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与***能源产业期待复苏

分享到:
279
下一篇 >

欧盟委员会决定6月6日起,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临时性关税,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我国新能源产业遭遇“寒冬”。

日前,以“整合与**”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暨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工商联副主席、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指出,受全球经济低迷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能源需求放缓,部分新能源企业受到冲击。但新能源作为世界各国发展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新能源以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新能源尤其是以太阳能为代表的高科技能源,是人类*终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在太阳能领导下,新能源**即将来临。

产业初具规模

新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而随着全球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作为清洁环保、储量丰富的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据介绍,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2003年,《可再生能源法》开始讨论酝酿,我国迎来了新能源产业的高成长。十年间,我国风电装机从50万千瓦增至7000万千瓦,翻了140倍。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从6000千瓦,增至2100万千瓦,翻了3500多倍,我国由此获得了****的新能源产品制造能力。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

一是新能源装机逆势增长。在**发电装机容量负增长的情况下,201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450万千瓦,同比增长超过100%,总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成为全球**大光伏安装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年利用约为63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

二是新能源发电量增幅大。2012年,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5.1%、增速同比下降60%的情况下,**并网风电新增装机1285万千瓦,达到6083万千瓦,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160万千瓦,达到91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380亿千瓦时。地热能发电累计装机达到2.7万千瓦,海洋能发电累计装机0.6万千瓦。

三是新能源地位和作用凸显。2012年,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合计已超过核电发电量,成为我国清洁电力的**大主力。同时,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步入瓶颈

但我国新能源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新能源逐渐步入发展的“瓶颈期”,当前正遭受全球经济危机和自身产业周期的影响,市场供求失衡,贸易争端不断上演,并且补贴大量发放、企业大量亏损、人才大量流失,整个产业链都无法盈利,新能源发展面临着****的挑战。

一是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光伏电池、组件以及风机设备制造产业。二是经营困难,特别是光伏产业链上游和中游,一些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同时,地面电站微利、“金太阳”工程举步维艰,风电行业弃风严重,从风机设备厂商到电站,整个风电产业链效益普遍下降。三是光伏设备行业困难引发局部地区社会风险,比如金融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和地区经济风险。

而且,我国新能源还存在“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比如风电装机、电量都增加30%以上,但行业利润反而下降。地面光伏电站投资账面有收益,但实际收益为零或负。并且,新能源还存在“电站建设热、设备厂家冷,政策宣传热、实际落实难”现象。

增长空间巨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需求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我国政府正在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全联新能源商会监事长、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认为,实现“美丽中国”要比实现“富裕中国”难得多,很可能我们钱多了,但环境恶化了。所以,实现“美丽中国”没有一场能源**是**不可能的,在燃烧化石能源的前提下节能减排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一定要向社会,向决策者呼吁六个字“新能源、新中国”,一定要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

实际上,新能源作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据介绍,2003~2012年间,新能源就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热点,为引进新能源产业,各地都配套优厚的招商引资条件。根据调查,新能源企业根本不用花费自由资金,便能迅速从政府和银行获取土地、贷款、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造成大量企业在对新能源市场不够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扩张,*终导致产能过剩。

整合时代到来

专家指出,整合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整合,资源配置将更加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而目前,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带来了产业大清洗,新能源产业的“整合”时代已经到来。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徐锭明认为,面对欧盟反倾销、反补贴与国内经济转型的双重调整,我国新能源行业需要有“三个远见”,即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眼光应该有远见;金融行业对光伏企业的**支持应该有远见;企业自身的勇气应该有远见。

对此,与会嘉宾认为,未来新能源发展应重点抓住以下四点:**、抓紧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地明确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配套政策、时间表和路线图,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产业发展和布局。**、政府应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完善有关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增强新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积极引导培育对新能源产业的消费需求,在市场推广、示范应用、政府采购、财政补贴、市场秩序等方面加大扶持。第四、大力培育新能源企业的自主**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形成持续**能力。

相关报道

国务院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陆续出台扩内需的举措,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光伏产业已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但受全球光伏市场低迷、国内市场应用不足等影响,目前出现生产经营困难,必须支持光伏产业走出困境并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在努力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用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升级。一是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促进合理布局,重点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二是电网企业要保障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建设投产,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全额收购所发电量。三是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支持政策,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保障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电量补贴的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四是鼓励金融机构采取措施缓解光伏制造企业融资困难。五是支持关键材料及设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光伏产业标准和规范建设。六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抑制产能盲目扩张。  (孟凡君)

相关观点

中欧光伏纠纷是负和博弈

本报记者 凌 维

近期全球热点经贸事件——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初裁结果一经宣布便激起千层浪,全球光伏产业被推至风口浪尖。

