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堵车新对策:不能上天就入地

分享到:
274
下一篇 >

在都市交通越来越拥挤繁忙的今天,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用其独特的“遁地术”,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疏通城市脉络的新模板。

环城的M-30公路是马德里市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全长32.5公里,日行车量达30.4万辆。这条环形公路的南线别具特色:目前其大部分路段已改道地下,形成总长达到43公里的隧道群,是全欧洲*大的城市隧道网络。

M-30公路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原本是一条城市快速路,然而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城市人口车辆的增加,该干道承受的交通压力日益上升,上下班车流高峰时段拥堵不堪,一些路段交通事故频发,噪音、尾气等污染更是严重干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2004年,当时的马德里市长加拉尔东决定将公路的所有权从国家发展部转至马德里市政府,并由此开始了历时三年的M-30改建工程。

这一工程围绕三个轴心展开:即改善M-30与马德里各主要道路之间的连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恢复道路所经曼萨纳雷斯河的河畔景观。面对这些挑战,设计师们拿出了将南线公路“埋”进地底的大胆设想。次年夏天,两台直径15.2米、重达4367吨、号称当时世界*大的大型隧道挖掘机开入工地,为马德里市的“地下发展史”拉开了序幕。

建成后的M-30隧道群分为四个主隧道段,其中三段为双筒隧道,能将两个方向的行车道路完全隔开。这些隧道段*窄处单向含三车道,*宽处单向六车道,长度不一,其中从葡萄牙大街南入口到M-30南旁路北出口一段,连续隧道长度能达到近10公里。

隧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内部包括三种类型的照明:连续**型照明,应急照明和指导照明。隧道里每隔300米安装有红外双传感器,能侦测隧道内的能见度、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浓度;每50米一个的风速器则能准确测量风速和风向;此外,每隔8米还安装有火灾传感器,并于沿隧道设立的36个技术室中设有相应评估单位,使系统不仅能迅速侦测到温度的上升,还能检测出其上升梯度。

隧道紧急救援系统同样完善:向两侧延伸的岔路中有专用于事故救援的车道,平时不许社会车辆驶入;紧急出口的平均分布距离是150米,可供司机在紧急情况下逃生;每75米设有求救终端,能保证随时从隧道内部向控制中心发去求救信号;每隔25米还有扬声器,能够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形下以声讯的方式由中心对驾驶员作出疏散及应急指导。隧道顶的无线电辐射电缆则结合*新的技术,能为**和急救部门以及警方提供陆地集群无线电覆盖。

另一方面,M-30公路还设立了一整套包含数据采集站、读牌相机和速度控制仪在内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能提供包括当前行车速度、车辆密度等实时数据,并通过其自带的通信网络发送到控制中心。而隧道内安装的超过900个闭路电视监控摄像头,能使在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看到隧道内部、入口、技术室和紧急出口的实时影像,编码记录器记录的图像传送到控制中心,连接自动事件侦测系统,以8个摄像头为一组进行图像分析,又能自动识别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包括停车,逆行、行人等反常现象,进一步保障了行车**。据分析,改建后的M-30,事故发生率降低了15%。

你可能感兴趣: 嵌入式 图片 传感器 出口 车辆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