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

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
目录
1、总则
2、组织机构及职责
3、预测、预警
4、应急响应
5、后期处置
6、保障措施
7、宣传、培训和演习
8、附则
9、附录
为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事故灾难,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工作的决定》、《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制定和完善事故灾难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社会政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2 目的
根据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要求和南昌实际,整合现有应急救援指挥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整合现有事故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优化、防患未然、科学减灾的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防范体系。通过加强和完善,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对突发事故灾难的抢险救援能力,*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1.3 工作原则
1.3.1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市政府授权市**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市生产**突发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遇到特大、特别重大的事故灾难,可以调动本市范围内一切人、财、物力用于应急救援,必要时通过南昌警备区、武警南昌支队调动**和武警参与应急救援。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依照各自职权,对本区域的事故灾难实施救援。
1.3.2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由于突发事故灾难发生的时效性、区域性,应急救援工作必须遵循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中央和省驻昌企事业单位发生事故灾难后,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自己的主管部门,并服从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
1.3.3 以人为本,健全机制。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切实加强应急救援的科学指挥和人员的**防护;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群众,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有效机制。
1.3.4 明确职责,加强协作。要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不同类型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牵头部门和单位,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涉及关系全局、跨部门、跨地区或多领域的,预案制定、修订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各方,确保突发事故灾难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应急处置工作反应灵敏、快速有效。
1.3.5 平战结合,整合资源。要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开展演练活动,按照“统一组织领导,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提高装备水平”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预备役**和民兵在处置突发事故灾难中的重要作用。
1.3.6 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保证预警、响应、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险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加强救援人员培训演练,不断提高队员的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完善预案,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1.3.7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贯彻依靠科学抢险救灾的方针,实施科学救援。加强对各类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研究,规范防控措施和救援流程,实现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专家的作用,实行民主科学决策,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科技水平。
1.4 编制依据
1.4.1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特种设备**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均有明确规定,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相应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2政府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省、市、县各级政府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预警机制”;省政府、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了要加快建立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1.4.3 客观要求。我市应急救援体系存在诸多局限性,救援力量分散,指挥职能交叉;管理薄弱,反应迟缓;技术装备落后,救援能力差。加之我市**生产基础薄弱,各类重特大生产事故仍有可能发生。尽快制定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刻不容缓。
1.5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所称突发事故灾难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市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生产**的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事故,核与辐射事故,重大环境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1.6 应急救援预案总体框架
全市生产**应急预案主要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市政府相关部门编制的单项预案、县区人民政府编制的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经营单位救援预案构成(见图1)

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

 
南昌市突发社会**
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南昌市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南昌市突发自然灾难应急救援预案
                                                           

 

                                                                                                 

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
 
建筑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预案
民爆物品应急救援预案
烟花爆竹应急救援预案
环境污染应急救援预案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
市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水上交通应急救援预案
消防应急救援预案
道路交通应急救援预案
公路桥梁应急救援预案
  

 

  

          图1 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总体框架
1.6.1 专项预案。专项预案是市政府处置突发事故灾难的整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应急的方针、政策、组织结构,救援措施及相关职责,应急救援行动的总体思路等,可以清晰地了解全市突发事故灾难的应急体系及预案的文本体系,是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基础工作。
1.6.2单项预案。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编制的主要阐述本部门、本行业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应急的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规定。各单项预案应与本预案相衔接。
1.6.3各县区人民政府均要编制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并与本预案相衔接。各级政府**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列出所辖区域内潜在重大事故风险、重大危险源,明确各应急功能的主要负责部门,有关支持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便于应急救援工作的部署和行动。
1.6.4各生产经营单位均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尤其是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聘请中介机构对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预案,报当地政府**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6.5各县区必须建立与相邻县区应急救援协议,接到救援请求的相邻各县区必须以*快的速度予以增援。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成立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它是全市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决策机构。主要职责:对南昌市境内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组织编制、修改、评审、发布本市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发出应急救援指令;调动本市力量实施应急救援。
2.1.2成立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受南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委托,具体指挥协调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主要职责:负责统一规划本市生产**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组织检查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和备案工作;组织检查应急救援机构的应急准备工作情况;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培训和演习;组建并管理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分析预测特别重大事故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保持应急体系正常联络;业务上接受江西省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必要时,按照省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调集本市应急救援力量实施跨市增援。
组**员:
总 指 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市**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市卫生局局长
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
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
   员:发生事故行业主管部门领导
市**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口分管副局长
涉及救援功能主管部门分管领导
发生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领导
2.1.3市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它是突发事故灾难现场救援的指挥机构,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定。成员由市**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市相关部门领导、事故发生地政府领导组成。主要职责:迅速设立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营地,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措施;及时向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指挥救援队伍施救;负责对事态的监测与评估。
2.1.4设立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具体承担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办公室与市**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
2.2组织体系结构描述
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依据事故灾难的性质和危急程度,通过整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事故发生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组建若干个应急救援工作组,分兵把关,各司其职,迅速展开救援工作(见图2)。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相互支持和协同,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图2   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
2.2.1 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专家组。按行业共分若干个专业小组。具体名单由市**生产委员会审定后另行颁布。主要职责:所从事专业发生事故时,服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调遣,调阅事故灾难有关资料,参与突发事故灾难救援的决策,必要时参与事故调查。
2.2.2 人员抢救组。由市公安局、公安消防支队组成。主要职责:负责抢救在事故中被困的人员。
2.2.3 治安保障组:由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布置**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2.2.4 物资供应组。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临时指定市经贸委、商贸委、物资供应部门、救援物资生产企业领导和事故发生地政府领导组成。主要职责:保证救援所需物资的供应。
2.2.5 交通运输保障组。由市交通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和事故发生地政府领导组成。主要职责:调派运输工具,确保运输道路畅通无阻,将救援物资以*快的速度送达。
2.2.6 工程抢险组。由市建委、市公路局、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市公安消防支队、南昌供电公司和事故发生地政府领导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对被事故毁损的工地、公路、桥梁、电力等工程的抢修。
2.2.7 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局和事故发生地政府领导组成。主要职责:协调组织医疗资源,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紧急施救,全力以赴抢救伤员,并做好防疫工作。
2.2.8 气象保障组。由市气象局负责气象信息监测、预报和现场服务。
2.2.9 环境监测组。由市环保局负责。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控制,指导现场危险物质的消除和治理。
2.2.10 消防工作组。由市消防支队负责控制和扑灭火灾,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事故现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现场的洗消工作。
2.2.11善后处置组。由事故发生地政府领导及市公安、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会、相关保险机构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安抚遇难者家属,按有关规定做好赔偿工作。
2.2.12事故调查组。由市安监局负责,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邀请人民检查院派人参加,组织进行事故调查工作。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事故调查。
2.3应急联动机制
2.3.1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各县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构成全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按照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装备一些骨干应急救援队伍,既是部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的骨干力量,又是市级应急救援体系的区域救援基地。区域救援基地接受市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导(或领导)、指挥,并服从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和协调,形成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通过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和现代通信信息网络使市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和县区应急救援体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2.3.2全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主要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部门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和县区应急救援体系构成(见图3)。

