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东北经济已有复苏态势

分享到:
41
下一篇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李淑梅

“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梁启东认为,东北经济的低谷是体制机制性矛盾与经济结构问题的显现。

2015年,东北三省GDP增速齐齐跌入**倒数5名之列;其中辽宁省增速仅3%,位列倒数**。数据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支柱产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成本高、核心技术短板等深层问题。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有人认为,东北经济实际上已经“硬着陆”。

梁启东认为,东北经济确实处于低谷,也可以说是工业上某些领域的“硬着陆”,但整体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概念,目前已有上升和复苏的态势。

对于未来东北的出路,梁启东认为,要结合国家具体政策,做好“三去一补一降”,同时东北振兴必须闯过市场这一关。

东北各省这轮衰退的根本原因在哪儿?梁启东坦言,东北的衰退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原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复苏缓慢;国内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但这都是外因。内因其实在于“两个集中三个衰退”:两个集中是东北尚未解决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集中爆发,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显现;三个衰退包括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体制性衰退。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沈阳制造企业今天面临的困难和上世纪90年代有什么区别”的问题时,梁启东指出,90年代官方给出的指标都比较好看,90年代后期GDP增速都在8%以上,但实际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较低;现在指标不好看,但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那个时候是老百姓穷,现在是政府困难。另外,当时属于短缺时代的萧条,现在是过剩时代的萧条。

他认为,这轮衰退至少到现在为止对民生影响不是很大;长期发展下去,有几个领域,比如煤炭或钢铁行业,随着解决去产能、去库存和僵尸企业问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将主要集中在资源枯竭城市。

梁启东指出,东北经济已经处于低谷了,但是有上升和复苏的态势。从数据上看,2015年年底处于低谷,2016年呈趋缓态势,缓步上升,但是硬着陆这个概念并不存在。

他表示,解决稳增长的问题,有效投资非常关键。没有项目,怎么能拉动增长呢?这就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轻型工业、服务业还有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通过这些拉动增长、带来税收。虽然辽宁去年数据不好看,但是民生投资占全部投资的78%,这一定是正确的。除了投资之外还要抓出口;另外要稳住消费的基础,刺激消费热点。从供给端来看,还是要做好“三去一补一降”,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那么在“三去一补一降”过程中,政府应具体采取哪些措施?梁启东坦言:产能过剩问题是**通病,只是东北更严重一些,政府要结合国家的具体政策,不能再搂着抱着,该关得关、该重组得重组,同时该走出去得走出去。

梁启东说,东北是**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粮食基地、原材料供应基地,**离不开东北,东北也不能衰落下去。当前经济确实有很多亮点,服务业、农业、战略新兴产业都是亮点。亮点是潜力,也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东北振兴必须闯过市场这一关,政府当好守夜人。

梁启东也谈到,其实辽宁经济的实际情况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严重,增速比较低,有大力挤压过去“水分”的原因。

据他介绍,虽然财政收入降幅较大,一些部门的公用开支开始削减,但公务员工资并未受到影响。对于产能过剩的企业关停并转导致的下岗情况,政府也加大了投入解决这些人员的就业。

东北的经济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梁启东认为,东北目前出现的经济问题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爆发和结构性矛盾集中表现,具体表现在资源衰退、结构性衰退和体制性衰退。

资源衰退指东北集中了**将近13个资源枯竭城市,包括森林、石油石化、煤炭等资源;结构性衰退指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目前东北面临着重工业危局——支柱产业全部过剩;体制性衰退指东北是我国计划经济*典型、*集中的地区。

梁启东说,现在*集中的还是体制机制问题。过去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上行,问题不是很突出,也没得到根本解决,所以这次要把握新一轮振兴的机会,彻底解决根本性问题。

梁启东指出,兼并重组是*有效、也是*市场化的手段,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企业重组、兼并创造条件;而“走出去”同样应成为辽宁“去产能”的重要手段。

中国工业报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产能过剩 新兴产业 投资 煤炭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