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我国物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分享到:
139
下一篇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物联网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及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日前举行的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2016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接受有关媒体的专访时表示,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推广、产业协调发展和政策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物联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怀进鹏指出,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推广、产业协调发展和政策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5年超过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其中,传感器和无线射频识别市场规模分别接近1000亿元和373亿元,机器到机器应用的终端数量超过1亿,占全球总量31%,成为全球*大市场。

二是**成果不断涌现。在芯片、传感器、智能终端、中间件、架构、标准制定等领域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技术达到******,超高频智能卡、微波无源无线射频识别(RFID)、北斗芯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实现批量生产,物联网中间件平台、多功能便捷式智能终端研发取得突破。

三是标准体系初步构建。制定了物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指南,从基础共性和行业应用两个方面推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梳理标准项目共计900余项,推动物联网概览等成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明显提升。

四是区域集聚特色发展。我国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物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无锡、重庆、杭州、福建等***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物联网产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众多产业联盟加速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物联网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五是应用示范持续深化。在工业、农业、能源、物流等行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中作用明显,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推动家居、健康、养老、娱乐等民生应用****活跃,在公共**、城市交通、设施管理、管网监测等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产业面临的发展瓶颈

怀进鹏指出,我国物联网产业已拥有一定规模,设备制造、网络和应用服务具备较高水平,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取得突破,物联网与行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但仍要看到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和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物联网领域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核心基础能力依然薄弱,**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原始**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特别是传感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在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加工、制造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需求大量依赖进口。标准体系仍不完善,一些重要标准研制进度较慢,跨行业应用标准制定难度较大。

二是产业链协同性不强。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能力的龙头企业数量有限,大中小企业梯次协同发展格局尚不完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制造、应用部署等环节需要形成更大合力,产业示范工程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物联网与行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成熟的商业模式仍然缺乏,部分行业存在管理分散、推动力度不够的问题,发展新技术新业态面临跨行业体制机制障碍,跨领域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还存在较多障碍。

四是**问题带来新的挑战。物联网节点分布广、数量多、环境复杂,**性相对脆弱。随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推进,传统信息系统具有的**问题迅速扩散到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控制系统大量应用,其**漏洞会带来风险,车联网等新兴应用的**性也面临一定考验。

  进入跨界融合新阶段

怀进鹏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加速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一是坚持**驱动。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结合的**体系。统筹衔接物联网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制造、应用部署等环节工作,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加强研发布局和协同**。加快研发**传感器、低功耗广域网、智能信息处理、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集成**。加快推进传感器、射频识别、低功耗广域网、标识与解析等关键共性技术标准和车联网、智能家居等产业急需应用标准的制定。

二是完善产业生态。在感知识别和网络通信设备制造、运营服务和信息处理等重要领域,发展先进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优势品牌。支持互联网、电信运营、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以互联网平台化服务模式整合感知制造、应用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完整解决方案并开展服务运营,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和产品加速迭代、解决方案不断成熟,成本不断下降,促进应用实现规模化发展。

三是推动行业融合。围绕制造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关键领域,组织实施行业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物联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支持物联网与行业深度融合。重点是支持车联网和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和健康服务等领域,深化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商业模式,强化产需对接,以应用示范带动关键技术突破和壮大产业发展。

四是健全**保障。加强物联网架构**、异构网络**、数据**、个人信息**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强化**标准的研制、验证和实施,满足公共**体系中**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对物联网技术和产品服务保障的要求。加强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评估和保障服务。建立健全物联网**防护制度,确保工业、能源、电力、交通等涉及公共**和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应用的**可控。

  深度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怀进鹏指出,物联网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世界发达国家在新工业**中的优先布局方向和重点。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能实现机器、车间、工厂、信息系统、劳动者乃至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互联,促进制造业产品、装备、工艺、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加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怀进鹏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确定为主攻方向,国务院专门出台文件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要求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

在装备领域,努力在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开发一批在自动感知、智能控制、管理决策、精准执行等多个方面性能优异的成套设备。

在个性化定制领域,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云制造平台,面向行业提供云制造服务,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对接用户需求,积极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制造业加快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在制造服务领域,推动企业面向产品和装备的全生命周期,开展基于物联网的故障预警、质量诊断、预测性维护、远程智能管理等在线增值服务,推动生产**务业向制造业深度渗透和价值链**延伸。

怀进鹏表示,从以上这几个领域来看,都需要通过物联网技术来进行深度支撑。

将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怀进鹏表示,为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信部将着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组织实施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开放“双创”平台聚集的各类资源,支持制造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各类**平台。

二是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营造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的“双***环境。积极发展创客空间、**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型众创空间,培育一批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双创”示范基地。

三是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对接,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

四是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支持企业深化质量管���与互联网的融合,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支持企业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五是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推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新基础。组织实施“芯火”计划和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加快传感器、过程控制芯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产业化和工业软件产业化。

六是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推动工业产品互联互通的标识解析、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等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组织开展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应用试点示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七是提高工业信息系统**水平。实施工业控制系统**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完善工业信息**管理等政策法规,健全工业信息**标准体系,建立工业控制系统**风险信息采集汇总和分析通报机制,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检查和风险评估。

我国物联网产业已拥有一定规模,设备制造、网络和应用服务具备较高水平,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取得突破,物联网与行业融合发展成效显着。图为一物联网产业博览会一角。

(资料图片)

中国工业报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物联网 无线射频识别 工业互联网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