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 打造国企民企“生态圈”

分享到:
62
下一篇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孙郁瑶

伴随着近日《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发出,关于东北振兴的讨论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国企改革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关键所在。

如何改革?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表示,以往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是降工资、处罚、减员,做的都是“减法”,我们要通过激励做“加法”。减亏和盈利都奖励,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扭亏为盈、增加利润的目标,完全捆在一起,进行“分红权改革”。

**工商联研究室原主任、大成企业研究院副院长陈永杰则表示,民营经济也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力量,必须破除原有观念,打通发展民营经济的淤阻点。

事实上,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在此轮东北振兴中的意义都不可忽视。打造和谐发展的“生态圈”,激活国企和民企的内在活力,成为当今东北振兴必须思考的重要议题。

“分红权改革”激活国企活力

“国企改革是东北振兴的重头戏,是牵动影响东北转型改革的关键。”迟福林说,在东北,国有经济占的比重偏大,国企改革与整个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尤其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国企改革不率先破题,**振兴将无从谈起。

《实施方案》对国有企业提出的要**增强“内在活力”。国企的活力源在哪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表示:“振兴东北靠什么?仅靠投资靠不住,*终还是靠激发内在活力。企业的内生动力来自哪儿?广大干部职工好好干活。广大干部职工如何才能好好干活?关键在搞对激励,调动大家好好干活的积极性。不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一切都是白搭。”

东北贫困企业有共性,大多资不抵债,严重亏损,已经关停部分产能,干部职工降工资,不断减员和收编机构,靠母公司“输血”维持生存。国有企业的很多高管寄希望于通过债转股来降低财务费用负担。但实践证明,债转股解决不了企业的困境,无法实质性的降低成本。周放生认为,目前企业的普遍做法是降工资、处罚、减员,都是做“减法”。这些措施的结果就是干部职工积极性下降。工资少,大家不得不开始打其他主意。工效挂钩,在逻辑上讲得过去,但实际上无法解决问题。

对此,周放生建议,通过激励做“加法”。国有企业的一些基层干部职工认为,通过激励可以降15个点的成本。减亏企业,在过去亏损数额的基础上,确定减亏指标,锁定基数,3年不变,减亏超过基数部分,奖励减亏额的20%至30%。扭亏企业,在过去微利或盈利数额的基础上,确定盈利指标,锁定基数,3年不变,盈利超过基数部分,奖励利润的20%至30%。总之,减亏和盈利都奖励,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扭亏为盈、增加利润的目标,完全捆在一起,这就是“分红权改革”。

周放生表示,“我们经过现场测算得出结论,干部职工收入大概可以增加30%至40%,这样干部职工就会好好干活。降成本应来自于杜绝腐败、降低浪费,即通过降低物的成本来提高人的收入,通过改变成本结构来降低总成本。”

这就意味着,在企业老总减成本和普通职工多挣钱的愿望之间,找一个*佳的平衡点,进而实现互惠共赢。

周放生进一步表示,通过“分红权改革”减亏所得、盈利所得,企业拿大头,职工拿小头,用“加法”做“减法”,越亏越少;用“减法”做“减法”,越亏越多。奖励利润实质就是“分红权改革”,本质是共享。“分红权改革”在**有1万多家民营企业中,已经实践多年。300年前的晋商票号发明的身股银股制度,这个制度保证了当时的晋商票号300年长盛不衰,坏账率仅1‰,即使是现在,世界各国都做不到。

周放生说:“搞活激励,亏损企业可以扭亏为盈,盈利企业的利润可以增长30%至80%,这个数字是我调查得来的。”实行“分红权改革”,不涉及改制,不涉及评估审计,不涉及员工下岗,不涉及资产流失,没有任何门槛,只要做就是了。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又一次到了改革脱困的时候。这一点,民营企业可以做到,国企为什么做不到?

打通民营经济淤阻点

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对应,自然要提到发展民营经济,尤其在东北地区,民营经济要做大做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打通民营经济的淤阻点,进一步活跃民营经济?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民营经济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力量。当今中国,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哪个地区经济就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实际上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

梁启东认为,目前东北经济形势并非一无是处,可用“四个难受、四个不难受”来概括。一是工业难受,服务业不难受。目前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如辽宁旅游收入与**平均水平持平,文化体育娱乐类消费高于**平均水平。二是传统产业难受,新兴产业不难受。第三,重化工业难受,轻工业不难受。第四,政府难受,老百姓不难受。政府财政收入下降,但居民收入增加,社会稳定。因此,不能妖魔化东北,东北经济服务业、农业、新兴产业、轻型产业和中小微企业都有亮点。

未来,东北振兴是**的振兴,而不是一个产业、一个项目、一个企业的振兴,尤其是老百姓得富起来,这就要靠活跃民营经济。打通民营经济的淤阻点,关键在营造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除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待遇不公等政策环境、执法环境外,很重要的是产业配套环境的完善。

**工商联研究室原主任、大成企业研究院副院长陈永杰表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大发展,必须思想观念大解放,新体制机制建立的前提是要有新观念。国家从法律法规与政策上已经完全承认并支持保护发展民营经济,但这还不够。中国发展民营经济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规律。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只有功能作用不同,而无高下优劣之分。彻底消除旧观念和偏见,根本解除企业家后顾之忧,是中国民营企业继续稳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陈永杰表示,稳定经济必须稳定投资,稳定投资必须稳定民间投资。增加政府投资可以短期稳定整个投资,中长期投资稳定必须主要靠民间投资这一内生性投资来源。为此,必须在提振信心、鼓励民间投资上采取更为重大、更为切实的政策。

**,**树立新观念,充分肯定私人财产与企业家财富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民营企业有原罪,这是不少人潜藏在心底的看法,也是不少民营企业家心中的顾虑。这是中国民营经济政策的合理制定与有效执行的重大障碍,也是民营企业正常经营、顺利发展的一大羁绊。中国民营企业家财富的来源,合规合法正当,取之有道是主流;违规违法失德,取之无道是支流。因此,要推动全社会广泛形成共识,**树立新观念,充分肯定、客观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私人财产与企业家财富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当性。

**,彻底打破垄断,破除行政垄断,规范自然垄断,打击市场垄断。中国经济存在严重的垄断,是集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和市场垄断为一身的综合垄断,以行政垄断为保护,以自然垄断为凭借,以市场垄断为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鼓励民间投资,必须彻底打破垄断经济。要针对不同类型与性质的垄断,采取不同政策措施,各个击破,*终从总体上彻底破除垄断经济。

第三,完善财产平等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推进行政与司法执法公正,为民间投资提供**性**保障。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合法权益需要更完备的法律和政策。消除民营企业投资**的担忧,公平保护私有产权不受侵犯,都直接依赖于司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第四,强化政策预期与执行,提前发现问题,及时出台政策,监督政策落实,提高政策实效。当前,一定要破除一些政府部门机构及工作人员对民营企业与民间投资的旧见、偏见与谬见,克服一些工作人员的懒政、惰政与不作为、少作为。东北振兴,要**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切实处理好政商的“亲”与“清”问题,特别要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推动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早日真正形成。

我国决定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新设立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业内人士指出,从战略需要上讲,再度扩容后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既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战略结合,又与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布局相一致。

(资料图片)

中国工业报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新兴产业 投资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