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有东教授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发展基于冷冻电镜的动力学重建方法,围绕蛋白酶体、炎症小体等具有重大临床应用前景的靶点系统的结构功能、动力学机制和靶向调控分子设计深入开展前沿交叉研究——
2016年报道了人源蛋白酶体基态的3.6 Å冷冻电镜结构及其他三个亚纳米分辨构象,并**发现一个亚稳态构象的核心颗粒物转运通道处于开放状态(PNAS 2016; 113: 12991-12996)。
2017年,利用冷冻电镜解析高分辨率蛋白酶体19S调控复合体在结合组装伴侣p28的自由态的三维结构,阐释了组装伴侣蛋白Gankyrin/p28在蛋白酶体组装过程中构象选择的组装机理(Molecular Cell 2017; 67: 322-333)。
2018年4月,报道了6个ATPγS结合状态下的26S蛋白酶体动态结构,包括三个核心颗粒复合物开放态对应的亚稳简并态近原子分辨(4~5 Å)结构(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1360)。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