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是使燃烧产生的热能把水加热或变成蒸汽的热力设备。锅炉的种类虽繁多,但都是由“锅”和“炉”以及保证“锅”和“炉”正常运行所必需的附件、仪表及附属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锅”是指锅炉中盛放水和蒸气的密封受压部分,是锅炉的吸热部分,主要包括汽包、对流管、水冷壁、联箱、过热器、省煤器等。
“炉”是指锅炉中燃料进行燃烧、放出热能的部分,是锅炉的放热部分,主要包括燃烧设备、炉墙、炉拱、钢架和烟道及排烟除尘设备等。
锅炉的附件和仪表很多,如**阀、压力表、水位表及高低水位报警器等,附属设备包括给水系统的设备、燃料供给及制备系统的设备、通风系统设备和除灰排渣系统设备等。
一、锅炉**附件
锅炉**附件是锅炉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主要是指压力表、水位计、**阀、汽水阀、排污阀等附件。这些附件对锅炉**运行极为重要,特别是压力表、水位计和**阀,是锅炉操作人员进行正常操作的耳目,是保证锅炉**运行的基本附件,因此,通常被人们称为锅炉三大**附件。
1、**阀
**阀是锅炉的重要**附件之一,它能自动防止锅炉的蒸汽压力超过预定的允许范围,保证锅炉**运行。
**阀的作用:
(1)当锅炉内压力达到规定限度时,**阀即自动开启,放出蒸汽,发出警报,使操作人中有所警惕,采取措施。
(2)**阀开启后能排出足够的蒸汽,使锅炉内的压力下降,直到降到比阀开启时更低的某点,阀即自动关闭。这样,使锅炉的压力保持在**限度以内,不致酿成爆炸事故。
工业锅炉上使用的**阀一般为弹簧式**阀和杠杆式**阀两种。
锅炉上装置**阀应符合下列要求:
(1)蒸发量>0.5t/h的锅炉,至少装一个**阀。蒸汽过热器出口处和可分式省煤器出口处(或入口处)、再热器入口处和出口处、直流锅炉的启动分离器,都必须装设**阀。
(2)**阀应垂直地装在锅筒(或联箱)的*高位置。在**阀和锅筒(或联箱)之间,不得装有取用蒸汽的出汽管和阀门。
(3)**阀上必须有下列装置:
杠杆式**阀要有防止重锤自行移动的装置和限制杠杆越出的导架;弹簧式**阀要有提升手把和防止随便拧动调整螺丝的装;静重式**阀要有防止重片飞脱的装置。
**阀的总排汽能力,必须大于锅炉*大连续蒸发量。并保证在锅筒和过热器上所有的**阀开启后,锅炉内的蒸汽压力上升辐度不超过**阀较高开启压力的30%,并不得使锅炉的蒸汽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1.1倍。
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处**阀的排汽量,应保证在该排汽量下,过热器和再热器有足够的冷却,不致于烧坏;省煤器**阀的截面积由设计单位确定。
几个**阀如果共同装置在一个与锅筒直接相连的短管上,则短管的通路截面积应不小于所有**阀截面积总和的1.25倍。
**阀一般应装设排汽管,防止排汽时伤人。排汽截面积至少为**阀总截面积的两倍。**阀排汽管下方应有接到**地点的泄水管。在排汽管和泄水管上都不允许装设任何阀门。如果**阀排汽声音不能使司炉在工作地点听到,则应装有信号装置(如汽笛)。省煤器的**阀应装设排水管并通至**地点,在排水管上不允许装设任何阀门。
为防止**阀的阀芯与阀座粘住,应定期对**阀作手动或自动的放汽或放水试验。
**阀经过校验后,应加锁或铅封,并将校验结果填入���炉技术档案。
2、压力表
压力表用以测量锅炉运行时锅内的压力。有了压力表,工作人员才能正确操作锅炉,保证锅炉**运行。工业锅炉常用的压力表是弹簧管式压力表,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准确可靠等优点。
压力表应装在便于观察和温度较低的地方。如果压力表装在靠近高温的地方,它的传动机构受热后所产生的变形将要影响指示压力的准确度。所以压力表的安装地点应尽可能远离蒸道或易受辐射的地方,并且要有充分的照明,使锅炉工作人员随时都能看到它所指示的汽压。
压力表下方应装有存水弯管(U形或圆环形),使蒸汽在弯管内凝。这样作用于压力表的是凝结水而不是高温蒸汽。如果不装存水弯管,蒸汽直接冲入表中的弹簧弯管,将会损坏表内零件,或使指示的压力不准。
每台锅炉必须装有与锅筒蒸汽空间直接相连的压力表。压力表表盘大小应保证司炉工人清楚地看到压力指示值,表盘直径应不小于100mm。压力表的装置校验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规定。装用后每半年至少校验一次。压力表校验后应铅封。
压力表必须准确、灵敏、可靠,符合国家锅炉**监察规程的要求,并严格监视,严防超压事故的发生。
3、水位表
