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全球复苏契机中国制造业“夹缝升级”

分享到:
115
下一篇 >

“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目前出现了市场层面从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演进、签约项目由额度较小向额度较大演进、产品及配件由中低端向中**产品演进的新趋势。”一家生产大型轨道交通产品的央企相关负责人欣喜地表示。

面对后起国家追赶和发达国家技术、规则制定上占优势的“两面夹击”压力,中国制造正力求夹缝中升级。企业人士和专家认为,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核心技术研发、产业标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将是*大的挑战,我国有必要从产业布局、金融支持等方面多维度培育**土壤,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冲锋战 突围**市场

“这个项目是有突破性意义的,未来我们将继续向**市场推进。”中国水电相关人士说,11月下旬中国水电与罗马尼亚塔尼塔电站项目合作意向书的签署,为中国水电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扩***影响力提供了新的契机。

上述人士坦承,包括公司在内的中国制造型企业大都被贴上了低端标签,一是因为产品档次比较低,二是因为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市场层次比较低。因此,向**产品转型、向**市场进军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中国广核集团同样视进入欧洲市场为具有突破意义之举。中广核相关人士介绍,今年10月,在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见证下,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就合作投资英国核能项目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联合进军发达国家核电市场。11月,中广核与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签署了关于建设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的合作意向书。对于前些年在土耳其、南非、英国等市场竞争中连续失利的中国核电业而言,上述合作不失为核电出海的重大利好。中广核也有意在海外**市场开拓中走得更远。据统计,英国核能领域当前产值达到40亿英镑,且在今后10年预计将吸引150亿-700亿英镑的投资。

而被视为**制造崛起“希望之星”的中国高铁更是加大了向**市场突破的步伐。据湘财证券研究报告统计,近两年来,有100多个国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团考察了中国高速铁路,已有几十个国家表态希望合作,部分项目已经启动。

中国北车董事会秘书谢纪龙在兴业证券年度投资策略会上表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不同场合推荐中国高铁,掀起了周边国家以及相关国家对中国高铁的新一轮认识高潮。国际市场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正在转热,高铁市场新一轮热度正在萌生。“公司也考虑相关国家和市场的需求,进行本土化的生产,因此会有相应的投入,满足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该公司拟发行H股募资的用途之一就是建立境外投资研发、生产、检修基地类全球资源配置项目。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高铁在技术、运营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将有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比如,从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到客车制造等全流程,中国可以一揽子出口,且建造成本比其他国家低20%左右。更重要的是,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数差不多是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合,运营规模和经验难以被别国超越。

“进军**市场也是基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水电在水利水电建设领域不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未来将重视规划设计等**领域业务发展,加强对**市场的开拓。”上述中国水电人士称,“进入**市场将对公司治理带来深刻影响。整个项目运作流程、当地文化环境特别是法律制度都将给公司带来挑战,倒逼公司经营、管理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阵地战 夯实升级根基

诸多专家提醒,敲开**市场大门是中国制造向外冲锋的一大突破,但升级的关键还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产业标准的制定上。

就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做得比较好的高铁而言,不少业内人士担心核心技术的缺失仍是硬伤。谢纪龙认为,高铁完全有能力走出去,但也会面临一些小摩擦。比如,有公司会跳出来说技术**问题、部件供应问题。据他介绍,在再**过程中,我国对车的外形结构、内在的网络控制系统、牵引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等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现在,网络控制系统全用我们自己的,牵引控制系统还有一部分使用国外的,制动系统还完全是国外以及合作的系统。

谢纪龙建议,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建造中国标准化的动车组。不仅是动车,高铁建设的标准体系、通信系统标准体系,以及调度指挥系统和车辆系统的体系,都要形成高铁运行的一个完整体系。这样在未来国际市场上会更有竞争力,占据优势。

核电领域也面临同样的烦恼。核电领域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核电三大巨头都宣称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三代核电技术,但这些技术均未得到成功的应用,其首堆建设迟迟未能落实。

中广核有关人士表示,EPR三代核电技术将被运用于英国核电项目中。该技术目前被用于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两台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而该项目工程建设正在推进中。

中广核科技研发部总经理邹勇平介绍,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设计方案已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核**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审查,四大关键验证试验以及10余项单项试验已全部完成,国内企业已掌握所需先进燃料组件的设计能力,所有主设备已具备自主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初步**分析报告已编制完成,部分验证试验正在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工业园试验基地进行,预计2014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业内人士称,一直以来,中国企业技术升级普遍采取与国外龙头企业合作的方式,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比如,中广核与法国核电企业合作了30年,从“法方为主,中方为辅”到“中方为主,法方提供支持”,再到“共同设计、共同建造”,从“师徒关系”走向对等的“战略合作”。

