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发展潜力大重工业领域率先应用

分享到:
176
下一篇 >

在电视媒体的报道中,3D打印似乎简化成了一台台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打愈,它们以塑料为材质,打出各种小模型、小玩具。其实,3D打印目前真正直接用于制造业的,是远离日常生活的重工业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核电设备等。

  

  12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3D打印技术与未来”高峰论坛上,有中国3D打印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称,3D打印作为科技专项,其重点突破的领域应该是航空航天产品高效研制、医学组织器官定制化制造,以及汽车、微纳器件。而这里面,航空航天又为重中之重。

  

  卢秉恒透露,上述建议作为中国增材制造(即俗称的“3D打印)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已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领衔制定,并提交给了高层领导。

  

  目前,中国在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上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百分之**十的企业会死掉

  

  3D打印,其实就是增材制造。目前关于其定义形形**。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峰给出的解释是:如果是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通过增加制造工具和机床的加工维数,从*早的三轴联动、四轴联动到五轴联动,联动的轴数越来越多,以应对零件复杂程度的越来越提高。这是一种增维制造的方法。而三维打印是一种降维制造过程,它把三维零件结构的加工过程先离散成一系列二维的片层,然后堆叠起来,*后完成三维结构成型。它把零件的复杂程度简化了。所以降维制造或是分层制造,是它*明显的特点。

  

  “离散-堆积原理是三维打印的基本原理。”林峰说。

  

  离散的过程把三维的零件沿一个方向切成一片一片,就像微积分中的“微分”过程。在每一个片层里面,可以进一步离散,变成一条条线段。每条线段中又可以进一步离散,变成一个个点。*后把它连起来形成一种低维的型体,点线面。这是在计算机中处理的数据过程。然后在设备的物理环境中再把这些点线面叠在一起,形成三维的实体零件,这是一个堆积的过程。离散和堆积两个环节在三维打印里缺一不可。像盖房子,就是一个堆积的过程,但是不把它称为三维打印,因为它不在计算机离散数据的控制下,而是在人为操作下运行。

  

  目前,国内凡是挂上3D打印招牌的,都会迎来资本市场的热炒。对此,**集团董事长、软银赛富投资合伙人陆豪提出了冷思考:互联网时代早期,只要触网的都会拉升,现在的3D打印也是,百分之**十会死掉,剩下百分之二三十才是真正做到有应用方案和收益的。

  

  在陆豪看来,只有找到了真正适合3D打印特征的应用,才能具备价值。而重工、医疗以及建筑等,是*有可能的。

  

  主力应用航空制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责任教授王华明,是3D打咏空科技领域的**者。其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突破了飞机钛合金等大型主承力构件激光成形工艺、装备和应用关键技术。

  

  在3日的论坛上,王华明就航空与3D打印结合,举了中国C919大型客机的例子。该机型的机头驾驶室的主风挡窗框,就运用了他们的激光3D打印技术。“商飞如果从国外订货,周期至少两年,仅模具费用就需要1300万元人民币。当时工期还剩55天,商飞找到我们,时间很紧,但我们还是完成了,而成本仅为120万元。”

  

  凭借“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王华明今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今年9月,**中央政治局就**驱动发展战略,来到中关村集体调研学习,其**站便是3D打印,作为领军人物,王华明向**中央总书记习**作了15分钟的汇报。

  

  航空制造之所以与钛合金有着不解之缘,是因为钛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屈强比高、耐蚀性及高温力学性能好等突出特点。其在航空装备中用量越来越大,而且主要被用作各种机身加强框、梁、接头等飞机大型关键主承力结构件。

  

  可查资料显示,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民用客机(787、380)中,钛合金用量已由第三代(747、300)的不到4%上升到9%以上,第三代歼击机中钛合金结构件用量由F-16的约3%增加到了F18、苏-27的15%以上,而第四代歼击机F-22中钛合金结构件用量已占机身结构总重量的41%。大型整体钛合金结构件用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飞机等国防装备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是,由于受钛合金本性的影响,采用“锻造+机械加工”等传统技术制造这些大型复杂钛合金关键结构件,不仅需要大型钛合金铸锭熔铸与制坯、万吨级以上重型液压锻造工业装备,而且制造工序繁多、工艺复杂,需要大型钛合金铸锭真空熔铸、大规格锻坯制备、大型锻造模具加工等,零件机械加工余量很大、材料利用率低(一般小于5%~10%)、数控加工时间长、制造成本高、生产周期长。