水位表是用来监视锅筒内水位的重要**装置。用水位表内显示的水位,表示锅筒内锅水的水位。司炉人中依此进行正确操作,保证锅炉**运行。水位是按照“连通器内水面高度相等”的原理制成的。因此,运行时水位表必须与锅炉保持畅通。
每台锅炉至少装有两个彼此独立的水位表。水位表应装在便于观察的地方。水位表应有指示*高、*低**水位的明显标志。水位表距离操作地面高于6m时,应加装远程水位显示装置。
水位表必须符合国家**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装置准确、可靠的水位表,并严格监视和保持锅炉的正常水位,严防缺水事故的发生。
水位表有玻璃管式和平板式两种。
玻璃管式水位表是水位表的一种,主要由汽旋塞、放水旋塞及玻璃管组成。
玻璃管应用耐热玻璃制成,内径有15mm和20mm两种规格。内径过细会造成毛细管现象,影响水位指示的准确性。汽旋塞、水旋塞及排水旋塞由铸铁、铸钢或铸铜制成。旋塞有螺纹和法兰两种连接形式。使用压力较高时,以采用法兰连接为佳。压力较低时,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但应注意防止螺纹泄漏、腐蚀。水位表旋塞应相互平行,其端面应在同一平面上,以保证玻璃管不因受扭曲而破坏。
玻璃管式水位表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容易,拆换方便,但显示水位不够清晰,玻璃管容易破碎,适用于工作压力不超过1.6MPa的小型锅炉。
平板式水位表有单面玻璃板和双面玻璃板两种。主要由玻璃板、金属框盒、汽旋塞、水旋塞和放水旋塞等构件组成。
单面玻璃板水位表在金属框盒的前面镶有一块平板玻璃,接触面用石棉纸板做衬垫,然后用螺钉将框盖压在框盒上,使框盖、框盒、衬垫和玻璃板紧密结合。在拧紧框盒螺钉时,要使每只螺钉的压紧度尽量相同,保证不渗漏。
在玻璃板的内表面刻有三角棱形凹槽,由于光源在前面,光线通过凹槽产生折射,使水位表中蒸汽部分较亮,存水部分较暗,汽水分界线相当清晰。双面玻璃板水位表在金属框盒的前后两面都镶有平板玻璃。光源一般放在后面,光线折射后使水位表中蒸汽部分较暗,而存水部分反而较亮,水位很容易辨别。
平板式水位表结构虽较复杂,但**可靠,显示水位清晰,所以应用广泛。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二、锅炉水质处理
1、锅炉给水处理的重要性
在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三种杂质:悬浮杂质(泥沙、油污等)、胶体杂质(铁、铝、硅的氢氧化物等)及溶解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这些杂质可以使锅炉产生水垢和水渣、腐蚀锅炉的金属表面、引起锅水发泡、汽水共腾、蒸汽带水、污染蒸汽,有时还可使过热器沉盐结垢,造成过热爆管。特别是水垢的形成,不但浪费燃烧、损坏受热面;还能破坏水循环,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在锅炉中形成水垢的原因是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些钙、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且这些钙、镁盐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下降,达到饱和浓度后析出;锅水不断蒸发浓缩后,难溶盐类形成沉淀。
2、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是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根据用水要求和杂质的特性制定。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
悬浮物: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
含盐量:溶于水中全部盐类的总含量;常用溶解固形物含量代。
硬度: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硬度又有暂时硬度和长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含量。长久硬度是水中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pH值:水中氢离子含量的负对数。
碱度: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氢氧根浓度增加的物质总含量.