有消息称,5月24日进行的欧盟成员国对华光伏“双反”案投票中,十八国反对对华征税,四国支持、五国弃权。尽管德国等多数欧盟国家在这一问题上投了反对票,但欧盟方面并未作出任何退让,执意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资料显示,中国光伏产业直接从业人口超5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口过百万,对欧光伏产品年出口金额超200亿美元。而今年1~2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光伏对欧洲出口额为12.7亿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过去的70%左右锐减到36.35%。欧盟此次正式通过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裁决,坚持对该产品设限,将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

深受欧方举措影响的又岂止中国光伏产业。长期以来,中欧在光伏领域深度合作,建立起上下游关系,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正如代表欧洲千余家光伏企业的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在致欧盟委员会***中所言,欧盟市场上光伏供应链的价值70%在欧洲创造,上下游供应商创造的产值约400亿欧元,贡献了26.5万个工作岗位。中国产品的出口受限,欧洲光伏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如进口商、售后服务人员、批发零售商等将面临失业,整个产业势必受到波及。

瑞士预测研究所4月19日在布鲁塞尔发布的报告指出,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双反”措施,仅德国就可能在3年内*多减少8.47万个工作岗位,全欧盟可能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亦有研究表明,虽然惩罚性关税可能给欧洲太阳能设备制造商带来某些优势,但由此产生的工作岗位仅为产业其他领域失去的工作岗位的五分之一。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中欧之间的这一场光伏贸易纠纷,切实是一场所得小于所失的负和博弈。

肇始自欧陆的这场对华“太阳能战争”,本身就会压缩光伏市场的成长前景,进而损害他们意欲拯救的国内光伏产业。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短视决定极有可能给全球光伏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作为新兴能源的光伏产业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的关键在于降低成本。然而由于太阳能发电成本偏高,且在电力供应稳定性等方面尚不能与常规能源发电相比,在与化石能源的竞争处于劣势。如若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保持低价,经济规律必然决定光伏产品难获市场需求。需求和生产规模不足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致使光伏产业成本高企,这又直接影响着市场需求。

新世纪以来,光伏产业藉由初级产品牛市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价格持续大幅度暴涨的**契机,实现高速增长并迅速扩张。太阳能发电在与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的价格比较中,获得了一定的商业竞争力,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整个光伏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实现。进而推动生产成本和价格快速降低,其价格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形成“市场需求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提升—成本降低—需求进一步拓展”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整个产业抢在常规化石能源行情大幅度下跌之前建立对其可持续的价格竞争力。

中国光伏产业在五年时间里达到全球光伏市场占有率超60%,年增长率超100%,产值约5000亿元,利税100亿元,绝非单单凭借本国乃至世界各国给予光伏产业的利好政策和补贴,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光伏产业的高投资和产能规模化的高效率。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备受青睐,亦不仅仅受助于产能过剩廉价竞争及本国政策性补贴,更大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力成本、规模经济和局部技术**叠加优势所带来的高性价比。

过去五年,中国光伏产业发挥自身优势,迅速发展扩张,牢牢掌控了65%的全球光伏产能和60%的全球市场份额。现如今,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发动双反、企图维持光伏产品高价的举措,必将导致全球光伏产业难以迅速降低生产成本和售价,致使其难与常规化石能源争锋。须知,近两年全球初级产品牛市终结,包括能源在内的初级产品行情大幅下跌,美国发起的“页岩气**”更令石油、天然气价格面临继续下行的重压。此种情形,企图通过对华双反而维持欧盟市场上光伏产品的较高价格,何异于判处欧洲光伏产业“死刑”?

*为重要的是,太阳能作为新能源,承担着推动第三次工业**、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是全球经济脱离化石能源依赖,进入后碳时代的重要动力。另外,其作为清洁能源,对实现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更是助益良多。正如欧盟平价光伏联盟致欧盟的***中所强调的:“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代*大的挑战,而平价的太阳能是应对这一挑战的一个有力武器。欧委会对中国光伏的双反措施直接导致太阳能的成本高于煤或核能,必然导致光伏产业的倒退。”

中欧乃至全球光伏业其实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前,全球光伏行业生态不断恶化,企业经营步履维艰,整个产业处于优胜劣汰的整合期,却因为欧盟委员会的决定,开启这样一场得不偿失的负和博弈,着实有些杀鸡取卵、利令智昏的意味。

6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扶持新政出炉。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六项解决措施,要求我国光伏行业努力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用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政策的落地,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光伏企业将努力拓展国内市场的全产业链,追求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有消息表明,一些行动迅速的企业已经瞄准了正在加速推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同时加速拓展亚洲等海外新兴市场。而欧洲光伏产业已然站在风口浪尖,8月6日大限未到,博弈仍将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太阳能 能源 新能源 光伏 光伏产业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