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汹汹华东船企谋局LNG产业链

分享到:
246
下一篇 >

无论是国内生产还是从国外引进,天然气的 运输需求势必都将随之增长,这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中的我国船舶工业来说,将是极大利好。华东船企在气体运输船舶研制方面已走在前面,更有部分企业已向天然气产业的上下游渗透,进入液化天然气成套设备供应、加注业务、管网建设等领域。

  瞄准运输需求 先行研制身手健

  目前国内承建天然气运输船舶的企业几乎全部聚集在江、浙、沪地区。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五洲船业、南通中远川崎、中船鼎衡、明德重工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身处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的船舶企业,在天然气运输领域,也同样处于**地位。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承建天然气运输船舶的企业几乎全部聚集在江、浙、沪地区,被誉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的LNG(液化天然气)船,如今在华东地区堪称“大珠小珠落玉盘”。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是我国*早开展LNG船技术研发的企业,也是目前国内LNG船研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该公司包揽了迄今中国5个LNG能源引进项目中的16艘LNG船建造合同,已建成交付的6艘LNG船性能优异,运行良好。在LNG产业链延伸方面,沪东中华依托中船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国家能源局在该公司设立的LNG实验室,持续开展了LNG船和相关装备的研发,目前已完成小型LNG船和 22万立方米特大型LNG船的设计,并在穿梭LNG船、LNG-FPSO(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油船)、LNG-FSRU(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再汽化装置)、LNG海上转运和天然气动力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其中,穿梭LNG船、LNG海上转运技术研究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同属中船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天然气运输船舶建造方面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相当的建造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江南造船就曾设计建造出我国**艘LPG(液化石油气)船(3000立方米),以后不断推陈出新,逐步掌握了大型全冷式液化气船的设计以及关键建造技术,在LPG船研制方面位居世界前列。自2011年承接首艘6500立方米LEG(乙烯液化气)船订单以来,该公司大力推进抢夺液化气船市场份额的总体战略,2012年4月签订的2+2+2艘21000立方米LEG船项目,成为江南造船重返国际液化气船市场的重要标志。外高桥造船公司则于2012年和2013年先后共承接了8艘83000立方米VLGC(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订单,使其大型气体运输船舶初步形成了系列化,进一步优化了该公司的产品结构,并一举打破了日韩船企对VLGC建造市场的垄断,成为该市场强有力的后发追赶者。

  近年来,华东地区民营船企在天然气运输船舶建造领域,也表现出敢为人先的禀赋。浙江省台州市五洲船业有限公司通过与挪威斯考根集团合作,于2006年建造完工3200立方米LPG船“没问题”号,该船为国内民营船企建造的首艘液化气船舶。此后,该公司先后建造了多艘半压式或全压式LPG船,并于2009年建成首艘1万立方米LNG船“诺捷**”号。2009年,浙江省舟山市东鹏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也启动了6500立方米全压式LPG船建造项目。

  江苏省南通市船舶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在国际天然气运输船舶建造领域也已崭露头角。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依托其中日合资企业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了承建LNG船的相关准备工作,虽然在国内项目竞标中未能取得成功,但其技术实力已得到业内的认可。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由设计制造LNG液罐起步,转而进军LPG船、LNG船整船建造领域,于2011年 9月建成交付****艘5000立方米全压式双罐LPG船。 据专家介绍,大容积LPG船过去多数采用半冷半压式,而采用全压式则可以省去液化石油气在运输途中不间断降温的环节,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去年,该公司连续揽获3+5艘27500立方米小型LNG船、4艘17000立方米和5艘22000立方米LEG(乙烯液化气)船订单,跃居国内中小型气体运输船舶建造企业的首位,在全球市场上也成为后来居上者。同时,该公司在LNG船用C型罐设计建造领域的业绩也一直位于业内前列。

  位于江苏扬州的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自2010年被中航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之后,转向以液化气船为主打产品,迄今已交付12000立方米多用途液化气船2艘、6500立方米多用途液化气船4艘,手持订单量也较可观。扬州的另一家造船企业科进船业有限公司也曾承建过6艘3600立方米LPG船。

  而与上述曝光度较高的船企有所不同,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则一直在低调酝酿“大事件”。据悉,去年该公司与美国一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承建至少10艘20000~100000立方米系列LNG船,由于该项目将成为美国**向亚洲出口LNG或页岩气的供货渠道,涉及诸多美国法律,估计将颇费周折,周期也将相当漫长。据记者了解,明德重工目前除在国内进行前期相关技术、人才方面的准备之外,还在与国外企业商谈有关合作事宜,积极开展该项目。