  

  而高性能金属结构件激光熔化沉积“近净成形”制造技术,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的基本原理,以金属粉末(或丝材)为原材料,通过高能激光束对金属原材料的逐层熔化堆积,直接由零件CAD模型一步完成全致密、高性能、大型复杂金属零件的“近终成形”制造,是一种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数字化、短周期、低成本、先进“近净成形”制造新技术,在航空、航天等国防装备研制与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其结构设计、材料制备、构件制造一体化的特点,3D打印对于设计复杂、超复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结构,有着低成本、短流程、快速数字制造的特点。”王华明称,“有了3D打芋,一些超大超复杂的产品制造就成为了可能,这便解放了设计师,使他们可以大胆设计。”

  

  改变核电主管道制作工艺

  

  在王华明看来,3D打印是制造技术大家庭的一名新成员,不会颠覆或取代传统制造技术,“但作为一种变革性的制造新技术,其发展潜力巨大。”

  

  至于其适用的领域,王华明总结为“贵而难加工的材料,以及大而复杂的高性能整体构件”。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顾问颜永年对此表示认同。颜永年认为,3D打印在核电制造上大有可为,“核电的主管道一般重8-10吨,造价在1500万元左右,进口的可能还要达到2500万元。对核电主管道来说,平均一吨的造价就是150万元。这是全球所有锻件中*贵的。而这种锻件,就值得用3D打印来做。”

  

  核电的主管道可谓是庞然大物,以AP1000为例,其内径有700mm,外径有1200mm。其功能又相当于人心脏的冠状动脉,是核心中的核心。

  

  随着新的核电**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现在AP1000的核电管道要求一体化成型,禁止空间曲线焊缝,整个核电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用已有工艺,上海电气集团做AP1000的主管道,锻造单根的流程需要一年时间,而且材料浪费大。

  

  比如为了制造AP1000的堆芯段,锻件重量是99吨,但需要的钢锭是300吨。又比如AP1000的底封头,锻件重量是18吨,但钢锭重量要达到114吨。

  

  颜永年称,采用融合了3D打印技术的A-DM技术后,制作核电主管道模具费用可以节省四分之三,材料利用率从5%~15%提高到85%~90%,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二,能源节省60%,大大提***锻件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精度。

  

  A-DM法,即利用粉末作为原料,采用3D打印的LCD成形方法,直接获得无偏析、变形合理、极小余量接近净成形坯件,以替代钢锭开坯和预锻。通过垂直分模挤压,获得内部缺陷、强度、抗疲劳性能和晶粒度等均达到要求的AP-1000主管道。

  

  颜永年透露,就这个技术,他和一重、二重、中广核、国核技接触了很多次。

  

  不过,目前该技术中的基础装备12万吨垂直压机和7万吨水平压机还没有做出来。“我们的压机计划是在江苏省做的,根据清华大学和江苏省的协议,我们来到了昆山,现在我觉得江苏吃不下这个项目,我觉得还是放到上海比较好。”

  

  吸引颜永年的,还有自贸试验区因素。“有了自贸试验区之后,我们打算在这里办一个窗口企业,而制造工厂则在自贸试验区外的临港地区。”颜永年称,“临港这里非常好,有核电基地,有中船重工。中船重工需要很多容器,还有商飞、商发,它们也需要很多大锻件。我们希望我们的土地就在商飞的后面。这里有**锻件的大量需求,而我们的技术又非常有效。”

  

  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在金融,做**锻件需要大量资金,而外国的银行融资成本低。

  

  “上海作为有老工业基地底蕴的城市,对基础装备的理解也比其他地方好,其他地方能够理解纺织装备,能够理解织布装备,但没法理解基础装备,他们只知道装备就是装备,不知道还有装备的装备。*终觉得我们的归属还应该是上海临港,尤其是有了自贸试验区之后,原来没有下定决心的,现在下定决心了。”

你可能感兴趣: 3D打印 展会会议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