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PI)行业研究发展预测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商情
核心提示:聚酰亚胺的应用分析,2007年国际聚酰亚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主要国家地区聚酰亚胺行业现状分析,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分析,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进出口状况分析,2007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 【报告名称】: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PI)行业研究发展预测报告• 【关 键 字】:化工 聚酰亚胺行业 聚酰亚胺行业发展现状 聚酰亚胺行业投资现状 聚酰亚胺行业发展���景• 【出版日期】:2008年5月• 【报告页码】:110页• 【图表数量】:29个• 【报告格式】:PDF电子版或纸介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 【中文价格】:印刷版6500元 电子版6800元 印刷版+电子版7200元• 【报告编码】:ZJ
内容简介 聚酰亚胺英文名称Polyimide(简称PI)是一种新型特种工程塑料,由于其能在-269~400℃的大范围温度内能保持较高的物理机械性能,也可在-240~260℃的空气中长期使用,并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耐磨性、抗高温辐射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因此广泛用于机电、电子电气、仪表、石油化工、计量等领域,并已成为全球火箭、宇航等**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其被列入21世纪*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被称为是"解决问题的能手"(protionsolver),并认为"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 中国除了以均苯二酐为原料的聚酰亚胺薄膜有数百吨产量外,其他种类的聚酰亚胺产量很少,仅为美国的千分之一,而且价格昂贵。为此,着力解决聚酰亚胺的高成本问题已成为我国材料工业领域的当务之急。 针对国内外发展现状,我国应该在开发好现有品种的同时,大力发展聚醚酰亚胺、聚联苯四甲酰亚胺、热塑性聚酰亚胺和双马来酰亚胺等用量较大的主要树脂产品,推进新型聚酰亚胺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尤其要加强应用研究,如改性与复合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PI)行业研究发展预测报告》是在中心“十一五”化工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新数据,结合我们对产业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权威机构。本报告分析框架主要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分析方法中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原理及经济预测模型,对我国聚酰亚胺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竞争格局及近年来中国聚酰亚胺市场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优势企业的发展、经营策略、竞争优势及发展前景也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分析。希望本报告能够以严谨的内容、翔实的数据、直观的图表帮助聚酰亚胺企业及投资实体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正确制定企业竞争策略和投资策略。在报告的成稿过程中得到业内专家、领导的耐心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报告主要面向聚酰亚胺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金融投资集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PI)行业研究发展预测报告 下载.doc
目 录**章 聚酰亚胺基本概述**节 聚酰亚胺的基本概况**节 聚酰亚胺基本理化性质第三节 聚酰亚胺的制造工艺分析第四节 聚酰亚胺的应用分析一、薄膜二、涂料三、先进复合材料四、纤维五、泡沫塑料六、工程塑料七、胶粘剂八、分离膜九、光刻胶十、在微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十一、液晶显示用的取向排列剂十二、电-光材料**章 2007年国际聚酰亚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节 2007国际聚酰亚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国际聚酰亚胺产能分析二、国际聚酰亚胺行业地区结构分析三、国际聚酰亚胺行业技术现状分析四、国际聚酰亚胺产业发展趋势分析**节 2007年国际聚酰亚胺主要生产商对比分析第三节 主要国家地区聚酰亚胺行业现状分析一、美国二、德国三、日本四、韩国五、台湾第三章 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发展沿革分析**节 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发展历程分析**节 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一、2007年中国GDP增长态势分析二、2007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分析三、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情况第三节 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国家政策法规环境分析一、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二、行业相关标准分析三、行业国家政策法规分析第四节 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发展技术环境分析第五节 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分析第四章 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分析**节 