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吉电气有限公司
新增产品 | 公司简介
注册时间:2008-01-24
联系人:
电话:
Email:
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目录 公司新闻 技术文章 资料下载 成功案例 人才招聘 荣誉证书 联系我们

产品目录

蓄电池内阻测试仪
蓄电池充放电一体机
蓄电池放电仪
蓄电池充放电测试仪
蓄电池恒流放电仪
接地故障查找仪
蓄电池活化仪
宽电压蓄电池放电仪
蓄电池放电容量测试仪
蓄电池充放检一体机
蓄电池负载测试仪
蓄电池内阻仪
蓄电池放电测试仪
蓄电池在线监测仪
蓄电池巡检仪
蓄电池放电负载测试仪
蓄电池容量测试仪
蓄电池充电机
自动化电池监测装置
蓄电池跨接宝
直流电源综合特性测试仪
直流电源电池维护专用
汽车电池维护专用设备
回馈电网放电活化仪
便携式直流电源纹波表
电能质量分析仪
电力仪器仪表
三相交直流标准源
二次压降测试仪
红外热像仪
三通道直流电阻测试仪
直流电阻测试仪
数字绝缘电阻表
高压开关动特性测试仪
数字接地电阻测试仪
真空开关真空度测试仪
绝缘电阻测试仪
首页 >>> 技术文章 >

技术文章

雷电计数器校验仪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电力之路(咨询电话021-56479693)

雷电计数器校验仪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电力之路(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低碳经济被认为是继工业**、信息**之后,改变世界经济的又一次**浪潮,低碳经济生活将成为未来生活的主流模式。

   低碳技术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中国目前庞大的发展需求、较低的技术水平和“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但也同时预示着中国具有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所以,在发展中寻求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应该是中国化解国际压力且符合国情的双赢选择。

    中国低碳电力发展现状及潜力

   电能是*便利、*清洁、用途*广的终端能源消费载体。截至2008年6月,中国的火电、水电、核电、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分别占75%、22%、2%、1%。(见图1)

   虽然中国确定了坚持优化调整电源结构的电力发展路线,但受能源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燃煤发电比例过高的现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国内生产的煤炭50%以上用于发电,而且这一比例会越来越大。随着能源多元化的发展,尽管煤电在电力装机中的比重将逐渐下降,但耗煤总量仍会不断增加,碳排放数量也将持续增长。(见图2)

   在火电领域,中国正努力优化煤电结构,推进大型煤电基地的建设,鼓励发展坑口电站,重点发展大型高效环保机组和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机组,降低供电煤耗,加快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的步伐。据测算,如果中国目前的火电机组全部采用超超临界技术,供电煤耗就可以从357克标准煤/千瓦时降至283克标准煤/千瓦时,供电效率从34.4%提高到43.4%,相当于2007年节省标准煤约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5亿吨,同时还能减少运输与环保压力。

   在水电领域,中国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妥善安置移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电。2004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并跃居****。规划到2020年,达到3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2.25亿千瓦,小水电7500万千瓦,相当于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0亿吨左右。

   中国还积极推进核电建设。2007年底,中国核电装机已达885万千瓦,发电量628.62亿千瓦时,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0.6亿吨。预计在今后15年里至少建设30座核电机组。到2020年,在建核电装机1800万千瓦,运行核电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4%,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1.2亿吨。

   中国也积极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中国已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全额收购、价格优惠及社会公摊的政策。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源调查、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除了在电源点建设方面发展低碳电力外,中国还不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行电力统一规划和节能调度,加强区域和输配电网络建设,扩大西电东送规模,以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特色低碳电力之路

    目前,我国低碳电力的系统性研究才刚刚起步,许多结论和规划仍在定性分析和积极探讨阶段。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其中,煤炭资源列世界第三位、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但人均能源资源量较低,人均煤炭和水力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北煤西水”的资源分布同以东部为主的能源消费形成天然“失衡”。

   鉴于能源资源的禀赋条件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发展低碳电力和低碳能源必须回答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在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结构下实现低碳发展;二是如何在满足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电力需求前提下实现低碳发展;三是如何在能源市场体系逐步建立的过程中实现低碳发展。

上一篇:便携式动平衡测量仪发改委:管理电力需求 季节电价或试行(咨询电话021-56479693)
下一篇: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国际业内专家谈光伏产业的走向(咨询电话021-56479693)
            
若网站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及时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