水质标准是水质指标要求达到的合格范围,由锅炉蒸发量、工作压力、蒸汽温度、水处理工艺等多方面情况制定。我国《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对水质指标的规定
水处理方式 | 锅内加药处理 | 锅外水或化学处理 |
悬浮物含量 | <20mg/L | <5mg/L |
给水总硬度 | <=3.5me/L(毫克当量/升) | <=0.03me/L |
总碱度 | 10~22me/L | <=20me/L |
pH值 | >=7 | >=7 |
含油量 | <=2mg/L | <=2mg/L |
相对碱度 | <0.2 | <0.2 |
工作压力 | 1.57MPa | p<=1.57MPa |
溶解氧 | <=0.05mg/L | <=0.1mg/L |
溶解固形物 | <3000mg/L | <3500mg/L |
3、水处理方法
目前锅炉水处理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炉内水处理,二是炉外水处理。
锅炉内水处理是通过向锅炉给水投加一定量的软水剂(防垢剂)使锅炉给水中的结垢物质软化,成为泥垢(水渣)通过排污把泥垢从锅炉内排出。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水垢结生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锅炉外水处理指对进入锅炉之前的给水预先进行的各种处理,是锅炉水质处理的主要方式。锅炉外水处理包括:除去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状杂质的过滤和沉淀;除去水中可结垢的钙、镁离子——使水软化;对碱度高的水进行降碱处理;当锅炉额定蒸发量≥6t/h(或额定热功率≥4.2MW)时,还必须除氧。
软化处理是低压锅炉*主要的锅外水处理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即使水与交换剂接触,以交换剂中的钠离子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 三、锅炉运行的**管理
1、锅炉启动的**要点
(1)**检查
锅炉启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汽水各级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锅炉本体和辅机是否完好;检查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种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要求的位置;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应力,上水水温*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于2h.冷炉上水至*低**水位时间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和煮炉
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而定,一般为3~14天。烘炉后期可以同进进行煮炉。
煮炉时在锅水中加入碱**剂,步骤为:上水至*高水位;加入适量药剂(2~4kg/t);燃烧加热锅水至沸腾但不升压,维持10~12h;减弱燃烧,排污之后适当放水;加强燃烧并使锅炉升压到25%~100%工作压力,运行12~24h;停炉冷却,排除锅水并清洗受热面。
(4)点火与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防止炉膛内爆炸
②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造成破坏
③监视和调整各种变化
(5)暖管与并气
暖管就是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三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0.5~1h.
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的锅炉向共用的蒸汽供汽。并汽时应燃烧稳定、运行正常、蒸汽品质合格以入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气压。
2、锅炉运行中的**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应经有关主要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3、锅炉停炉时的**要点
(1)正常停炉(计划内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锅炉正常停炉应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同时应继续收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2)紧急停炉
锅炉运行中出现: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下降;
锅炉水位超过*高可见水位(满水),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或**阀全部失效;
锅炉部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锻炉**运行;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
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档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阀快速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部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部件。
4、锅炉停炉时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1)干法保养
干法保养只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正常停炉后,水放净,**锅炉受热面及锅筒内外的水垢、铁锈和烟灰,用微火将锅炉烘干,放入干燥剂。而后关闭所有的门、孔,保持严密。一月之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若干燥剂成粉状、失去吸潮能力,则更换新干燥剂。视检查情况决定缩短或延长下次检查时间。若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在内外部清扫后,受热面内部涂以防锈漆,锅炉附件也应维修检查,涂油保护,再按上述方法保养。
(2)湿法保养
湿法保养也适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停用后清扫内外表面,然后进水(*好是软水),将适量氢氧化钠或磷酸钠溶于水后加入锅炉,生小火加热使锅炉外壁面干燥,内部由于对流使各部位碱浓度均匀,锅内水温达80~100℃时即可熄火。每隔5天对锅内水化验一次,控制其碱度在5~12mg·L-1范围。
(3)热法保养
停用时间在10天左右宜用热法保养。停炉后关闭所有风、烟道闸门,使炉温缓慢下降,保持锅炉汽压在大气压以上(即水温在100℃以上)即可。若汽压保持不住,可生小火或用运行锅炉的蒸汽加热。
上一页 [1] [2] [3
三、锅炉运行的**管理
1、锅炉启动的**要点
(1)**检查
锅炉启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汽水各级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锅炉本体和辅机是否完好;检查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种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要求的位置;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应力,上水水温*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于2h.冷炉上水至*低**水位时间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和煮炉
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而定,一般为3~14天。烘炉后期可以同进进行煮炉。
煮炉时在锅水中加入碱**剂,步骤为:上水至*高水位;加入适量药剂(2~4kg/t);燃烧加热锅水至沸腾但不升压,维持10~12h;减弱燃烧,排污之后适当放水;加强燃烧并使锅炉升压到25%~100%工作压力,运行12~24h;停炉冷却,排除锅水并清洗受热面。
(4)点火与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防止炉膛内爆炸
②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造成破坏
③监视和调整各种变化
(5)暖管与并气
暖管就是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三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0.5~1h.
