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制胜 东汽**新一代高效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

分享到:
185
下一篇 >

图为东汽新型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万州一号机组投运。

从5·12汶川地震后的名声大噪,到灾后重建的埋头苦干,如今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更显成熟、沉稳,更具内涵。2015年1月,东汽在北京举行了新一代汽轮机技术应用报告会。从*初的30万千瓦机组,到如今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东汽在世界汽轮机技术更新进步领域越行越稳。

在报告会期间,记者专访了东汽总经理张文峰。对于未来发展蓝图,他娓娓道来,既**远瞩,紧扣大势,又脚踏实地,未雨绸缪,敢于胜利的东汽气质彰显无遗。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东汽迅速响应,重新梳理了既有的产品结构,制定了科技攀登计划,以此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张文峰表示。

他同时指出,针对目前整个能源装备市场过剩的局面,东汽已充分做好过几年紧日子的准备,千方百计在大型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上**突破,以技术立市场成为今年的主旋律。

转型升级**新常态

当前我国能源设备制造行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效清洁的能源装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为贯彻落实国家《煤电节能减排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东汽制定了科技攀登计划,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机组的经济性,争取在2016年实现汽轮机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将一系列新技术成果应用于机组改造的实践中。

在张文峰看来,提高汽轮机组的经济性,除了研发设计,制造环节同样十分关键。“东汽推进精益制造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去年开始又**进入精益研发、精益供应链、精益质量的新阶段,以优化工艺流程,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张文峰说。

新常态带来新挑战,必须筹谋新布局。对于传统的火电、燃机和核电三大板块,张文峰也有了新的思路,即在保证整机市场存量的同时,做好火电、核电、燃机机组改造,推动东汽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由于当下我国能源设备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价格战”颇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张文峰坦言,为应对行业“价格战”,降成本、增效益是**要务,但不管怎样,东汽都要做好过几年紧日子的准备。

据介绍,东汽已将2015年和2016年确定为“攻坚年”,紧紧围绕改革攻坚和效益攻坚,抓改革、促增长,把“节约、挖潜、增效”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拓展企业生存空间。

  技术进步**新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技术的源**必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斯泽夫曾表示,经过十年快速发展,企业已经“跑累了”,若要继续发展,必须从拼价格转变为拼技术。

此次东汽带来的新一代汽轮机技术正是其“拼技术”的丰硕战果。东汽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建录表示,东汽参建的六横、焦作、万州和安源四大新型高效机组项目,勾勒出东汽突破新一代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的路线图。

“这四大项目之间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在既有技术储备的基础上,东汽将新一代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应用于六横、焦作、万州、安源项目,从而在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上,凸显了经济性。”王建录表示,这其中的技术改进包括叶型优化、热力系统优化等诸多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相比以前投运的同类机组,六横优化型超超临界100万千瓦汽轮机的热耗降低了110千焦/千瓦时;万州高效超超临界100万千瓦汽轮机的煤耗约为271克/千瓦时,远低于国家新建百万千瓦燃煤机组的煤耗限定值。

在不断提高新机组效能的同时,东汽还不忘深耕老机组改造市场。按照《行动计划》,未来五年,**至少有1.5亿千瓦燃煤机组将进行节能升级改造。在此背景下,东汽机组改造的重心将瞄准现役的30万千瓦、60万千瓦汽轮机的改造。

记者了解到,去年东汽承担了大唐集团的5个改造项目,在对大唐灞桥、西固、唐山电厂在役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进行通流改造的同时,依托大唐安阳30万千瓦、托克托电厂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机组,合作开发高效亚临界燃煤机组节能改造技术,使之达到或接近超临界发电厂的煤耗水平。

“这种常规改造+参数升级改造的模式****性,在业内也是没有先例的,项目预计今年9月份完成交货。”王建录表示。

在王建录看来,高效宽负荷超超临界技术和二次再热技术将是未来汽轮机技术革新的方向,而东汽在这两大领域已经提前布局。二次再热技术已经应用于安源项目,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汽轮机的热耗降幅可望达到1.5%。

  “一带一路”**“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核电“走出去”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除了高铁之外中国外交的另一张新“名片”。2014年,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的高度。今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的机遇面前,力争中国电力装备走出**,也是今年东汽志在必得的一个目标。

现如今,整个世界的能源需求空间依然很大,例如非洲目前的电力装机容量只有1.3亿千瓦,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闹电荒”,甚至没有电力,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装备的一份力量。

张文峰告诉记者,去年东汽电力装备出口订单已达500万千瓦,主要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同时,东汽的产品还进入了欧洲、波黑、沙特,以及非洲市场。

“尽管目前国际市场也存在‘价格战’,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例如机组调试、售后服务及政治风险等。”张文峰表示,但国际市场依然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市场,更何况,中国电力装备“走出去”,将有效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

张文峰表示,目前东汽电力设备“走出去”主要采取EPC模式,受业主委托签订项目合同,东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设备的后期技术支持和服务。“今后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总体战略下,我国装备‘走出去’将主要采取BOT项目模式,即由中国投资、建设和经营国外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而带动国产装备出口。”张文峰说。

按照计划,目前东汽国际市场订单金额占到总产值的20%左右,今年将力争火电超超临界100万千瓦机组、核电项目走出**,整体出口订单不仅在数量上比去年有所提高,而且订单质量也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工业报
你可能感兴趣: 电工电气 图片 汽轮机 电力装备 节能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