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产量分析一、聚酰亚胺总产量分析二、聚酰亚胺主要生产地区分析三、聚酰亚胺主要企业分析**节 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消费分析一、聚酰亚胺消费领域结构分析二、聚酰亚胺消费规模分析三、聚酰亚胺市场供需状况分析第三节 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价格走势分析一、聚酰亚胺产品市场价格走势二、影响聚酰亚胺价格因素分析第五章 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进出口状况分析**节 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进口分析一、聚酰亚胺进口量分析二、聚酰亚胺进口来源地分析**节 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出口分析一、聚酰亚胺出口量分析二、聚酰亚胺出口目的地分析第三节 影响船货套利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地区间运输关系第四节 影响聚酰亚胺运输的主要因素及利润关系第六章 2007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节 2007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工业总产值分析**节 2007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市场销售收入分析第三节 2007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产品成本费用分析第四节 2007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利润总额分析第七章 2007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节 2007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竞争情况分析一、行业竞争指数表现二、行业的产品结构与市场集中度三、行业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析四、行业的总体竞争态势**节 2007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三节 2007年中国聚酰亚胺价格竞争分析一、聚酰亚胺主要产品价格走势分析二、聚酰亚胺行业主要企业价格策略第四节 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第八章 中国主要聚酰亚胺生产厂家分析**节 南京元邦工程塑料有限公司一、发展战略二、经营状况三、发展前景**节 常熟市联邦化工有限公司一、发展战略二、经营状况三、发展前景第三节 常州市广成新型塑料有限公司一、发展战略二、经营状况三、发展前景第四节 吉林省高科实业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二、经营状况三、发展前景第九章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节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发展前景与规模预测一、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二、行业发展趋势预测三、行业发展规模预测**节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市场预测一、行业市场市场供需状况预测二、行业进出口状况预测三、行业主要产品价格走势预测第三节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运营预测一、2008-2010年行业总产值预测二、2008-2010年行业收入预测三、2008-2010年行业利润总额预测四、2008-2010年行业总资产预测第四节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竞争态势预测第十章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投资分析**节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效益判断与投资机会分析一、2008-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分析二、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三、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投资机会分析**节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投资风险预警一、政策风险二、技术风险三、市场风险四、环保风险五、进入退出风险第三节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企业经营战略建议一、产品类型的选择二、产品营销策略选择三、企业管理变革第四节 2008-2010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投资专家建议 附 表表5.1 2007年初级形状的聚酰胺进口总体情况表5.2 2007年初级形状的聚酰胺进口分地区情况表5.3 2007年初级形状的聚酰胺出口总体情况表5.4 2007年初级形状的聚酰胺出口分地区情况表6.1 2006、2007年中国塑料薄膜制造、塑料板、管、型材的制造累计工业总产值表6.2 2006年中国塑料薄膜制造、塑料板、管、型材的累计产品销售收入表6.3 2006年中国塑料薄膜制造、塑料板、管、型材的累计产品销售成本表6.4 2006年中国塑料薄膜制造、塑料板、管、型材的累计产品利润总额表9.1 2008年聚酰亚胺行业总产值预测表9.2 2008年聚酰亚胺行业收入预测表9.3 2008年聚酰亚胺行业利润总额预测表9.4 2008年聚酰亚胺行业总产值预测
附 图图1.1聚酰亚胺结构式图1.2 微机控制干燥在线测定装置图1.3 干燥时间对溶剂质量分数的影响图1.4 溶剂含量对聚酰胺酸凝胶膜拉伸性能的影响图1.5 薄膜力学性能与拉伸比的关系图1.6 不同拉伸比下聚酰亚胺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图4.1 近年来我国五大工程塑料生产量图4.2 我国五大工程塑料产品消费量及需求量预测图4.3 余姚塑料城工程塑料市场主流报价图4.4 余姚塑料城工程塑料PA市场主流报价图4.5 余姚塑料城工程塑料PC市场主流报价图4.6 余姚塑料城工程塑料POM市场主流报价图4.7 余姚塑料城工程塑料PMMA市场主流报价图4.8 2008年2月余姚PPS/TPU/MBS/AES/PF市场报价图5.1 2007年初级形状的聚酰胺进口数量分地区情况图5.2 2007年初级形状的聚酰胺出口数量分地区情况图7.1 聚酰亚胺按生产方法分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