提出“成套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我又补充说,方案经用户首肯以后,还要成套提供装备及安装调试,直到生产出合格产品为止,并且要为用户提供终身**维修服务,这才能建立起机床工具行业在用户心目中的信心,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国际四大机床展览会的欧洲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EMO)每两年轮流在欧盟国家出展,*近坊间流传着EMO在欧洲不举办的年份,其展览公司会同新加坡、香港的有关单位,在上海举办国际机床展览会。如传闻是真,是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中的“两大”,即“北京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与“EMO”轮流在北京与上海出展,同时在中国市场竞争。可见,中国机床工具市场之庞大,众目睽暌,其带来的后果无法估计,希望机床工具行业的同仁们要密切关注。

以上观点,肯定有错误之处,提供并引起业界朋友们讨论批评,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