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的锅炉向共用的蒸汽供汽。并汽时应燃烧稳定、运行正常、蒸汽品质合格以入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气压。
2、锅炉运行中的**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应经有关主要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3、锅炉停炉时的**要点
(1)正常停炉(计划内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锅炉正常停炉应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同时应继续收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2)紧急停炉
锅炉运行中出现: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下降;
锅炉水位超过*高可见水位(满水),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或**阀全部失效;
锅炉部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锻炉**运行;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
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档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阀快速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部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部件。
4、锅炉停炉时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1)干法保养
干法保养只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正常停炉后,水放净,**锅炉受热面及锅筒内外的水垢、铁锈和烟灰,用微火将锅炉烘干,放入干燥剂。而后关闭所有的门、孔,保持严密。一月之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若干燥剂成粉状、失去吸潮能力,则更换新干燥剂。视检查情况决定缩短或延长下次检查时间。若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在内外部清扫后,受热面内部涂以防锈漆,锅炉附件也应维修检查,涂油保护,再按上述方法保养。
(2)湿法保养
湿法保养也适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停用后清扫内外表面,然后进水(*好是软水),将适量氢氧化钠或磷酸钠溶于水后加入锅炉,生小火加热使锅炉外壁面干燥,内部由于对流使各部位碱浓度均匀,锅内水温达80~100℃时即可熄火。每隔5天对锅内水化验一次,控制其碱度在5~12mg·L-1范围。
(3)热法保养
停用时间在10天左右宜用热法保养。停炉后关闭所有风、烟道闸门,使炉温缓慢下降,保持锅炉汽压在大气压以上(即水温在100℃以上)即可。若汽压保持不住,可生小火或用运行锅炉的蒸汽加热。
上一页 [1] [2] [3
三、锅炉运行的**管理
1、锅炉启动的**要点
(1)**检查
锅炉启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汽水各级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锅炉本体和辅机是否完好;检查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种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要求的位置;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应力,上水水温*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于2h.冷炉上水至*低**水位时间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和煮炉
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而定,一般为3~14天。烘炉后期可以同进进行煮炉。
煮炉时在锅水中加入碱**剂,步骤为:上水至*高水位;加入适量药剂(2~4kg/t);燃烧加热锅水至沸腾但不升压,维持10~12h;减弱燃烧,排污之后适当放水;加强燃烧并使锅炉升压到25%~100%工作压力,运行12~24h;停炉冷却,排除锅水并清洗受热面。
(4)点火与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防止炉膛内爆炸
②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造成破坏
③监视和调整各种变化
(5)暖管与并气
暖管就是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三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0.5~1h.
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的锅炉向共用的蒸汽供汽。并汽时应燃烧稳定、运行正常、蒸汽品质合格以入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气压。
2、锅炉运行中的**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应经有关主要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3、锅炉停炉时的**要点
(1)正常停炉(计划内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锅炉正常停炉应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同时应继续收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2)紧急停炉
锅炉运行中出现: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下降;
锅炉水位超过*高可见水位(满水),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或**阀全部失效;
锅炉部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锻炉**运行;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
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档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阀快���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部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部件。
4、锅炉停炉时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1)干法保养
干法保养只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正常停炉后,水放净,**锅炉受热面及锅筒内外的水垢、铁锈和烟灰,用微火将锅炉烘干,放入干燥剂。而后关闭所有的门、孔,保持严密。一月之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若干燥剂成粉状、失去吸潮能力,则更换新干燥剂。视检查情况决定缩短或延长下次检查时间。若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在内外部清扫后,受热面内部涂以防锈漆,锅炉附件也应维修检查,涂油保护,再按上述方法保养。
(2)湿法保养
湿法保养也适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停用后清扫内外表面,然后进水(*好是软水),将适量氢氧化钠或磷酸钠溶于水后加入锅炉,生小火加热使锅炉外壁面干燥,内部由于对流使各部位碱浓度均匀,锅内水温达80~100℃时即可熄火。每隔5天对锅内水化验一次,控制其碱度在5~12mg·L-1范围。
(3)热法保养
停用时间在10天左右宜用热法保养。停炉后关闭所有风、烟道闸门,使炉温缓慢下降,保持锅炉汽压在大气压以上(即水温在100℃以上)即可。若汽压保持不住,可生小火或用运行锅炉的蒸汽加热。
上一页 [1] [2] [3
三、锅炉运行的**管理
1、锅炉启动的**要点
(1)**检查
锅炉启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汽水各级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锅炉本体和辅机是否完好;检查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种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要求的位置;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应力,上水水温*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于2h.冷炉上水至*低**水位时间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和煮炉
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而定,一般为3~14天。烘炉后期可以同进进行煮炉。
煮炉时在锅水中加入碱**剂,步骤为:上水至*高水位;加入适量药剂(2~4kg/t);燃烧加热锅水至沸腾但不升压,维持10~12h;减弱燃烧,排污之后适当放水;加强燃烧并使锅炉升压到25%~100%工作压力,运行12~24h;停炉冷却,排除锅水并清洗受热面。
(4)点火与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防止炉膛内爆炸
②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造成破坏
③监视和调整各种变化
(5)暖管与并气
暖管就是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三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0.5~1h.