专业应急体系                                    地方应急体系

图3 全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总体框架
2.3.3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必须保持与省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相邻各设区市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联系,如果需要及时请求支援。
2.4应急救援机构
依托现有救援队伍,整合社会救援力量组建若干个市级专业救援中心,分别负责相关行业的事故灾难救援和联合救援工作。
2.4.1道路救援中心,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救援。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公路局为基础,成立“南昌市道路救援中心”。
2.4.2水上搜救中心,负责水上交通事故救援。以南昌市地方海事局为基础,联合市水上公安分局、市公安消防支队水上消防大队,组成“南昌市水上搜救中心”。
2.4.3城市应急救援中心,负责城市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非煤矿山事故、烟花爆竹和民爆物品事故、建设工程事故、燃气事故、锅容管特事故、急性中毒事故、公共聚集场所事故等救援。以市公安消防支队为基础,增加必需的人员和装备,建立城市救援中心。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建委、市人防办、市质监局、市卫生局、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予以支持,组建指导和涵盖全市城市救援的基地,该基地拟按轻重缓急,逐步购置先进装备。
各专业救援中心的主要职责:配备必要的专业救援设备、器材和物资,定期进行救援演练;服从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调配,积极参与事故灾难救援;保持应急通讯的畅通,业务上接受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市、县(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灾难的监测、报告工作。主要职责是:建立监测网络;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全市灾难事故征兆动态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出预警。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灾难事故时,都应当及时向所在县(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不得��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2预警
3.2.1报警。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在采取救援行动的同时将事故有关情况及时报发生地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救援路线)、初步判定的伤亡情况、导致伤亡的因素、尚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哪一类的救援队伍、联络人、联络电话等。事故报告采用电话报告和传真相结合的方式,先电话口述后传真文字报告,由各级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先期采取救援行动的同时逐级上报。
3.2.2接警。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接警人员要做好详细记录,及时判断报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2.3处警。接警人员初步拟定救援的专业队伍、专家组成员名单、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员名单,同时将以上情况报告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由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报告总指挥,需要出警的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发布救援命令,启动救援程序(见图4)。

           相关预案

           相关专家
           相关专业机构
           相关区域基地
           其他信息准备
 
                                                       接警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卫员                   报警

专业应急机构

 

 


 

 
          相关预案
           相关专家
           相关专业机构
           相关区域基地
           其他信息准备
                                     接警 报警

 


通知                                        接警

区域救援基地

 
                                                       报警

 


