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发电:打造智能化电煤进仓升级版

分享到:
108
下一篇 >

骄阳下,国电浙江北仑**发电有限公司2号斗轮机格外引人注目。“她”一袭红装,以蓝色天空为背景,以黑色煤场为舞台,舞步精准,轻松完成移动大车、对准煤垛、匀速上煤等动作。

抵近斗轮机才会发现,驾驶舱内空无一人。这是集团公司系统燃煤电厂**实现斗轮机无人值守,标志着输煤系统智能化技术实现新的突破。

不断超越

北仑公司管理7台518万千瓦装机容量机组,配有8台斗轮机设备,每年完成燃煤进仓约1200万吨。“正常情况下,每个当班值需要6名斗轮机司机。遇到煤船到厂,*忙时8台斗轮机全开,就算没有煤船至少也要开3至4台。”蒋晓峰是北仑公司*早的斗轮机司机,有近30年操作经验。随着机组增多,配煤掺烧任务日益繁重,斗轮机司机更显紧缺,让这位“老司机”也感到力不从心。

“8台斗轮机分别由日本、德国和中国制造,当时处于国内**水平。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现在设备优势已不明显。”一方面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日渐落后的设备状态,怎么办?燃运部主任史忠裕给出的答案就是两个字“**”。这位和输煤设备打了30年交道的电力人,从“煤船1+1深度清仓”、“机组供煤直接进仓”到“梅花桩卸煤法”,一次次品尝着**实践带来的丰硕成果。

2015年,史忠裕得知浙江某电厂斗轮机开始进行全自动操作改造,他马上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研。“我们的设备更好,我们的人员技术更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好!”

调研回来,燃运部立即成立项目组,“实现斗轮机无人值守”成为大家共同奋斗目标。

“只有发展斗轮机智能化水平,才能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减人增效。”史忠裕这样说。经过3个月的理论探讨、可行性研究和实地调研,2015年年末北仑公司斗轮机无人值守项目正式立项,2016年2号斗轮机改造获集团公司批准并投入实施。

“独门秘笈”

走进北仑公司斗轮机远程控制室,一排CRT屏幕特别引人关注。只见年轻的斗轮机司机小王,两眼紧盯控制台,双手各握1个操作手柄,随着他的操作,远处的庞然大物也在翩翩起舞。“目前2号斗轮机采用的全自动控制系统,有6个CRT显示屏和7个数字高清监控画面,可以对斗轮机轮斗、悬臂下方、轨道两侧等重要部位实施全方位监控。”项目技术负责人陈伟巍说。

通过显示器,煤场煤堆的各种数据、设置参数一目了然,而且还能清晰看到斗轮机不同部位的实时状况。陈伟巍说:“我们利用自动控制、激光三维扫描和北斗卫星定位等技术,建立数字化堆场信息,配置**监控设备,通过一键启停斗轮机,*终实现全自动定位、全自动取料、全自动堆料、全自动分流。”据悉,这套画面干净、设计合理、集成效果显著的斗轮机远程无人操作平台,正在进行电力行业**成果申报。

斗轮机取料操作流量不稳定是老大难问题。斗轮机悬臂长,惯性大,加上燃煤种类、取料层厚度或煤堆局部塌方等影响,取料过程中流量不易控制,容易因取料不均引发过流停顿。陈伟巍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能直接反应流量的还是斗轮电流,但斗轮电流与流量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为此他进行大数据跟踪分析,建立斗轮电流与流量的关系模型,并由此摸索出一套恒流量控制方法。以底层取煤为例,相同的设定参数,传统模式每小时进煤平均流量是780吨,采用智能化模式后,可以达到1160吨,不仅进仓流量可以提高49%,而且还能*多节省30%的进煤时间。“特别是在燃煤电厂加大经济煤种配煤掺烧后,均衡流量可以确保煤种掺配达到*佳混合状态,从而产生更好经济效益!”陈巍伟介绍说。目前,他研究的“电煤进仓恒流量控制技术”成果正在申请国家发明**。

共享成果

斗轮机无人值守以前,北仑公司斗轮机采用人员上机操作,一般作业时间为进仓5小时,卸船8小时。斗轮机是露天作业,一到夏天,煤场温度超过40度,不到4平米的斗轮机驾驶室就像桑拿房。冬天,寒风呼啸,司机们裹着棉袄,一边露出两只手操控手柄,一边吐着小口的白气。实施远程操控后,斗轮机司机们的“春天”终于来了,他们不再受到天气影响,也不用忍受“一个人战斗”的孤独。

除了作业环境明显改善,一系列“北仑**”的作业方式也让斗轮机司机赞不绝口。比如“边缘优化”的取料方式,即边角煤先不取,等斗轮机大车前进两次后,边角煤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取,这样既解决边缘取料时的轻载问题,又可使平均每个来回节省取煤时间10至50秒。行走堆料全自动模式同样属于“北仑**”。斗轮机悬臂可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堆高及离轨距离,这样汛期可防止煤垛塌方掩埋轨道,堆场侧可实现经济煤种混煤堆放,而且操作简单快捷。

无人值守的斗轮机开启北仑公司输煤系统智能化新时代,也吸引集团公司系统燃煤电厂关注的目光,已有多家电厂来现场观摩。史忠裕表示,下步将对其余斗轮机逐步实施技术改造,以科技**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智能化 发电 燃煤 设备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