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联网**能力亟待加强克服核心困难

分享到:
210
下一篇 >

我国正在政府层面通过诸如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物联网专项资金等行政措施进行产业推广,而在推广成绩上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至少在产业规模上截止2012年底就已达到3650亿元,只不过在快速的增长的背后还存在部份技术制约。

  

  早在2012提工信部就公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称,到2015年,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

  

  从目前物联网发展来看,截止到目前,**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方面存在隐患等。

  

  然而,就在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一片欢腾,其产业链却暗流涌动。由于物联网尚处发展初期,尽管来自市场层面的接受度较高,但产品技术不成熟、产业链分布不均还是让国内的物联网发展陷入了“生存怪圈”。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传感器产品种类在6000种左右,而国外已超过20000。国内中**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其中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短缺。

  

  长期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印·希尔咨询**行业研究员方琳瑜博士表示,在技术**领域,虽然我国物联网行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来说,很多**仍属于模仿**,需要加强原始**,在核心技术领域要不断突破,占领技术高地;同时,目前标准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的技术**,由于缺失标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使得很多企业持“观望”态度,不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

  

  也就是说,一味的模仿**尽管加快了国内厂商进入物联网产业的进度,但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也限制了其未来发展和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同时拖后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而这种技术方向上的不明朗,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大干快上”的投入热情,如此循环,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极容易在企业的观望中停滞不前。

  

  对此,当前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将成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首要先决条件。物联网具有多学科性质,其涉及的技术多种多样,导致涉及的标准也非常多。由于物联网标准研究在国内外均处于初期阶段,各国有协作也有分歧,导致国内的物联网标准建设仍未取得整体性突破,系统“端到端”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随着物联网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缺失将大大制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介绍说,物联网应用于各行各业,传感单元品种繁多,从规模化考虑对标准化需求迫切,催生了一批国际性、地区性和行业性的标准化组织,数量很多但**性且权威性不足,所制定的标准彼此难以协调。国外物联网标准化零乱的局面也反映到国内,众多自称国家物联网标准组织使产业无所适从。

  

  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将成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首要先决条件。物联网具有多学科性质,其涉及的技术多种多样,导致涉及的标准也非常多。由于物联网标准研究在国内外均处于初期阶段,各国有协作也有分歧,导致国内的物联网标准建设仍未取得整体性突破,系统“端到端”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随着物联网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缺失将大大制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介绍说,物联网应用于各行各业,传感单元品种繁多,从规模化考虑对标准化需求迫切,催生了一批国际性、地区性和行业性的标准化组织,数量很多但**性且权威性不足,所制定的标准彼此难以协调。国外物联网标准化零乱的局面也反映到国内,众多自称国家物联网标准组织使产业无所适从。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物联网在全球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标准体系,这样就给我国一个与世界同步建立话语权的机会。表面上我国已经成立或正筹备成立相关标准工作组,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各工作组专注于本领域,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对各单位制定的标准协调能力十分有限。各类标准都代表了一批利益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经常互相诋毁、互不买账。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物联网在全球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标准体系,这样就给我国一个与世界同步建立话语权的机会。表面上我国已经成立或正筹备成立相关标准工作组,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各工作组专注于本领域,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对各单位制定的标准协调能力十分有限。各类标准都代表了一批利益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经常互相诋毁、互不买账。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MEMS 智能化 工信部 传感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