图4 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接警响应程序
3.2.4预警预防行动。现场救援人员要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和群众,设立警戒范围;使用检测仪器对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进行检测,对警情进行评估,有重大警情的,应通知所在地政府,由所在地政府统一对外发布险情,影响面较大的可以局部中断电视节目,向公众发布险情。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并妥善安置,公安部门要做好现场治安维护工作。相邻兄弟设区市边境地区发生重大警情的,应立即告知相邻设区市政府。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3.3.1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并能进行数据交换的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平台,确保通讯畅通,信息共享。
3.3.2应急资源管理系统
建立全市应急救援资源管理数据库,保证各级指挥中心能够随时掌握、查询应急资源的地点、数量、性能等信息和有关人员、队伍的培训、演练情况。
3.3.3应急信息管理系统
各级指挥机构要建立信息管理数据库,对应急预案、重大危险目标及重大危险源的状态信息、危险物品的主要性质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3.3.4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应急办和相关部门要及时对事故地点、类型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并提供相关的预案、专业救援队伍、救援装备、物资、专家、应急技术要求等信息,输出备选方案。为指挥决策提供快捷、有效的支持。
3.3.5会议和办公系统
建设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大楼,并配备相应设施,满足应急救援领导和指挥中心成员进行指挥、召开会议的需要,满足指挥中心机构日常办公需要。装备和完善现场指挥平台,满足现场指挥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临时办公需要。
3.3.6**保密功能
鉴于应急救援工作的特殊性,各级指挥中心装备必须满足**、保密的要求,保证数据运行、传输不间断、不丢失。
3.4预警及发布
建立事故预警发布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发布事故预警。
(一) 重大危险源失控或有可能失控的;
(二) 已发生的事故有可能导致其他事故发生的;
(三) 其他地区发生的事故有可能影响本地区的;
(四) 下**事故发生后,事故影响在扩大或有可能扩大的,本级要做好预警准备;
(五) 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
预警级别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发布,发布范围为事故发生地、参与救援的机构及人员、预警支持系统。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针对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将响应级别划分为4级。
4.1.1四级响应情况。能被一个企业(单位)正常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该级别通常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通知,启动该企业(单位)单独预案,由该企业(单位)建立一个现场指挥部,所需的后勤支持、人员或其他资源增援由本企业(单位)负责解决。通常情况为,死伤或失踪人数为1—2人,并不会增加新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1.2三级响应情况。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利用的资源处理的情况。该级别响应需要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发出救援指令,启动该部门救援预案,由该部门建立现场指挥部,所需后勤支持、人员和其他资源增援由本部门负责解决。必要时由市突发事故灾难救援指挥中心调集相关部门力量给予支持。通常情况为,死伤或失踪人数为3—9人,并可能增加新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1.3二级响应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政府部门应急资源响应的紧急情况。按程序组建或成立的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做出保护生命和财产以及控制事态所必需的决定,围绕整个紧急事件的主要决定,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出。通常情况为,死伤或失踪人数为10—29人,并对周边群众和环境构成较大威胁。
4.1.4**响应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市外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的紧急情况,通常政府在一定范围内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该级别中,由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作出主要决定,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做出保护生命和财产以及控制事态所必需的决定。通常情况为,死伤或失踪人数为30人以上,并对周边群众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针对不同的响应级别,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序、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等。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4.2.1应急人员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家庭住址、在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中心职责、联系电话,由所在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机构负责提供,现场指挥部掌握。
4.2.2事故信息。包括引起事故的物质信息、事故的地点和场所,由事故单位提供,现场指挥部掌握,事故的起因、预警指标、危害分析结果,由现场指挥部提供,并上报给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4.2.3死亡、受伤和失踪人员的数量、姓名等。由事故单位提供,现场指挥部掌握并发布。如果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由现场指挥部上报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通知市外办、侨办、台办按正规渠道上报相关部门。
4.3基本响应程序
4.3.1应急行动程序。接警后,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决定需要救援的,立即下达指令,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迅速调集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赶赴事故现场。首先由现场指挥部观察了解险情,迅速制定抢险方案,由指挥部***别的行政领导分别对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疏散等队伍下达任务,各救援队伍必须按照一查险、二救人、三救物的原则,依令行事,并随时报告抢险情况,供指挥部调整抢险方案。在事故抢险过程中,现场指挥部有**的指挥权。
4.3.2应急准备。各应急组织要按照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做好人员的培训,备足应急物资,做好预案的演习和公众应急知识的培训工作等,确保队伍始终处于临战状态。
4.3.3初级反应。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对各市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发布应急准备指令后,必须按照预警级别,迅速召集相应规模的人员,参与救援,确保进入良好应急状态。
4.3.4扩大应急。随着事态的扩大,各应急机构必须及时调动**梯队增援,并随时准备调用后备救援力量。
4.3.5应急资源的管理与使用。各级政府和应急救援机构、队伍都应储备相应的应急资源,并加强维护管理工作。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规划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组织检查应急救援机构的应急准备工作情况和装备的完好率;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培训和演习;在出现应急状态时,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可以调用任何专业救援资源和各地的救援资源,救援所需物资出现短缺时,可临时就近调用任何单位和组织的物资,根据抢险需要紧急调用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拒绝。
4.3.6与市外救援力量一同救援时,以我市救援力量为主,负责核心区域的救援工作,外市救援力量为辅,负责外围和辅助救援工作。
4.4指挥与协调
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发布救援命令后,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救援工作,并负责与上级机构、相邻地区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的协调工作,协调采用电话和传真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以网络信息作为补充(见图5)。

区域救援基地

 
现场救援力量
                                                       信息反馈

 

