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葵生: 用大数据准确了解客户 解决投资者适配性问题

分享到:
226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杨晓宴 上海报道

如何利用大数据解决投资者适配性问题?

6月10日,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7科技金融发展论坛”上表示,要把Fintech做好,基础是要做好KYC(了解你的客户)。一方面是对客户风险承担和投资能力的识别,用投资门槛做好区分;此外,互联网线上平台的角色,应给客户提供更多投资的机会,而KYC之后,通过分散投资,有望在合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投资人的投资需求。

计葵生表示,传统的客户风险承担能力识别,是让客户签一些文件,回顾一些问题,包括“你的教育背景是什么,你的投资是什么,你的资产是多少,你的年收入是多少”,陆金所在过去四五年,从一开始就做了。

但陆金所逐渐发现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有的客户填写资料平均月收入5000元,但半年间在陆金所投资了50万元;另外有人填写年收入100万元,但同期在陆金所平台只投资了1万元。

“其实我们发现完全看客户填的资料,不是很准确。所以过去两年,我们做了两个维度的KYC制度。”计葵生表示。

除了上述传统的客户自己提供资料的维度,另外一个维度是客观看客户的资产和投资实力,包括各种其他数据和客户在陆金所平台的投资行为。基于此,对每个客户制作评分卡,分成五类(C1-C5,分别为保守、稳健、平衡、成长和进取型)。同时,资产端也把所有产品,按风险从低到高分为4类(R1-R4)。

据计葵生分享,根据陆金所的历史数据,评级为C1的客户,投资金额较少,且投资产品中90%都是*低风险等级。同时可以看到C5的客户,低风险产品大概只占他投资的10%,投资占比*高的是R3类具有一定风险的产品。

在计葵生看来,金融科技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建立线上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在这中间,关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一方面是门槛问题,另一方面,是否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拓宽投资人的投资范围。

计葵生分享了陆金所的一个观察:

投资者投资金额在陆金所平台上超过5万元的分有三类。其中一类是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一类是投资金额在50万到100万的;一类是投资50万元以下的。

根据陆金所及结合第三方数据的分析结果,在陆金所平台还没有投资到百万元的客户,但符合新合格投资人条件的,大概占比为80%。该比例在陆金所平台投资50万元以下的客户总的占比约为65%。

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天已经有很多数据衡量方式的前提下,可以有更好的服务模式,在满足合规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投资人的投资需求。

(编辑:闫沁波)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大数据 投资 首页推荐 市场行情 企业新闻 行业趋势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