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的锅炉向共用的蒸汽供汽。并汽时应燃烧稳定、运行正常、蒸汽品质合格以入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气压。
2、锅炉运行中的**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应经有关主要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3、锅炉停炉时的**要点
(1)正常停炉(计划内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锅炉正常停炉应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同时应继续收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2)紧急停炉
锅炉运行中出现: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下降;
锅炉水位超过*高可见水位(满水),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或**阀全部失效;
锅炉部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锻炉**运行;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
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档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阀快速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部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部件。
4、锅炉停炉时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1)干法保养
干法保养只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正常停炉后,水放净,**锅炉受热面及锅筒内外的水垢、铁锈和烟灰,用微火将锅炉烘干,放入干燥剂。而后关闭所有的门、孔,保持严密。一月之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若干燥剂成粉状、失去吸潮能力,则更换新干燥剂。视检查情况决定缩短或延长下次检查时间。若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在内外部清扫后,受热面内部涂以防锈漆,锅炉附件也应维修检查,涂油保护,再按上述方法保养。
(2)湿法保养
湿法保养也适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停用后清扫内外表面,然后进水(*好是软水),将适量氢氧化钠或磷酸钠溶于水后加入锅炉,生小火加热使锅炉外壁面干燥,内部由于对流使各部位碱浓度均匀,锅内水温达80~100℃时即可熄火。每隔5天对锅内水化验一次,控制其碱度在5~12mg·L-1范围。
(3)热法保养
停用时间在10天左右宜用热法保养。停炉后关闭所有风、烟道闸门,使炉温缓慢下降,保持锅炉汽压在大气压以上(即水温在100℃以上)即可。若汽压保持不住,可生小火或用运行锅炉的蒸汽加热。
上一页 [1] [2] [3
三、锅炉运行的**管理
1、锅炉启动的**要点
(1)**检查
锅炉启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汽水各级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锅炉本体和辅机是否完好;检查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种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要求的位置;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应力,上水水温*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于2h.冷炉上水至*低**水位时间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和煮炉
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而定,一般为3~14天。烘炉后期可以同进进行煮炉。
煮炉时在锅水中加入碱**剂,步骤为:上水至*高水位;加入适量药剂(2~4kg/t);燃烧加热锅水至沸腾但不升压,维持10~12h;减弱燃烧,排污之后适当放水;加强燃烧并使锅炉升压到25%~100%工作压力,运行12~24h;停炉冷却,排除锅水并清洗受热面。
(4)点火与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防止炉膛内爆炸
②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造成破坏
③监视和调整各种变化
(5)暖管与并气
暖管就是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三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0.5~1h.
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的锅炉向共用的蒸汽供汽。并汽时应燃烧稳定、运行正常、蒸汽品质合格以入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气压。
2、锅炉运行中的**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应经有关主要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3、锅炉停炉时的**要点
(1)正常停炉(计划内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锅炉正常停炉应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同时应继续收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2)紧急停炉
锅炉运行中出现: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下降;
锅炉水位超过*高可见水位(满水),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或**阀全部失效;
锅炉部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锻炉**运行;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
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档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阀快速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部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部件。
4、锅炉停炉时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1)干法保养
干法保养只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正常停炉后,水放净,**锅炉受热面及锅筒内外的水垢、铁锈和烟灰,用微火将锅炉烘干,放入干燥剂。而后关闭所有的门、孔,保持严密。一月之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若干燥剂成粉状、失去吸潮能力,则更换新干燥剂。视检查情况决定缩短或延长下次检查时间。若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在内外部清扫后,受热面内部涂以防锈漆,锅炉附件也应维修检查,涂油保护,再按上述方法保养。
(2)湿法保养
湿法保养也适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停用后清扫内外表面,然后进水(*好是软水),将适量氢氧化钠或磷酸钠溶于水后加入锅炉,生小火加热使锅炉外壁面干燥,内部由于对流使各部位碱浓度均匀,锅内水温达80~100℃时即可熄火。每隔5天对锅内水化验一次,控制其碱度在5~12mg·L-1范围。
(3)热法保养
停用时间在10天左右宜用热法保养。停炉后关闭所有风、烟道闸门,使炉温缓慢下降,保持锅炉汽压在大气压以上(即水温在100℃以上)即可。若汽压保持不住,可生小火或用运行锅炉的蒸汽加热。
上一页 [1] [2] [3
三、锅炉运行的**管理
1、锅炉启动的**要点
(1)**检查
锅炉启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汽水各级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锅炉本体和辅机是否完好;检查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种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要求的位置;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应力,上水水温*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于2h.冷炉上水至*低**水位时间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和煮炉
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而定,一般为3~14天。烘炉后期可以同进进行煮炉。
煮炉时在锅水中加入碱**剂,步骤为:上水至*高水位;加入适量药剂(2~4kg/t);燃烧加热锅水至沸腾但不升压,维持10~12h;减弱燃烧,排污之后适当放水;加强燃烧并使锅炉升压到25%~100%工作压力,运行12~24h;停炉冷却,排除锅水并清洗受热面。
(4)点火与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防止炉膛内爆炸
②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造成破坏
③监视和调整各种变化
(5)暖管与并气
暖管就是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三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0.5~1h.