                                                       协调指挥
                                                       抢险指挥
             图5 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程序
4.5信息发布
及时向公众和媒体发布事故伤亡及救援消息,有利于安抚民心,减少谣言的流传。因此,凡发生死亡或失踪3人以上事故,应将伤亡人员情况、损失情况、救援情况以规范格式向媒体公布,必要时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公众及媒体公布。
信息发布由市政府办公厅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市**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提供突发事故灾难信息;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或有关政府网站发布信息。
4.6应急结束
事故已得到控制,重大险情已经消除,死伤人员已全部找到并送达救治点得到妥善救治,事故主要信息已经采集,善后工作已有序展开,无群体性事件,即应判定��应急结束。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宣布解除应急状态。宣布应急结束后,各应急机构必须及时补充应急救援所需物资和器材,重新回到应急准备状态。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善后处置工作由事故所在地政府牵头,安监、公安、消防、民政、环保、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等相关部门参加,组成善后处置组,具体分工是:灾后重建、物质和劳务征用由当地政府负责;社会治安由公安负责;人员安置和赔偿工作由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负责;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由环保、消防负责。各单位对所负责的善后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处置程序,尽快恢复灾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善后处理程序:人员安置--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物资和劳务征用--补偿--灾后重建。
5.2社会救助
根据事故损失情况,由市民政局或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在一定范围内号召社会、个人为遇难地区和群众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期,同时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与监督,任何克扣和挪用捐赠资金和物资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5.3保险
保险机构要按照救援优先、特事特办和简化程序的原则,及时为遇难者亲属、事故单位办理理赔。
5.4事故调查
由市**生产委员会指定或由市**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组成事故调查组,具体负责事故的调查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市**生产监督管理局结案。较大事故报市政府或省**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复结案。重大以上事故报省政府或国家**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复结案。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通讯部门和负有救援保障任务的政府部门、单位和企业应建立通信系统日检查、周维护的制度,加强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及时提出和报告改进通信手段的建议。所有参加救援的部门、单位要保持与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电话联系,及时报告现场情况;各救援组现场救援采用同频率、编定代号、使用对讲机联络,同时要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通讯畅通,各种联络方式必须建立备用方案,建立全市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含专家组)通信录。
6.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各救援队伍和工程抢险队伍要加强演练和设备维护,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各级应急机构应将可供应急救援使用的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列表造册,逐级上报,供全市应急救援查询和调用。
6.3应急队伍保障
各县区和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建立相应的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救援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要本着就近救援,优先救援的原则,组织当地救援力量及时救援;市组建的救援中心,为我市应急救援的一线骨干力量;驻军、武警、预备役、民兵为二线增援力量;同时可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救援,为救援后备力量。要保持救援工作的连续性,并确保救援人员的防护和**。
6.4交通运输保障
市、县区交通和公安交管部门要保持一定数量**系数高、性能好的车辆,确保处于良好状态,指定停放地点,每台车辆必须配备2名司机,对车辆进行编号。并制定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
6.5医疗卫生保障
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医院**,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的关键。因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医疗救治时要贯彻现场救治、就近救治、转送**的原则,及时报告救治伤员以及需要增援的急救医药、器材及资源情况。
6.6治安保障
各级公安机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实施交通管制,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人员,避免出现意外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混乱;负责指挥危害区域内人员的撤离、保障车辆顺利通行,指引应急救援车辆进入现场,及时疏通交通堵塞;负责维护撤离区和人员安置区场所的社会治安,加强撤离区内和各封锁路口附近重要目标和财产**保护。
6.7物资保障
由市经贸委、市商贸委、物资供应部门负责,事故发生地政府和市公安、交通运输部门配合。负责现场救援物资的调拨和运输。视情组织有加工能力的单位突击生产,确保应急救援的需要。
6.8资金保障
为确保应急救援的需要,各级政府均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应急救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更新救援设备,应急救援队伍补贴、保险、征用物资的补偿等。市级救援资金由市财政局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核拨,情况紧急时,市财政局可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先采取安排支付或拨付资金等措施,再按程序补办相关手续,以便确保应急救援所需。应急救援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6.9社会动员保障
各级政府要以社区为单位(或企业单位),广泛动员公众积极参与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平时的事故预防、增强公众预防事故的能力。
6.10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各级政府对紧急疏散人员要妥善安置,可以征用机关、学校、文化场所、娱乐设施,必要时也可征用经营性宾馆、招待所、酒店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并确保疏散人员生活所需。
6.11技术储备与保障
所有直接参与或支持应急行动的组织,都必须成立自身的专家组、技术支持机构、建立信息库和2种以上的联系方式,及时制定和完善现场救援预案,为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决策提供依据。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各级宣传、新闻部门要通过媒体将应急预案的信息、接警电话、自救互救、避难*基本的常识告知公众。各类教育机构要加强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7.2培训
担负应急救援的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每年要组织一次救援培训、了解和掌握应急救援的工作原则、方法,熟悉救援的程序,做到合格上岗。要将有关突发事故灾难应急管理作为行政干部培训的内容,开展普及教育。
7.3演习
所有担负救援任务的部门、单位,每半年要针对各自的救援任务组织实战、模拟演习各一次,市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性演习。演习场所自行设置,但必须**、合理。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时将对各单位救援工作进行抽查。演习的目的就是练程序、查漏洞、补措施,不断增强救援工作的时限性和有效性。
8.附则
8.1单项预案目标(见附件1
8.2预案管理
本预案每两年评审一次,进行预案演练或经历应急救援实战后要对参与演练和实战的部分进行评审,评审要有制订预案有关部门的人员和专家参加,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办理。
8.3监督检查与奖惩
8.3.1监督检查。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市政府应急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应急救援工作检查,县以上人民政府、各行业部门、各大型企业要严格落实预案的要求,要做到资金、物资到位,保障措施有力。对执行不到位,预案形同虚设的单位将从严处罚。
8.3.2奖励与责任:对参加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人员,各级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故灾难抢险过程中受伤、致残、遇难的救援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各种待遇;对拒绝参与救援、延误救援时机、救援不力并因此而导致事故扩大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8.4本预案由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解释。
8.5本预案于发布之日起生效。
9.附录
9.1单项应急救援预案
9.2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
9.2.1南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通讯录
9.2.2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各专业指挥部通讯录
9.2.3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办公室通讯录
9.2.4市道路交通事故救援中心通讯录
9.2.5市水上搜救中心通讯录
9.2.6城市应急救援中心通讯录
9.2.7各县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通讯录
9.2.8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专家组通讯录
9.2.9各保障组通讯录
9.2.10省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通讯录
9.2.11相邻设区市应急机构通讯录
附件1:
《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单项预案》目录
序号
       
