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电呈40年**负增 2016年**用电需求仍较低迷

分享到:
157
下一篇 >

2月2日,中国工业报记者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的《2016年度**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发布会上获悉,2015年,受宏观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4%,出现40年来**负增长。2016年,宏观经济增速总体将呈现稳中缓降态势,总体判断用电需求仍较低迷。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电力需求增速放缓,预计“十三五”前中期,**电力供需将延续总体富余、部分地区明显过剩的格局,电力行业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电力消费减速换挡

2015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生产消费也呈现新常态特征。电力供应结构持续优化,电力消费增长减速换档、结构不断调整,电力消费增长主要动力呈现由高耗能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转换,电力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宽松。

201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导致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9.3%和6.7%,两行业用电下降合计下拉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3个百分点,是**产业用电量下降、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两行业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速放缓的影响明显超过其对经济和工业增加值放缓产生的影响,这是全社会用电增速回落幅度大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幅度的主要原因。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8个和0.6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0.9和0.6个百分点,反映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正在从传统高耗能产业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生活用电转换,电力消费结构在不断调整。

2015年,**电力消费减速换档、消费结构不断调整、消费增长主要动力转化,电力消费反映经济新常态特征,全社会用电量5.5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

2015年,**电力消费增速放缓是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等必然因素和气温等随机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经济及工业生产增长趋缓,特别是部分重化工业生产明显下滑的影响。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影响。三是气温因素影响。四是电力生产自身耗电减少的影响。

**电力消费主要特点有:

一是电力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四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8和0.6个百分点,分别比2010年提高2.2和1.0个百分点;**产业用电量比重分别比上年和2010年降低1.4和2.7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化工、建材、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用电量比重分别比上年和2010年降低1.2和2.0个百分点,反映出国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效果显现,且2015年步伐明显加快。

二是**产业及其工业用电量负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量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产业及其工业、制造业用电同比均下降1.4%,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同比下降3.4%,各季度增速依次为-1.3%、-1.7%、-3.6%和-6.6%,四季度降幅明显扩大,直接带动当季全社会用电量负增长;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9.3%和6.7%,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0.9和12.2个百分点,两行业合计下拉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3个百分点,是全社会用电增速明显回落(若扣除这两个行业,则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2%)、**产业及其工业用电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是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同比提高,电力消费增长动力正在转换。随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镇化及居民用电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分别增长7.5%和5.0%,增速同比分别提高1.1和2.8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0.9和0.6个百分点。

四是东部地区用电增速*高、用电增长稳定作用突出,西部地区增速回落幅度*大。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0.8%、0.2%、0.8%和-1.7%,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7、1.5、4.0和3.4个百分点。

**电力供应能力充足

2015年,**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发电生产结构持续优化,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低。

2015年,**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8694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全年完成电网投资4603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电源投资4091亿元、同比增长11.0%。**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创年度投产规模历史新高,其中风电新增投产超预期、达到历史*大规模。2015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5.1亿千瓦、同比增长10.5%。年底全口径发电量5.6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969小时、同比降低349小时,已连续三年下降。201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比分别比2010年提高8.1和8.3个百分点,电力供应结构逐年优化。

**电力供应主要特点有:

一是水电投资连续两年下降,水电发电量较快增长,设备利用小时保持较高水平。随着西南大中型水电项目相继投产,年底**主要发电企业常规水电在建规模仅有3200万千瓦,全年水电投资同口径同比下降17.0%,已连续两年下降,年底全口径水电装机容量3.2亿千瓦,发电量1.1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设备利用小时3621小时,为近二十年来的年度第三高水平。

二是并网风电、太阳能装机及发电量快速增长。2015年基建新增并网风电装机再**高,年底**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3亿千瓦,全年发电量1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利用小时1728小时、同比降低172小时。受当地市场需求疲软、消纳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西北、东北部分风电和太阳能比重较高省份“弃风”、“弃光”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核电投产规模创年度新高,发电量高速增长。全年净增核电机组600万千瓦,年底核电装机容量2608万千瓦、同比增长29.9%,全年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7.2%,设备利用小时7350小时、同比降低437小时。

四是火电装机大规模投产,发电量连续两年负增长,利用小时**低。全年净增火电装机7202万千瓦,为2009年以来年度投产*多的一年,年底**全口径火电装机9.9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全口径发电量同比下降2.3%,已连续两年负增长。其中,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创1969年以来的年度*低值4329小时,同比降低410小时。从火电占比、机组出力、负荷调节等特性以及电价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评价,火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五是跨省区送电量增速大幅回落。2015年,**跨区、跨省送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8%和-1.8%,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0.3和12.6个百分点。

六是电煤供应持续宽松,发电用天然气供应总体平稳。国内煤炭市场需求下降,煤炭供应能力充足,电煤消费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电煤供需总体宽松。**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天然气发电供气总体有保障,气价下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然气电厂经营压力,但仍有部分气电企业亏损。

2015年,**电力供需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富余。东北和西北区域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华北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略宽松,华东、华中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部分省份富余,省级电网中,山东、江西、河南、安徽个别时段存在错峰,海南8月前电力供应偏紧。

2016年**用电需求仍较低迷

2016年,宏观经济增速总体将呈现稳中缓降态势,总体判断用电需求仍较低迷。但受低基数等因素影响,预计拉低2015年用电量增长的建材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降幅在2016年将收窄;受经济转型驱动,信息消费、光伏扶贫、城镇化发展等因素也会继续拉动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工商业销售电价下调以及电力用户直接交易,降低了用电企业生产成本,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增加电力消费;部分地区推行电能替代既能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也能促进电力消费增长。

综合判断,在考虑常年气温水平的情况下,预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在电量低速增长情况下,如果气温波动较大,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的影响程度可能达到1个百分点左右。

分产业看,预计**产业用电在常温气候条件下维持2015年中低速增长水平。**产业用电受到部分行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产能过剩、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但考虑到建材、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降幅收窄,预计**产业用电量降幅将比2015年收窄。第三产业在国家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培育信息消费,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信息化加快发展等因素带动下,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用电量增速与2015年总体持平。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平稳增长,预计增速与2015年总体持平。

2016年,**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5200万千瓦左右;年底**发电装机达到16.1亿千瓦、同比增长6.5%左右,其中水电3.3亿千瓦、核电3450万千瓦、并网风电1.5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57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36%左右。**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综合平衡分析,预计**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其中,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较多,华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省份富裕,华中、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多个省份富余。按照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2%的中值测算,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000小时左右。

中国工业报

你可能感兴趣: 市场行情 发电装机 节能减排 新兴产业 电力供应 首页推荐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