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的锅炉向共用的蒸汽供汽。并汽时应燃烧稳定、运行正常、蒸汽品质合格以入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气压。
2、锅炉运行中的**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应经有关主要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3、锅炉停炉时的**要点
(1)正常停炉(计划内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锅炉正常停炉应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同时应继续收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2)紧急停炉
锅炉运行中出现: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下降;
锅炉水位超过*高可见水位(满水),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或**阀全部失效;
锅炉部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锻炉**运行;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
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档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阀快速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部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部件。
4、锅炉停炉时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1)干法保养
干法保养只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正常停炉后,水放净,**锅炉受热面及锅筒内外的水垢、铁锈和烟灰,用微火将锅炉烘干,放入干燥剂。而后关闭所有的门、孔,保持严密。一月之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若干燥剂成粉状、失去吸潮能力,则更换新干燥剂。视检查情况决定缩短或延长下次检查时间。若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在内外部清扫后,受热面内部涂以防锈漆,锅炉附件也应维修检查,涂油保护,再按上述方法保养。
(2)湿法保养
湿法保养也适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停用后清扫内外表面,然后进水(*好是软水),将适量氢氧化钠或磷酸钠溶于水后加入锅炉,生小火加热使锅炉外壁面干燥,内部由于对流使各部位碱浓度均匀,锅内水温达80~100℃时即可熄火。每隔5天对锅内水化验一次,控制其碱度在5~12mg·L-1范围。
(3)热法保养
停用时间在10天左右宜用热法保养。停炉后关闭所有风、烟道闸门,使炉温缓慢下降,保持锅炉汽压在大气压以上(即水温在100℃以上)即可。若汽压保持不住,可生小火或用运行锅炉的蒸汽加热。
上一页 [1] [2] [3
三、锅炉运行的**管理
1、锅炉启动的**要点
(1)**检查
锅炉启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汽水各级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锅炉本体和辅机是否完好;检查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种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要求的位置;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应力,上水水温*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于2h.冷炉上水至*低**水位时间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和煮炉
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而定,一般为3~14天。烘炉后期可以同进进行煮炉。
煮炉时在锅水中加入碱**剂,步骤为:上水至*高水位;加入适量药剂(2~4kg/t);燃烧加热锅水至沸腾但不升压,维持10~12h;减弱燃烧,排污之后适当放水;加强燃烧并使锅炉升压到25%~100%工作压力,运行12~24h;停炉冷却,排除锅水并清洗受热面。
(4)点火与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防止炉膛内爆炸
②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造成破坏
③监视和调整各种变化
(5)暖管与并气
暖管就是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三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0.5~1h.