编制责任单位
1
南昌市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生产监督管理局
2
南昌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生产监督管理局
3
南昌市烟花爆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生产监督管理局
4
南昌市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5
南昌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交通局
6
南昌市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公安消防支队
7
南昌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建委
8
南昌市市政工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市政公用事业局
9
南昌市民爆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公安局
10
南昌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11
南昌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环保局
12
南昌市公路桥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公路管理局
南昌市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法实施条例》和《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遏制和避免重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及时妥善处置**事故,促进南昌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成立南昌市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市安监局局长
 员:市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
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
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
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
市气象局分管副局长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分管副支队长
市安监局监管二处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
    任: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
副 主 任:市安监局监管二处处长
联系(报警)电话:3986155,3986171,,并以公安110为24小时接听电话
领导小组的任务:发生重大事故时,领导小组应在事故现场设立指挥部,指定担任总指挥人员,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各救援小组实施救援行动,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必要时向上级和友邻单位救援中心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取证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
(二)应急救援小组
1)险情控制组: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专家组迅速研究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及**保障措施,指导实施现场救援和控制危险源的排险工作。配合搜救被困伤员。
2)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局负责,根据伤员的人数、伤情,启动相应级别的医疗救援预案,做好现场紧急抢救,合理分流、转送伤员到医院救治。
3)**警戒组:由市公安局负责,布置**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事故发生地,并组织在疏散区进行治安巡逻,防止因事故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4)气象保障组:由市气象局负责,监测灾害事故现场气象信息和预报,为现场救援开展现场气象服务。
5)救援保障组:由事故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救援工作的物资、器材、车辆、机械设备、照明设备等救援保障及救援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
6)善后处理组:由事故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做好丧葬和抚恤、安抚工作,协助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7)事故调查组:由市安监局负责,相关单位领导或工作人员参加。牵头组织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原因,查处责任,监督事故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8)专家咨询组:由市非煤矿山**评价评审专家组部分成员组成,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救援方案和**保障措施,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参与事故的调查工作和制订防范措施。
三、处置的原则、程序
处置的原则:遵循单位自救、社会支援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前提,采取快捷、科学有效的方法迅速展开救援;控制危险源,排除**隐患,防止发生二次伤害,维护社会稳定。
处置的程序:
1、发生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程序见附件1。
2、事故报警。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安监局、公安局和市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警。
3、事故单位负责人迅速到场,组织自救,*大限度减少损失。
四、要求
1、各救援小组要按照指挥部的指令,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救援工作。
2、各救援小组要在现场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工作,因事态扩大、需外援或各救援小组同时开展工作有困难等需协调的问题,由现场总指挥做出决定。
3、所有救援人员交通用车应服从市公安局的统一安排,按要求停放和行驶。
4、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各小组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应及时报告现场总指挥。
附:1、南昌市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示意图
  2、南昌市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电话
  3、南昌市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联系电话
附件1:
南昌市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示意图

