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亮点解读

分享到:
98
下一篇 >

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孙柏林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制造业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比如美国制定“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英国抛出“高价值制造”战略。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对我国制造业提出挑战。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业发展要求的战略选择。其中的亮点值得关注!

一、“中国制造2025”绝非德国“工业4.0”的翻版

作为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个十年规划,“中国制造2025”被很多人视为德国的“工业4.0”。对于这一看法,专家学者们并不赞同,认为:“德国是工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确实借鉴了‘工业4.0’的部分内容,但**不是它的翻版,而是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关于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说,仔细分析了德国提出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后,可以说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所谓相同的地方,就是更多的以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结合,或者说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结合,来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发展的*大动力还在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或者用德国人的讲法,叫CPS系统,即信息物理系统。这是相同的地方。

所谓不同的地方,两国工业发展的阶段不同。从德国来说,基本上实现了3.0,现在正在从3.0向4.0发展,也就是生产的自动化向网络信息化这方面去迈进。不同的企业可能走在3.2、3.5。德国有关专家认为德国也需要八到十年的时间,来达到德国“工业4.0”这么一个整体的目标。

就中国的工业来说,不同点则主要体现在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上。中国制造业的各个行业发展不平衡,层次结构差异很大。有的行业刚刚进入自动化,有的行业已开始实施了信息化,而有的甚至可能刚进入1.0时代的机械化,还属于劳动密集型。可以说,中国制造业是刚刚完成了机械化,正在实施自动化,眼睛望着信息化,各行业状况不一,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存在重叠。我们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甚至有的企业还要补2.0到3.0这一课,就是从电气化到自动化这一课,同时也要适应整个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不同的企业,针对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要加速发展。同时,应当说,中国制造的任务要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艰巨,我国制造企业的类型更加多样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式必然是‘并联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工业2.0、3.0、4.0齐头并进。简而言之,“‘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专家们强调“‘中国制造2025’将面向整个制造行业,它不是具体规划,而是面向全行业的行动纲领,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是其三个发展方向。”

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诸多亮点

㈠互联网+装备制造

互联网正在给制造业带来新一轮的变革。它打破了工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彻底改变了工业生产模式。互联网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互联网+”就像是一个万能的前缀,“+”后面跟上任何一个行业,这个行业都会被“互联网+”的解决方案深刻改变。同样地,装备制造业行业(包括仪器仪表行业)亦不例外。对于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将成为制造业新一轮加快发展*强劲的引擎,是中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的*好机遇。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成果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以“互联网+仪表自动化”为例,自动化仪表是一种“信息机器”,其主要功能是信息形式的转换。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技术对自动化仪表的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发展的新的推动力,使工业自动化仪表不仅能够更高速、更灵敏、更可靠、更简捷地获取对象的全方位信息,而且完全突破了传统的光、机、电的框架,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总线化、开放性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仪表自动化”则是体现了互联网的**成果融合于仪表自动化的**过程之中。随着工业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结构体系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自动化仪表,即IP智能现场仪表则代表了新一代控制网络仪器仪表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的兴起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专业人士称所有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都将围绕着互联网展开。仪器仪表行业在突破经济危机遏制,与当代高科技和互联网**结合的同时,仪器仪表行业本身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应当看到,“互联网+”,加的不仅仅是技术。互联网更带给传统仪器仪表自动化企业的决策方式、业务模式和经营思路等诸多方面的巨大转变。

㈡中国制造的未来路径:“智能制造”

通常人们所指的“智能”,是指人的大脑的思维能力,从其外延来看,“智能”就是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智能”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即:感知能力、记忆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及自适应能力。智能化的概念具体应用于“智能控制”。是指:其主要的目标是使控制系统具有学习和适应能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系统具有适应能力,在复杂控制系统中能够根据系统所处的环境、操作条件的变化、控制目标的变化、不断学习、适应新的需求。模糊推理、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都具有模拟人类思维结构和方式的特点,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会是智能控制研究的主要方向。从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已经历了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阶段,目前正处在信息化的末端和智能化的前端,就是人们所提到的智能化服务阶段,我们将逐步迈向智慧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专家认为智能制造有3层含义——产品的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以及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智能化生产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气、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论、人工智能等)、能源及现代系统管理等领域的成果,并将其综合运用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检测、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高效、低耗、清洁、敏捷、柔性生产,提高对市场动态多变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㈢推行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制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把绿色发展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同时这也是这份纲要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适应装备制造业领域的“绿色化”的迫切需求,必须确立“全寿命周期”绿色化的理念。绿色制造是通过革新传统的制造技术、设计理念和生产方式,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环境影响的*小化。制造过程的绿色化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在制造的各个阶段(全寿命周期—管理、设计、材料、工艺、生产、物流、报废、回收、循环使用等)都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这里的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和生产环境,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走向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与和谐。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将在资源的绿色转化、新资源和能源的替代、过程强化与系统集成,以及绿色产品工程等四个方面展开。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的过程管理。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强调从制造的源头即材料、能源等抓起,节能减排;技术上,推广精密化、轻量化、绿色化等先进制造技术;生产流程上,推行生态化流程制造工艺,集成产品生产、能源转换、废弃物再利用等多种功能。**推行绿色制造的战略任务,大大超越了以往的制造业边界甚至国界,具有****的宽领域特征,也就提出了宽领域跨界管理与协调的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中国制造 装备制造业 工业自动化 仪器仪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