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虚拟研究院装备分院新常态下争取大作为

分享到:
51
下一篇 >

虽然距离 “第13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项目对接会”的举办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作为承办方之一的福建省 “6·18”虚拟研究院机械装备 (福州)分院院长陈庆友在向中国工业报记者谈及此次对接会取得的成果时仍然很兴奋: “本次对接会签订16项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对接协议,其中闽台合作项目4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制造业服务业项目2项。闽台合作的4项对接项目属于**数控机床、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车间,为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项目。10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包括**数控机床、水刀切割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新型环保设备、数字控制生产车间、新材料、现代农机装备等,都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急需的装备产品,是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会签订的投资总额达3.6亿元。”

促成企业受益发展

陈庆友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福建省产业发展需要科技**平台有力的支撑,但福建省大型科研机构少,如何汇聚更多的境内外**资源,开展协同**,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福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6·18”虚拟研究院因此而建。2013年成立的福建省 “6·18”虚拟研究院机械装备 (福州)分院是 “6·18”的提升与延伸。打造 “6·18”虚拟研究院,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思路。如何建设虚拟研究院,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和省长苏树林都作了明确指示。

陈庆友表示,福建省虚拟研究院*大的特点和手段是 “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不求所在、不求所有”是 “虚”, “但求所用”是“实”。 “虚”是途径,是手段, “实”是目的。以 “虚”求实,抓 “虚”抓“实”都要过硬,才能运转得开,才会运作得好。福建省 “6·18”虚拟研究院机械装备 (福州)分院在不断关注江苏、浙江等省的虚拟研究院建设,认真学习兄弟省市研究院的经验、分析原因和教训的基础上,编写了科研总纲:扎根于机械行业企业,附上“6·18”魂,念好 “6·18”经,依托行业协会,推进形成项目、技术、资本、人才与产业对接的长效机制;广泛地与境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联系,有重点地开展交流合作活动,汇聚科技资源,推动成果转化和协同**;不断地深入实体企业,开展现场调研、辅导、诊断服务,掌握行业企业**需求项目;以**为驱动,以技术成果对接为主线,推进产、学、研、用联盟对接、惠企政策对接、技改与融资对接、产业对接等工作,力争达到产业结构优化,促成企业受益发展。

近两年来,福建省 “6·18”虚拟研究院机械装备 (福州)分院在福建省发改委直接指导下,按计划承办了“6·18”装备制造业项目成果对接平台,吸引了较多的境内外技术成果项目在线,企业点击率高,网上对接热情高涨,对接意向较多,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按照 “6·18”3.0升级版的需求,改造提升了 “海峡机械网”,突出了政策项目、技术、资本、人才、市场、产业对接等栏目,基本满足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成功申请了侨刊乡讯CN(Q)刊号,创建了 《海西装备》月刊。广泛开辟境内外渠道,建立联系,开展交流合作活动。注重拓展联系渠道,建立合作关系,与上海、西安、哈尔滨、南京、安徽等地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关系;与台港澳地区、东南亚、日本、德国等有关科研机构、大学、行业协会建立联系;“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渠道已经多方面打开。特别是在对台交流合作上,双方加强协商、筹划,推进两岸众多企业自愿自觉互动,开展项目、技术、人才、资本、产业对接等交流合作活动,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当前与台湾工研院、有关大学、较多的企业和行业公会联系紧密,交流频繁、计划周密、实质性效果较多较好。建立专家委员会,成立人才库,是研究院 “但求所用 “的关键一着。目前该院专家委成员已发展到了50多人,主要人员聘自省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少数聘自台港澳。主要功能是:邀请专家参与科技研发,新产品的评审、鉴定,标准化制订等。研究院以人为本,促进人才关系网的形成,从而推动项目、新产品研发、产业转移、市场开拓、投融资等工作。

争取大作为

陈庆友向记者介绍,认真抓好“实”的工作是研究院的主要方面。这两年,研究院组织专家不断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技术辅导与诊断工作,从中搜集企业的技术需求项目与科研课题。适时召开技术研发论坛、技术成果推介会、技术项目对接会等,实现技术成果签约项目近50项。技术成果项目签约后,他们又主动指导协调帮助项目业主组成产、学、研、用研发小组,开展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在全过程中,研究院做了投融资、技术设计及设计图纸的审核,组织零部件的配套,新产品调试,用户试用,产品改进与提升,组织专家评审,帮助业主进行惠企政策对接和开拓市场等工作,受到企业好评与欢迎。他们还积极开展地区性综合调研,为厦门市、大田县、明溪县编写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新产品评审与鉴定工作,组织专家完成了17项产品鉴定。

福建省 “6·18”虚拟研究院机械装备 (福州)分院如何适应新常态,争取大作为?陈庆友表示: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的转变升级,有很多的课题和项目等着我们去研究开发。不能 ‘等靠要’坐着不动,而是要抓住难得的机遇,有所作为。在课题、项目的科研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完善、提升虚拟研究院的自身建设。”

据悉,根据 《中国制造2025》大纲,研究院已开始了 《福建省**装备发展研究》课题调研。调研组由5名专家组成,8月份形成初稿,组织专家会审后,再上报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将制订具体子课题项目研究。为了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区建设活动,将开展自贸区相关知识培训班。发挥福建省华侨华人多的优势,开拓联系渠道,收集相关资料,研究 “一带一路”,重点是 “一路”相关国家的法规、政策、国际公平贸易状态、准入条件等市场情况,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新技术、新产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等活动。

“发展新兴产业,加快闽台交流合作,寻找福建省装备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研究院今后关注的重点。”陈庆友告诉记者。近几年来,福建省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总量在**排名有所下降,说明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 “新常态”下,我国环保产业的迅速崛起,必将带动环保装备产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应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环保环卫装备制造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很多的项目、技术、人才、产业转移等课题要进行研究。

在新形势、 “新常态”下,台湾经济界人士看好了新福建建设的商机,正蓄势待发。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还是**装备制造和环保装备的发展,两岸业界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研究院将设置课题项目、制订好计划,掀起新一轮闽台交流合作活动。

为充分发挥闽南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华侨华人多的优势,也为了使闽台交流合作更深发展,研究院拟在闽南地区建立海上丝绸之路装备新产品展示交流基地和闽台机械零部件交流中心,经常性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市场开发交流合作活动,推进机械装备在不同国家的适应性产品研发,同时吸引境内外企业参展和产业转移。

陈庆友还透露,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为适应福建省机械行业众多中小微企业的需求,研究院正拟建立技术研发、新产品的开发孵化基地 (或称中心)。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首页推荐 工业机器人 装备制造业 新兴产业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