附件2:
南昌市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电话
姓 名
职  务
办公室
住宅
手机
汤成奇
市政府副市长 
吴长金
市政府副秘书长 
3883378
6565190
邓建新
市安监局局长 
3986086
6395865
肖修武
市国土局副局长 
3987199
6217818
王 竞
市安监局副局长 
3986162
6775679
刘海滨
市公安局副局长 
3852068
7289306
宋顺有
市卫生局副局长 
3986768
6810568
戴熙敏
市气象局副局长 
3950029
2863311
杨新根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
3856093
6519093
张玉华
市安监局监管二处处长 
3986155
6610763
附件3:
南昌市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联系电话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宅 电
手 机
史江勇
市国土资源局矿产开发管理处处长
3987149
6701425
万木荣
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处处长
3987105
6201002
韩学海
市国土资源局矿产开发管理处
3987150
7136390
李中生
市公安局危险物品管理指导大队大队长
3856282
6276793
陈维安
市公安局危险物品管理指导大队副大队长
3856282
7511566
彭军华
市公安局危险物品管理指导大队
3856282
南昌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法》、国务院《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讲政治、保稳定、**责任重于泰山的高度来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真正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确保把事故危险降到*低限度,实现救灾减灾的目的,维护社会**和稳定。
二、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成立南昌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市安监局局长
市经贸委主任
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
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
市卫生局局长
市交通局局长
市环保局局长
市气象局局长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员: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
        市经贸委分管副主任
市公安消防支队分管副支队长
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
市交通局分管副局长
市环保局分管副局长
市气象局分管副局长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管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主任由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安监局监管一处处长担任。
(二)领导小组的任务
发生事故时,领导小组应及时召开会议,在事故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事故现场应急总指挥由领导小组指定人员担任。指挥部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必要时向省和国家救援中心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现场取证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三)设立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1、危险源控制组:由市公安消防支队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对事故提出应急处理方案及**措施,及时控制事故源。
2、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局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做好伤员合理分流转运到相关医院进一步**。
3、消防组:负责现场灭火,设备容器的冷却、喷水隔爆、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由企业消防人员和市公安消防支队组成。
4、**疏散组:由事故单位**保卫人员和当地政府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疏散人员、现场周围物资的转移。
5、**警戒组:由市公安局及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警戒,禁止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6、物资供应组:由事故单位和当地政府部门共同负责组织抢险物资器具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和人员。
7、环境监测组:由市环保局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天气变化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和危险物质的成份及浓度,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正确评估,为指挥人员决策和消除事故污染提供依据。
8、气象保障组:由气象局负责提供监测事故现场气象信息和预报,为现场救援开展现场气象服务。
9、专家咨询组:由市**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方案和**措施,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参与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
10、善后处理组:由事故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参加,做好丧葬和抚恤、安抚工作,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三、应急处理实施机构、人员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市“预案”的制定、修订;统一安排,组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指定应急总指挥,指挥参与应急救援的机构开展工作,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习工作;检查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检查督促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制定应急救援处理预案并评价其有效性,检查配备的**。消防、电气设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组织学习和检查落实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摸拟演习工作。
3、指挥:指挥协调参与应急救援的组织和人员按预案规定的职责任务展开工作;需要社会支援时,迅速组织有能力处理和消除事故危害的组织和单位进行处置;迅速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并组织队伍实施。
4、事故单位职责:积极快速全力组织自救,配合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等情况提供报告,同时提供必要的救援设备工具。
5、公安部门:负责交通和运输的管理,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对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巡逻,确定伤亡人员情况。
6、消防部门:负责控制和扑灭火灾,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的事故现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洗消工作;参与伤员的搜救工作。
7、卫生部门:负责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预案;负责组织医务人员和药品,抢救受伤人员;指导现场救护和转送至相关医院进一步救治工作。
8、环保部门:负责及时测定危险物质的品质成份及可能影响区域的浓度;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并定期定点进行监测控制;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危险物质的消除和治理,控制其对周边环境进一步污染。
9、民政部门:负责伤亡和疏散人员的安抚、救济工作。
10、经贸委:负责组织抢险物资供应和输送,参与组织事故调查,组织恢复生产。
11、气象部门:负责提供处理事故期间天气变化情况,尽可能避免因天气情况造成危险品的扩散和灾害的增加。
12、**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重大危险源的普查,为应急处理提供详细情况;组织供应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以及协助提供必要救援抢险的物资、材料,以及调集有关设备、器材、人员等。组织专家为应急救援的具体实施制定方案;组织事故后现场的保护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四、应急救援程序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一般包括报警与接警,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实施应急救援即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个方面,其过程见下图:

1、事故报警。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或有可能发展成为事故,应及时向应急救援办公室电话3986153或110报警。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企业名称、交通路线、联络人电话、联络人姓名、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大量泄漏等)、周边情况、需要支援的人员、设备、器材等。
2、救援程序。
①接到报警后,应急救援办公室应迅速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指派应急总指挥,调集车辆和各专业队伍、设施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②事故发生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救援现场;
③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控制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伍任务;
④专家咨询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参与事故调查及提出防范措施;
⑤各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按各自的分工展开处置和救援工作;
⑥事故得到控制后,由专家组成员和环保部门指导进行现场洗消工作;
⑦事故得到控制后,由**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应妥善保护的区域,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对事故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五、要求
①领导小组成员、专业处理队伍各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
②车辆、各类队伍、人员要服从总指挥的调度和指挥。
③对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泄漏处理,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应急救援人员不得穿带钉的鞋和化纤衣物。手机、呼机应关闭;
④对具有有毒物质的泄漏,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防毒面具,对皮肤有危害的物质,必须穿全封闭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⑤事故污染区域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附:1、南昌市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方式
    2、南昌市危险化学品救援装备器材分布情况表
3、南昌市危险源分布情况表
    4、南昌市救援中心分布情况表
    5、专家组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附件1:
南昌市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方式
姓 名
职  务
办公室
住宅
手机
汤成奇
市政府副市长
吴长金
市政府副秘书长
邓建新
市安监局局长
3986086
6395865
程晓林
市经贸委主任
3884088
6791858
魏国华
市卫生局局长
6835198
6778819
申少平
市环保局局长
3986419
8609658
张正新
市技术质量局局长
8617266
陈国凤
市交通局局长
3986216
6267555
吴延年
市气象局局长
3850815
8177935
刘海滨
市公安局副局长
3852068
7289316
蔡安东
市消防支队支队长
6232662
6558612
张安平
市安监局副局长
3986163
8509979
黎建武
市经贸委副主任
3884091
8182816
2978758
蔡卫国
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
6231768
8619407
 宋顺有
市卫生局副局长
3986768
彭孝福
市交通局副局长
3986226
6826886
齐国荣
市气象局副局长
6217617
8178785
陈财南
市环保局助调
6771495
8513700
周胜华
市质监局助调
8626315
杨新根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
3856093
朱新国
市安监局监管一处处长
3986172
6632758
附件2:
南昌市危险化学品救援装备器材分布情况表
分布图编
单 位
装 备 、 器 材
1
市消防支队
空气呼吸器161具、隔热服78套、防化服174套、防化手套6双、电绝缘手套6双、防割手套6双、防高温手套10双、防化靴3双、移动供气源1组、内置式重型防化服3套、防火防化服2套、专用防核服3套、防毒面具44个、闪光警戒灯8个、方形反光标牌4个、警戒标识杆30根、警戒标志杆插座30个、三角反光椎16个、500米警戒标志带6根、**毒品侦检仪1个、智能型水质分析仪1个、有毒气体探测仪2个、烟雾视象机1台、核放身检测仪1个、漏电探测器1个、生命探测器1个、综合电子气象仪1个、下水道阻流袋4条、无火花工具2套、木质堵漏工具1套、管道断裂包扎袋1条、外堵漏气袋2条、内堵漏气袋1条、孔缝堵漏枪1把、金属堵漏工具2套、金属管道封堵套管1根、内封漏器材组1组、外封式堵漏气袋1条、堵漏胶1组、燃料吸附垫组1组、防爆毒液抽吸泵1台、手动隔膜抽吸泵1台、有毒物质密封桶1只、45米长电线卷**4只、有毒液体收集袋1条、便携式个人洗消蓬1顶、洗消污水回收泵1台、移动式洗消泵1台、敌腐特灵洗消罐2具、敌腐特灵洗消剂20只、眼部洗消剂20只、逃生面罩10只、防化综合洗消车1台、防化抢险救援车1台。
2
江西昌九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氨分公司
苏生器4台、长管面具10副、通风式长管面具4副、氧气呼吸器备用13台、氧气充填泵1台、过滤式面具100个、担架2付。
3
南昌钢铁有限公司
氧气呼吸器5个、一氧化碳检测仪5台、测报仪1台、氧化检测仪1台。
4
南昌宏狄氯碱有限公司
耐酸工作服50套、耐酸手套100双、防毒面具20个、长管面具3套、氧气呼吸器2个、泡沫51型、二氧化碳51只、干粉140只、干粉手推车4辆。
5
江西省化学工业研究所
氧气呼吸器3个、3号滤毒盒7个。
6
青云水厂
氧化呼吸器1个、液氯吸收保护器1台。
7
朝阳水厂
氧化呼吸器1个、液氯吸收保护器1台。
8
下正街水厂
氧化呼吸器1个、液氯吸收保护器1台。
9
长陵水厂
氧化呼吸器1个、液氯吸收保护器1台。
10
南昌化工原料厂
压缩氧气自救器1个、自动搜生器2个、氧气充添棒1个、氧气包2个、氧气救护器6个、担架2个。
附件3:
南昌市重点危险源分布情况表
编号
危险源所在单位
主要危险
化学品类别
单位地址
单位电话
1
江西昌九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氨分公司
3、4、5、6、8
东郊罗家镇
8398448
2
南昌宏狄氯碱有限公司
2、4、5、6
塘山潘坊
8108419
3
南昌钢铁有限公司
2
罗家镇
8392274
4
化工原料厂
3
昌东工业园昌东路
8501819
6
南昌灯头厂
6
文教路280号
8503160
7
江西省化学工业研究所
6、8
北京东路
2183663
8
洪都无线电厂
6
系马庄34号材料仓库
6235440 2210
9
江西省液化石油气总公司
3
乐化
3110102
10
南昌市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
3
下罗
11
南铁新龙能源责任有限公司
3
湾里
3760278
12
南昌市三源南钢燃料有限公司
3
南钢中路99号
8390916
13
南昌市兴昌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
3
扬子洲
14
南昌市华恒燃料有限公司
3
郊区罗家
8371664
15
鱼目山油库
3
南昌市郊区双塔路
3882071
16
联民油库
3
扬子洲联民村
8671061
17
三叉油库
3
南昌县莲塘镇向阳路51号
5712034
18
青云水厂
6
沿江南路292号
5213826
19
朝阳水厂
6
朝阳中路61号
6513392
20
下正街水厂
6
东湖区下正街78号
6811907
21
长陵水厂
6
长陵镇长征路147号
3747885
附件4:
全市救援中心分布情况表
分布图编
指定救援中心所在单位
救援电话
救援区域
负责人
救护医院
 