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的锅炉向共用的蒸汽供汽。并汽时应燃烧稳定、运行正常、蒸汽品质合格以入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气压。
2、锅炉运行中的**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应经有关主要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3、锅炉停炉时的**要点
(1)正常停炉(计划内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锅炉正常停炉应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同时应继续收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2)紧急停炉
锅炉运行中出现: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下降;
锅炉水位超过*高可见水位(满水),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或**阀全部失效;
锅炉部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锻炉**运行;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
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档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阀快速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部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部件。
4、锅炉停炉时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1)干法保养
干法保养只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正常停炉后,水放净,**锅炉受热面及锅筒内外的水垢、铁锈和烟灰,用微火将锅炉烘干,放入干燥剂。而后关闭所有的门、孔,保持严密。一月之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若干燥剂成粉状、失去吸潮能力,则更换新干燥剂。视检查情况决定缩短或延长下次检查时间。若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在内外部清扫后,受热面内部涂以防锈漆,锅炉附件也应维修检查,涂油保护,再按上述方法保养。
(2)湿法保养
湿法保养也适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停用后清扫内外表面,然后进水(*好是软水),将适量氢氧化钠或磷酸钠溶于水后加入锅炉,生小火加热使锅炉外壁面干燥,内部由于对流使各部位碱浓度均匀,锅内水温达80~100℃时即可熄火。每隔5天对锅内水化验一次,控制其碱度在5~12mg·L-1范围。
(3)热法保养
停用时间在10天左右宜用热法保养。停炉后关闭所有风、烟道闸门,使炉温缓慢下降,保持锅炉汽压在大气压以上(即水温在100℃以上)即可。若汽压保持不住,可生小火或用运行锅炉的蒸汽加热。
上一页 [1] [2] [3
三、锅炉运行的**管理
1、锅炉启动的**要点
(1)**检查
锅炉启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汽水各级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锅炉本体和辅机是否完好;检查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种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要求的位置;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应力,上水水温*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于2h.冷炉上水至*低**水位时间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和煮炉
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而定,一般为3~14天。烘炉后期可以同进进行煮炉。
煮炉时在锅水中加入碱**剂,步骤为:上水至*高水位;加入适量药剂(2~4kg/t);燃烧加热锅水至沸腾但不升压,维持10~12h;减弱燃烧,排污之后适当放水;加强燃烧并使锅炉升压到25%~100%工作压力,运行12~24h;停炉冷却,排除锅水并清洗受热面。
(4)点火与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防止炉膛内爆炸
②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造成破坏
③监视和调整各种变化
(5)暖管与并气
暖管就是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三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0.5~1h.
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的锅炉向共用的蒸汽供汽。并汽时应燃烧稳定、运行正常、蒸汽品质合格以入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气压。
2、锅炉运行中的**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应经有关主要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3、锅炉停炉时的**要点
(1)正常停炉(计划内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锅炉正常停炉应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同时应继续收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2)紧急停炉
锅炉运行中出现: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下降;
锅炉水位超过*高可见水位(满水),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或**阀全部失效;
锅炉部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锻炉**运行;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
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档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阀快速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部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部件。
4、锅炉停炉时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1)干法保养
干法保养只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正常停炉后,水放净,**锅炉受热面及锅筒内外的水垢、铁锈和烟灰,用微火将锅炉烘干,放入干燥剂。而后关闭所有的门、孔,保持严密。一月之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若干燥剂成粉状、失去吸潮能力,则更换新干燥剂。视检查情况决定缩短或延长下次检查时间。若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在内外部清扫后,受热面内部涂以防锈漆,锅炉附件也应维修检查,涂油保护,再按上述方法保养。
(2)湿法保养
湿法保养也适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停用后清扫内外表面,然后进水(*好是软水),将适量氢氧化钠或磷酸钠溶于水后加入锅炉,生小火加热使锅炉外壁面干燥,内部由于对流使各部位碱浓度均匀,锅内水温达80~100℃时即可熄火。每隔5天对锅内水化验一次,控制其碱度在5~12mg·L-1范围。
(3)热法保养
停用时间在10天左右宜用热法保养。停炉后关闭所有风、烟道闸门,使炉温缓慢下降,保持锅炉汽压在大气压以上(即水温在100℃以上)即可。若汽压保持不住,可生小火或用运行锅炉的蒸汽加热。
上一页 [1] [2] [3
三、锅炉运行的**管理
1、锅炉启动的**要点
(1)**检查
锅炉启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汽水各级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锅炉本体和辅机是否完好;检查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种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要求的位置;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应力,上水水温*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于2h.冷炉上水至*低**水位时间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和煮炉
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而定,一般为3~14天。烘炉后期可以同进进行煮炉。
煮炉时在锅水中加入碱**剂,步骤为:上水至*高水位;加入适量药剂(2~4kg/t);燃烧加热锅水至沸腾但不升压,维持10~12h;减弱燃烧,排污之后适当放水;加强燃烧并使锅炉升压到25%~100%工作压力,运行12~24h;停炉冷却,排除锅水并清洗受热面。
(4)点火与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防止炉膛内爆炸
②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造成破坏
③监视和调整各种变化
(5)暖管与并气
暖管就是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三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0.5~1h.
