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正在实现从CAD到NAM的巨大变革

分享到:
137
下一篇 >

中国工业报记者 胡明旺

2001年,时任山东省机械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的李斌,在《中国机电日报》(《中国工业报》前身)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技术实现“融通”》的文章,提出了“网络自动设计(NetworkAu Au-tomatic Design)→网络自动工艺编制(NetworkAutomaticProcessPlanning)→网络自动制造(NetworkAutomaticManufacturing),即NAD→NAPP→NAM系统”的技术概念。

十几年之后,当德国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激发全球制造业兴奋点的时候,诸多媒体对已经担任山东省人民政府驻沪办主任、上海市山东商会会长的李斌再次关注。日前,李斌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工业报:2001年您在本报发表了《让技术实现“融通”》一文,*近我又重新阅读,文中提出的互联网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构建虚拟技术市场的概念,与德国工业4.0、创客等类似的思想很相似,能谈谈当时的想法吗?

李斌: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在从事机械行业管理工作。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一些相关领域的关注。后来我又重新整理向省政府报送了一个建议提案,这个建议后来获得了**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

实话说,我“触网”比较早。当时互联网还不是非常普及,但是他的蓬勃发展势头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了。那时候,我们还经常以企业是否普及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否完全实现“甩图板”来判断其设计手段的先进性,计算机对设计、制造来说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辅助阶段。CAD中的A是Aided(辅助)的缩写,我就想,互联网的作用应该比这要大得多,单机完全应该过渡到网络,辅助应该基本达到自动(Automatic),我就提出了NAD→NAPP→NAM的概念,因为只有这样,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互通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现在看来,这个变革正在实现。

中国工业报:我们注意到您在大学和企业演讲的内容,相比较早前那篇文章,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方面。

李斌:是的。德国人为什么提出工业4.0概念?我认为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累,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峻的人口膨胀及年龄结构变化等正在阻碍我们未来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工业化的发展现状所致。实际上,很多人都在期待一个更加节约、更加清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工业生产方式。为了推动制造业的升级,我们探索研究怎样利用互联网为制造业服务,探索通过互联网、云计算、机器人等技术融合在一起,使整个生产过程更智能、更具可测性、更精准和更可控,*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消耗。从基本特点来看,工业4.0是一个物联网和服务的平台,具有智能化、精益化、个性化等特点,机器与零部件可以直接对话,真正实现“扁平化生产”,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工业4.0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和平台,是一个将互联网运用发挥到**的平台。我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中国制造业的十年发展规划和目标,被人们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工业4.0”时代是一个“物联网+”的时代,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也有可能会带来制造业和市场的快速转型和突变,企业应明确发展思路,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在发展战略中为“工业4.0”留好接口。

中国工业报: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先进技术的采用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您觉得在智能制造方面,哪些企业的成就和经验可以借鉴?

李斌:利用柔性生产系统,上汽通用的工厂可以在同一生产线上实现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变速箱的无缝衔接生产。三一重机的生产班组需要物料时,装配线上的物料员就会报单给立体仓库,配送系统会根据班组提供的信息,迅速找到该物料,并将物料运送至指定工位。这都是智能制造成熟应用的例子。

济南的迈迪网也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个网站为技术选型设计人员提供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机械零件三维样本图,设计师可以直接选用并在线生成需要的产品三维图纸,能够实现装配式设计和资源化设计。通过网络,零配件供应商还能知道自己产品的实时工作状态,既方便供应商及时提供**服务,又方便零配件使用厂家和供应商高效沟通。

这种应用其实应该普及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现在的鞋子基本上都是标准化的,按照模型做出几种常用的型号和尺寸,然后用脚去寻找相对比较适合的鞋子,但是很难做到完全贴合。但是在工业4.0时代,也许你只需要用手机将自己的双脚拍一张照片发到某个品牌的企业,这个企业就能运用技术手段将你的双脚数据化,并把这些数据输入到鞋子的制造系统,系统通过柔性化生产系统便可以给你生产出只有你穿才合脚的鞋子,而且是完完全全的严丝合缝。

中国工业报:您在许多演讲中都对工业4.0赋予了绿色环保的概念,这主要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斌:拿智能手机来做例子吧。有调查显示,智能手机中的功能在众多消费者那里只用了不足10%,这是因为目前手机只能批量生产,消费者的个性定制暂时还得不到比较经济的技术支持。但借助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这个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起来。对具体的某一个消费者来说,相对无用的功能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产品中,这些无用的功能在生产时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要耗费巨大的能源、人力,同时产生巨大的工业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工业4.0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取每个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个性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其生产一个****的产品。试想,电视、冰箱、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都去掉了一半以上的功能,我们节能减排的压力还会像现在这样大吗?我们想要个APEC蓝还用费那么大的劲吗?

中国工业报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CAD 制造业 中国制造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