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破坏就业的说法是大错特错

分享到:
208
下一篇 >

自动化是否破坏就业成了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新经济**,正在对传统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就此,全球出现一股对机器人特别是智能机器人如临大敌的现象。一些政府试图阻止机器人的发展,其实是拒绝技术进步与革新。对于机器人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与冲击就业岗位,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富豪科技精英都建议政府对机器人征税以缩小收入差距拉大,补贴实业工人以及金融分析师等白领。

细细分析对机器人等自动化带来的就业冲击或有点放大了,或过度紧张了。其实对就业的冲击或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近日,有研究表明,从OECD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存量和制造业就业比例来看,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即,机器人自动化运用的增长与就业增长是同时呈现的。自2002年至2016年,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增加,制造业就业也随之增加。但需要指出的是,选取的这些OECD“样板国家”的制造业基本处于价值链上层,选取的时间也是自动化对低技能工人淘汰基本结束的时间段,本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低端制造业和自动化处于初始阶段的国家。

这说明,与任何事物一样,刚开始肯定会发生一些冲击与不适。但是随着机器人从初始阶段向深度发展,其衍生与带动的产业增长、价值增长、其他岗位增加就会很快显现出来。然而,人们往往被开始初始阶段的阵痛所吓倒,所退缩,*终阻碍了新技术**与进步。给予一个充足的观察期非常重要。

制造业的自动化*后非但不会破坏就业,还能在其它部门创造更多就业:自动化提高了设计和使用机器人的“产业工人”的收入,这些收入将主要进入服务业,创造更多服务业就业;同时自动化进一步降低了产品价格,给全民带来了更大的购买力,继而创造更大的需求和就业。虽然新技术**颠覆性扑面而来,但始终没有打破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机器人自动化归根结底可以增加财富与收入,同时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的财富收入*终会转化为经济新的拉动力,降低成本*终提升的是购买力同时形成消费动力。归根结底成为拉动就业的新生动力,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制造业 自动化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