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扎堆:为何推广应用落地难?

分享到:
237
下一篇 >

日本、欧美等国家已经大量使用机器人参与工业制造,从各种宣传的视频及业内人士的评价看得出来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工业机器人既提高生产效率又提高产品质量,在中国为什么不推广使用呢?

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扎堆 为何推广应用落地难?

随着员工工资的增长,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更盛,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力、加强质量控制。但是在国内落地实施却遭遇瓶颈,机器人公司虽然一抓一大把,真正大范围应用和推广的却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广东省加快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产值9300亿元,增长10.7%。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全年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26个,总投资额1921亿元。培育了15家机器人骨干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2%。2016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新增应用机器人2.2万台,总量超6万台,保有量占**约1/5。

近两年,国家提出的“两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中央层面高度重视,已经在开始着手顶层设计,既然是顶层设计,那么当然国家是大力支持和扶持的,也在对很多进行自动化改造升级的企业进行补贴。但是,为什么在国内没见大范围应用和推广倒是机器人公司大把呢?

首先,工业机器人产业正是国家鼓励的优先扶持和发展的先进产业,各方面政策优惠都利好,加上国内外资本的青睐,这类企业自然就多。

其次,过去中国的制造业大部分属于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但是真正盈利高的不多,大部分工厂看似很大很多员工,但只不过都是在低价走量,勉强生存罢了。

因此,在近年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而中国也已经成为全球*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国内机器人产业技术的实力并不那么美好,“小、散、弱”才是其当前真实写照。

先从软硬件上看,国内目前没有稳定性和精度高的伺服电机,在机器人上使用的诸如传感器等元件上,国内的技术还不是很高。这就意味着要进口,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日本的产品,也就推高了机器人价格。

再者中国虽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培养技术人员,但能真正能独立设计夹具和编写机器人程序的真没有多少,这就意味着使用这类产业工人成本较高。

另外,目前世界上自由度*高的六自由度机器手,中国现在的技术靠自己不知还要多少年,自由度越高,技术难度越大,价格也不便宜。

目前来看,国内从机器人制造到产业技术人员等方面都还不具备,机器人制造主要还是依靠日本德国等国在中国的机器人工厂,高品质软硬件也依赖进口,产业技术人员匮乏,成本高昂,这里面的编程软件也基本使用外国软件,还有控制系统,就像人的大脑,也有聪明和笨的区别,体现出来就是稳定性,国内的控制系统好像基本属于空白。而这一路下来的成本都不是中国的大部分低端制造企业可以承受的。

在机器视觉、触觉与力觉反馈技术发展前提下,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从搬运等低技术含量的工作逐渐向生产线中精密操作程序转移。现在开始,传统机器人竞争力和市场空间将削弱,未来10年机器人会大批量进入企业进入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时段,在生产制造上从可有可无的产品变成必需品。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工业机器人 控制系统 制造业 自动化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