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新增产品
|
公司简介
注册时间:
2014-06-19
联系人:
电话:
Email:
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目录
公司新闻
技术文章
资料下载
成功案例
人才招聘
荣誉证书
联系我们
产品目录
商标注册
**申请
项目申报
法律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一位中学“偏科生”的逆袭之路:拿到了22项发明**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蕴琦
“偏科生”动手能力强反成优势
很多男生升入初中后会出现偏科,理科越学越带劲,对文科提不起兴趣。朱爱民就是典型个案。“数学还行,语文和英语比较弱。宁可在家里捣鼓电器也不愿意背英语。”因为严重偏科,数学成绩挺不错的朱爱民总分过不了关,没考上重点中学,他选择了镇上的普通高中海安墩头中学。高中时朱爱民偏科现象依然严重。高考时,朱爱民没敢报热门大城市的学校。“南通是有名的纺织之乡,我的家乡墩头镇纺织业也较发达,有四十年的纺纱历史。填志愿的时候我就想干脆上家门口的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今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读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将来毕业肯定好找工作。”
进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后,朱爱民的“偏科”缺点竟慢慢变为了优点。没有了总分评价,他的理科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动手能力强更是为他加分。朱爱民如鱼得水,不放过任何的学习机会。实习实训时,别人嫌脏,怕苦、怕累,不愿意亲自动手的活,他总是抢着干,学中干,干中学,他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关心下,尤其是在金永安教授的耐心引导和启发下,他成为学校本专业的佼佼者,为他走上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工作后成“点子王”,拿了22项**
2005年从江苏工院毕业后,朱爱民成了南通苏中纺织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因为学的方向专业性比较强,找工作时也没有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原本,朱爱民可以在办公室“坐班”,但他为了多积累相关经验,主动找到了领导,要求到生产一线锻炼。在车间,他刻苦钻研,很快成为技术骨干。熟悉朱爱民的人都知道,他好学爱琢磨,是有名的“点子王”,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他那里几乎都能找到解决方法。
在操作中,朱爱民发现一些纺织机械设备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设备故障频发、运行成本上升。“有的设备每年要更换配件多次,一台机器每次的更换费都有数千元,全公司几十台/套机器加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朱爱民认为,“只有给这些纺织机械设备进行改良装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潜在隐患。”
2009年,他在纺织机械设备FA311并条机上改装了“并条机后压辊装置”,一举解决了原来的老大难。经过试验发现,装上该装置,压辊与尼龙座配合良好,尼龙座的磨损率降低,大大提高了条子的质量,每年为公司增加了数万元的经济效益。此装置于2010年6月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证书,这是朱爱民获得的**个国家**证书。
■人物档案
朱爱民 ,男,出生于1981年,36岁。现为南通苏中纺织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毕业初中:海安县墩头镇中学
毕业高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说说我的成长
每个人特长不同,关键要找准定位
中学时期,学习文科的经历让我很痛苦,即便数学成绩再好,我在班上的排名还是很一般,当时几乎要放弃了。没想到读大学的这几年我重新找回了自信。从前是边挨骂边“捣鼓”小玩意,学了机电专业后,因为爱钻研、动手能力强,教授总伸大拇指夸我。工作后,公司给予我广阔的发展平台。
每个人的特点和特长不一样,关键是找准自我定位。我的定位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永不言弃的“工匠”!
学校这样说
用“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点燃理想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1912年由有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所纺织专门学校。
学校弘扬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执教思想。着力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上一篇:
苹果面部识别**曝光 可锁定/解锁设备
下一篇:
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绩效评估工作开始 镇江12家企业参评
若网站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及时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