依然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制造在核心技术研发和设计环节依然实力薄弱,在产业标准、贸易规则制定上更是没有话语权。而过多的产能集中于中低端环节,造成产能过剩、价格战、国内企业“窝里斗”等问题。

平安证券**经济学家钟伟认为,产能过剩折射出**不足,在中国则尤其如此。在满足一定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将加工制造成本减削至极限低,是中国企业的优势**能力,但这不足以支撑产品**或系统**。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在钟伟看来,**并不仅仅是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灵感,而在于有无需要和培育这些**灵感的土壤。

机构看好产业升级投资机会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以及海外市场复苏、需求扩张的背景下,多家券商发布研究报告看好明年产业升级投资机会。他们认为,受国内政策利好和国外经济复苏需求回稳影响,**装备制造等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子行业增长势头预计较强。

改革推动+出口扩张

西南证券认为,城镇化改革、公共**建设、价格体系改革以及节能环保投资将带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此外,未来几年涉及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实施将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推进力度和预期显著加强。对于机械行业,传统领域的众多老牌国企改革预期加强,相关企业改革后有望焕发活力。在“调结构”的大环境下,寻求新的转型增长机会的传统机械个股将存在投资机会。

从“国外逻辑”来看,海外经济复苏带来国内产品需求扩张。一方面欧美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直接带来产品需求,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关注受益于海运需求复苏的船舶制造、船舶配套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公司。

广发证券认为,美国经济复苏,欧洲从收缩重返增长,将对油气、海工、舶舶等对海外市场依赖度较高的产品需求形成支撑。此外,高层力推高铁输出,表明制造业是中国竞争力的基础,**装备出口得到实质支持。在装备领域,2013年中国新签海工订单达到80亿美元,**超过新加坡,产品层次逐渐丰富起来,明年全球海工产业向中国转移趋势将更加明显。

传统升级+新型成长

方正证券研究表示,机械板块已步入结构调整期,结构调整将主要围绕机器替代人以及能源使用效率展开。其中,**装备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行业已经走过三个年头,明年高铁、油气开发以及智能装备将为**制造业提供强大动力。

方正证券指出,高铁装备经过动车组事故的调整期,招标再次重新启动。特别是第四季度,铁路投资也开始不断加快以及未来基建投资与车辆投资的切换,均将为铁路装备上市公司带来投资机会。同时,随着国内油气供给缺口的扩大,老油田增产、海上油气田开发、非常规油气开发已成为油气装备与服务行业新的驱动力,相关装备的应用与服务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广发证券认为,受益国家能源开发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油气和海工企业;立足中**泵市场,向水资源解决装备方向延伸的泵业;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将是明年机械行业增长的主要看点。

中信证券的预期则相对谨慎。明年机械行业增长放缓趋势将延续,预计未来三年行业增速10%左右。细分行业景气度将继续分化,“新型成长”子行业处于成长期,发展前景好;而“传统周期”子行业处于成长后期或成熟期,行业增速较低甚至负增长。中信证券表示,“传统周期”子行业包括工程机械、船舶制造、机床和矿山机械。这些子行业的市场需求增速虽有所改善,但前几年各子行业扩大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竞争力较弱的公司市场份额将下降,出现微利或亏损,*终被迫退出市场或成为被收购的对象���而竞争力突出的公司,虽然盈利能力没有行业景气高时那么强,但可以凭借强大的竞争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超越行业前行,并在所处行业景气周期再度来临时变得更加强大。

攻坚战 施肥**土壤

诸多企业人士、业内专家建议,要培育中国制造**升级土壤,有必要从产业布局、金融支持等多维度“施肥”。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重拾**制造业发展,而东南亚、非洲等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全球步入新一轮工业化浪潮。在这个格局中,起步稍早的中国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当口,面临双重夹击。纵向看,要素成本提高使得传统优势式微,核心技术缺失、标准制定失语使得长期竞争力堪忧;横向比,发达国家占据产业链**、把控先进技术,后起的东南亚、非洲国家低成本生产优势更为明显。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等专家认为,应该调整政策,大力鼓励实体经济发展,防止资金再大量涌向房地产、金融等。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在向中**转型的同时,也有必要调整对传统制造业的政策,国家扶持政策应更多地向**突出、精工生产强的企业倾斜,通过技术升级使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高效、精益生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正研究制定重要产业的**发展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对能源、汽车、冶金、石化、集成电路等行业或重要产品,要明确提出**发展的主要目标、技术路线、保障措施和推进时间表,使之与产业发展规划、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有机结合,协调推进。