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的锅炉向共用的蒸汽供汽。并汽时应燃烧稳定、运行正常、蒸汽品质合格以入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气压。
2、锅炉运行中的**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应经有关主要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3、锅炉停炉时的**要点
(1)正常停炉(计划内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锅炉正常停炉应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同时应继续收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2)紧急停炉
锅炉运行中出现: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下降;
锅炉水位超过*高可见水位(满水),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或**阀全部失效;
锅炉部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锻炉**运行;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
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档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阀快速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部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部件。
4、锅炉停炉时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1)干法保养
干法保养只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正常停炉后,水放净,**锅炉受热面及锅筒内外的水垢、铁锈和烟灰,用微火将锅炉烘干,放入干燥剂。而后关闭所有的门、孔,保持严密。一月之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若干燥剂成粉状、失去吸潮能力,则更换新干燥剂。视检查情况决定缩短或延长下次检查时间。若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在内外部清扫后,受热面内部涂以防锈漆,锅炉附件也应维修检查,涂油保护,再按上述方法保养。
(2)湿法保养
湿法保养也适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停用后清扫内外表面,然后进水(*好是软水),将适量氢氧化钠或磷酸钠溶于水后加入锅炉,生小火加热使锅炉外壁面干燥,内部由于对流使各部位碱浓度均匀,锅内水温达80~100℃时即可熄火。每隔5天对锅内水化验一次,控制其碱度在5~12mg·L-1范围。
(3)热法保养
停用时间在10天左右宜用热法保养。停炉后关闭所有风、烟道闸门,使炉温缓慢下降,保持锅炉汽压在大气压以上(即水温在100℃以上)即可。若汽压保持不住,可生小火或用运行锅炉的蒸汽加热。
上一页 [1] [2] [3
三、锅炉运行的**管理
1、锅炉启动的**要点
(1)**检查
锅炉启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汽水各级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锅炉本体和辅机是否完好;检查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种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要求的位置;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应力,上水水温*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于2h.冷炉上水至*低**水位时间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和煮炉
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而定,一般为3~14天。烘炉后期可以同进进行煮炉。
煮炉时在锅水中加入碱**剂,步骤为:上水至*高水位;加入适量药剂(2~4kg/t);燃烧加热锅水至沸腾但不升压,维持10~12h;减弱燃烧,排污之后适当放水;加强燃烧并使锅炉升压到25%~100%工作压力,运行12~24h;停炉冷却,排除锅水并清洗受热面。
(4)点火与升压
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防止炉膛内爆炸
②防止热应力和热膨胀造成破坏
③监视和调整各种变化
(5)暖管与并气
暖管就是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三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0.5~1h.
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的锅炉向共用的蒸汽供汽。并汽时应燃烧稳定、运行正常、蒸汽品质合格以入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气压。
2、锅炉运行中的**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应经有关主要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3、锅炉停炉时的**要点
(1)正常停炉(计划内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锅炉正常停炉应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汽降压。同时应继续收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2)紧急停炉
锅炉运行中出现:
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下降;
锅炉水位超过*高可见水位(满水),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或**阀全部失效;
锅炉部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锻炉**运行;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
紧急停炉的操作顺序:
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档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阀快速降压。
紧急停炉是为防止事故扩大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部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部件。
4、锅炉停炉时保养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1)干法保养
干法保养只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正常停炉后,水放净,**锅炉受热面及锅筒内外的水垢、铁锈和烟灰,用微火将锅炉烘干,放入干燥剂。而后关闭所有的门、孔,保持严密。一月之后打开人孔、手孔检查,若干燥剂成粉状、失去吸潮能力,则更换新干燥剂。视检查情况决定缩短或延长下次检查时间。若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在内外部清扫后,受热面内部涂以防锈漆,锅炉附件也应维修检查,涂油保护,再按上述方法保养。
(2)湿法保养
湿法保养也适用于长期停用的锅炉。停用后清扫内外表面,然后进水(*好是软水),将适量氢氧化钠或磷酸钠溶于水后加入锅炉,生小火加热使锅炉外壁面干燥,内部由于对流使各部位碱浓度均匀,锅内水温达80~100℃时即可熄火。每隔5天对锅内水化验一次,控制其碱度在5~12mg·L-1范围。
(3)热法保养
停用时间在10天左右宜用热法保养。停炉后关闭所有风、烟道闸门,使炉温缓慢下降,保持锅炉汽压在大气压以上(即水温在100℃以上)即可。若汽压保持不住,可生小火或用运行锅炉的蒸汽加热。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