  着眼全产业链 抢先布局再争先

  华东地区的船舶企业已不再局限于天然气运输的一隅之地,而是着眼于天然气全产业链并开始谋划布局。外高桥造船、上海佳豪、中船九院、江南重工都在开辟这一新业务方面迈开了步伐。

  面对国内巨大的天然气消费市场,除建造气体运输船舶外,船舶企业还能做点什么?这是近来华东地区许多船舶企业正在思索和探究的问题,并已有付诸实践的案例。

  2013年年底,外高桥造船公司联手中船(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一致行动人)收购并控股了原张家港市圣汇气体化工装备有限公司,将其更名为中船圣汇装备有限公司。圣汇气体公司成立于2001年,2006年与挪威斯考根海运集团合资改组,目前主要从事压力容器、低温储运装备、LNG球罐等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业务,曾为国外船东批量建造过2000~10000立方米船用LNG储罐以及LNG加气趸船、船用LNG加注站等项目装备。中船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收购将有利于增强中船集团LNG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加快中船集团LNG全产业及陆用LNG产业的发展。新公司挂牌当日,外高桥造船公司总经理王琦在题为“让清洁能源为中国梦加油”的演讲中,介绍了外高桥造船公司LNG产业链发展战略,提出**进军LNG钻探生产、运输储备和用户终端等领域,发展成为国内**的LNG成套设备供应商的目标和主要策略,近期重点则是加快形成船舶LNG动力燃料总体解决方案,开辟新的业务市场。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采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沃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上海捷能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股权 。上海佳豪公告称:“天然气作为清洁环保能源,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捷能运输也需要采用多种先进的运输设备和更多的运输方式,以适应广大天然气用户的需求。”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上海佳豪将由此介入天然气经营市场,为其水上和陆上天然气加注业务的加速发展打开空间。而据记者了解,此前,上海佳豪已开展了内河小型LNG船的研发设计,并在加紧研发LN**上加注站及设备。借助本次并购,上海佳豪或将获得天然气经营许可资质,为其发展天然气水上加注业务扫清资质上的障碍。另据透露,上海佳豪水上LNG加注业务将首先在京杭运河浙江线段开展。

  一个央企巨人,一个民企骄子,不约而同地将战略目光投向天然气产业的上下游,表明华东地区的船舶企业已不再局限于天然气运输的一隅之地,而是着眼于天然气全产业链并开始谋划布局。

  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的初步测算,2012~2020年,我国天然气装备市场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其中非常规天然气开采设备、海上天然气开发和LNG生产设备、LNG汽车及加气站、LNG船舶等装备市场规模均较大。业内专家认为,这些新兴市场领域为我国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空间,而随着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三桶油”垄断石油天然气市场的局面将被逐步打破,有实力的船舶企业完全可以依托建造LNG船及相关设备的经验,在做大做强现有业务的同时,向海工装备、LNG陆用市场和工程总承包等方向拓展。

  记者新近获悉,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沪企业,目前也都在关注、筹划承接天然气加注站点、城市供气管网等工程设施项目。

  在全球LNG船尤其是中小型LNG船建造市场重心明显加快向中国转移的进程中,华东地区船舶企业可谓赢得了先机,而在接下来我国天然气产业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华东地区船舶企业将会呈现的华丽转身,同样值得我们期待。

  我国调整能源结构

  “加气减煤”成定局

  1月13日召开的**能源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我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势头,进一步深化能源结构的调整。据悉,2014年国家初步拟定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是38.9亿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目标同比下降3.9%;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至10.7%,其中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6.1%,煤炭所占比重则降至65%以下。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会上表示,要加快石油天然气发展,着力突破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这些都表明,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气化”趋势正在加速形成。

  在全球日益重视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天然气消费比重的提高无疑将不可逆转。从国内形势来看,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督促各地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国内用气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大范围实施汽车“油改气”、锅炉“煤改气”、船舶“油改气”工程 ,可���未来的天然气需求将急速增加。

  但是,我国天然气需求越来越大,供应量的增加却远远不及消费量。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划,到2015年和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分别达到约2300亿立方米和4000亿立方米,而同时,其供应缺口预计将扩大至700亿~1000亿立方米。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提出的另一目标是,到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7.5%。但业内专家认为,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并不容易达到,因为天然气涉及价格、国内供应能力、进口资源以及用户对价格的应变等诸多因素,国内的能源消费总量还在不断增长,天然气消费比例增长的压力很大。

  如何应对天然气供应的“气荒”,已成为我国当前需要切实面对的问题。其解决之道无非两种,一是加大本土开采生产力度,二是加大从国外引进力度。而无论是国内生产还是国外引进,天然气的运输需求势必都将随之增长,这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中的我国船舶工业来说,将是极大利好,关键是看谁能抢占到先机。

你可能感兴趣: 机械装备 LNG 石油天然气 国家能源局 能源局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