在区域布局上,专家建议,中西部地区应在产业承接上发挥主导作用,防止制造业空心化,为中国经济稳步增长提供动力,东部地区则将成为**发展战略高地,强化制度**,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多个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带正在建设中,而东部战略发展的全局意义也在凸显。张晓强表示,要将东部作为我国实施**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推进区,对京津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辽宁等省市积极推进国有单位科研成果所有权和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科技创业投资和金融支持的政策。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一直在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技术产业**化、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目前,互联网、新能源、生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增速为经济增速两倍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该市每年投入180多亿元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积极推进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并以工业设计作为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在资金支持上,专家认为,有必要围绕激励企业**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比如,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的比例。目前,我国财政科技支出中给企业的仅占15%,而发达国家达30%以上。我国大中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占主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1%,与发达国家大企业5%的水平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更多专家认为,应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做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民生证券研究报告称,制造业规模宏大但技术附加值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和国企主导,更加注重**而不是经济效益。未来十年可能是技术升级的关键期。过去经济超常规发展使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规模扩张和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研发投入。以后经济增速适度下台阶,将倒逼这些企业踏下心来搞研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认为,制造业产业调整应主要依靠市场行为。企业应该在市场中通过竞争摸爬滚打,调整和回应市场的变化,而政府不必过多干涉企业经营行为。

张小济:制造业升级应强化市场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升级重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综合运营能力的提高,这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摸索、调整,而政府不应过多干预。

劳动力优势未完全丧失

中国证券报:有观点认为中国制造业正遭遇发达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各自优势的“前后夹击”,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应如何突破?

张小济:目前发达国家确实掌握更多高新技术和规则制定话语权,但国内技术在某些方面不**不等于不能参与国际竞争。国际贸易主要由市场决定,制造业也是如此。我们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但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而南亚等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更为低廉,我们的优势已逐渐转移到产品质量以及劳动力素质优势。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是世界*大的,而东南亚等地区虽然劳动力成本低廉,但素质只相当于我国上世纪**十年代的情况。因此总体而言并不能说我国劳动力优势已经丧失。

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产业调整应主要依靠市场行为。以纺织行业为例,以前要依靠人力手摇制作毛衣,但现在因为请不起那么多工人,所以很多企业提高机械化水平,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控制十几台机床,而一台机器相当于过去十几台手摇机。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控制劳动力成本,这就是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一个例证。尽管目前国内劳动力工资成本可能是东南亚的三到五倍,但纺织等制造业并没有全部转移出去,原因就是国内生产效率提高。目前一些技术含量很低,完全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已经逐渐从东莞等地消失。但是出口总额并没有因此下降反而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也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除了体现在产品种类的变化外,也不能忽视产品本身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此外,我国国内市场广阔,无论是国外制造业转移抑或国内自主发展的制造业都有很大发展空间,汽车、工程机械、机床设备制造都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我国是世界*大的机械生产商,这为我国成为重要的机械制造出口方提供了前提条件。

强化市场机制作用

中国证券报:制造业升级不会一帆风顺,在你看来,应如何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

张小济:明年制造业出口会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除了之前提到东南亚的低劳动成本对国内低端加工制造业的冲击外,制造业结构调整也会使与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等的竞争对象发生变化。此外,一些产业贸易保护主义比较严重。比如钢铁、化工等产业,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包括中等发达国家都还存在。在WTO案件中,中端产业规模较大,涉及就业人口较多,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反倾销案件*多,比例也相当高。

另外,许多产品出口以后,客户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对我国企业的海外综合运营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要把东西卖出去,服务也要跟进。比如在非洲,利用零件攒车也很便宜,但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没有维修机构负责。如果国内制造业想在全球提高竞争力,售后服务的配套必须跟上。

面对这些挑战,应该让企业在市场中摸索应对。专家的建议主要是根据别国的经验,但是时代变化了,过去别国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国内。企业应该在市场中通过竞争摸爬滚打,调整和回应市场的变化。我们希望出更多的华为、海尔,但这些企业都是在企业竞争中摸索出一套适应全球环境的从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系统。如何树立好的品牌,世界和国内都有好的经验,国内企业可以借鉴,但政府不应该过多插手市场行为。

你预计明年制造业的出口形势如何?

张小济:**制造业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目前国内制造业正在实现产业升级,从轻纺到机械到装备到材料都在实现产业升级,但不能因此定义制造业属于低端还是**。判断制造业处于哪个段位需要研究具体产业中的技术含量,否则即使是看起来技术含量很高的IT行业也可能只负责实际技术含量很低的简单组装。

我认为明年的出口形势会和今年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大概在7%-8%左右。我们不需要过度强调出口速度,而更应关注出口产业结构,以及同一个产业中产品结构的变化。如果仅仅是速度增加但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长期而言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好处。相反,如果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即使出口速度有所下降也是可以接受的。外贸出口主要由市场决定,企业要在市场中不断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决定作用很有限。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中国制造 制造业 **装备 工程机械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