电话
1
江西昌九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氨分公司
8399197
青山湖区
苏晓云
市**医院
2
南昌钢铁有限公司
8392232
青山湖区、青云谱区、高新区
吴树新
省**医院
3
南昌宏狄氯碱有限公司
8103471
红谷滩、经济开发区、湾里区、
王建军
昌北医院
 说明:其它各县负责本县的救护
各县区人民医院
附件5:
专家组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住宅电话
 
组 长
市**生产科学服务中心
张自强
3986148
6700067
副组长
市消防支队
宾雄由
6231844
8507186
市**生产科学服务中心
喻学葆
3986149
6628757
成 员
市消防支队
付师兵
6231434
6929277
江西氨厂
戴 磷
8398448
8398936
江西氨厂
梁学民
8398448
8398469
南昌钢铁厂
邓云涛
8392232
8390527
南昌钢铁厂
付爱国
8396869
8396149
南昌石油公司
穆庆国
3882072-2119
3882072-2135
南昌石油公司
李福胜
3882072-2119
南昌氯碱总厂
陈燕榕
8103471
8600967
南昌氯碱总厂
王建军
8101489
8690039
南昌市烟花爆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生产法》、《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和《南昌市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遏制和避免重大事故,减少人身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确保烟花爆竹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燃放等环节的**,促进南昌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二、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成立南昌市烟花爆竹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副组长:市安监局局长
市供销社分管领导
市公安局分管领导
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
市卫生局分管领导
市环保局分管领导
市气象局分管领导
成 员:市安监局分管领导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分管领导
        市公安消防支队分管战训领导
各县区分管**生产的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主任由市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安监局综合处处长担任。(名单及联系方式见附件2)
(二)领导小组的任务
发生事故时,领导小组应及时召开会议,成立指挥部,指定人员担任总指挥,组织指挥各救援小组实施救援行动,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必要时向上级和友邻单位救援中心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现场取证调查,提出报告,总结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
(三)设立救援小组及其任务
1、危险源控制组:由市公安局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对事故提出应急处理方案及**措施,及时控制危险源。
2、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局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区域内设定临时医疗救护点,对重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到医院进行**。
3、消防组:由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现场灭火,抢救伤员及事后对污染区域洗消工作。
4、**疏散组:由事故单位及当地政府部门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疏散人员,现场周围物资的转移。
5、**警戒组:由市公安局及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布置**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6、物资供应组:由事故单位和当地政府部门负责抢救物资供应,组织车辆运输抢救物资和人员。
7、环境监测组:由市环保局负责对大气、水、土等环境即时监测,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出正确的评价,控制周边环境的污染,为指挥人员决策和洗消工作提供依据。
8、气象保障组:监测灾害事故现场气象信息和预报,为现场救援开展现场气象服务。
9、专家组:由市安监局指定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参与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救援应急处理措施。(名单及联系方式见附件3)
10、善后处理组:由事故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参加,做好丧葬和抚恤、安抚工作,协助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三、应急救援程序
1、一旦发生烟花爆竹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程序见图1—1。
2、事故报警。
发生烟花爆竹事故后,应及时向当地行政主管机关、安监局、烟花爆竹事故领导小组报警,同时,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企业名称、交通路线、联络电话、联络人姓名。(报警电话见附件1)
四、要求
1、现场指挥和各专业救援小组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
2、车辆行驶和停放应服从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统一安排。
3、各小组应按指挥部指令迅速到达位置,且按规定程序进行救援工作。
4、事故污染区域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5、各应急小组应规定具体的人员和任务。
                                           图1—1

附:1、报警电话:110、119、120
市安监局联系电话:3986173,3986152(传真)
    2、烟花爆竹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办公电话
 
汤成奇
市政府副市长
吴长金
市政府副秘书长
3883378
6565190
邓建新
市安监局局长
3986086
6395865
刘海滨
市公安局副局长
8892002
7289316
蔡安东
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
6232662
6558612
宋顺有
市卫生局副局长
3986768
6810568
戴龙宪
市供销社副主任
3986969
6897999
陈财南
市环保局助调
3986428
8513700
吴国荣
市安监局副局长
3986166
6701162
戴熙敏
市气象局副局长
3850029
2863311
杨新根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
3856093
6519093
蔡卫国
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
6231768
8619407
林向东
市安监局综合处处长
3986151
6610868
 3、烟花爆竹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单位及职务
联系电话
 
办公电话
 
杨新根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
3856093
6519093
林向东
市安监局综合处处长
3986151
6610868
陈维安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品大队副大队长
3856282
7511566
邓庆茂
江西省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5637017
朱有根
江西长山出口花炮有限公司董事长
560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