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两会聚焦舌尖**:人大代表剑指溯源系统

分享到:
79
下一篇 >

摘要:从台湾地沟油事件到上海“福喜”门,在过去的一年里,食品**问题频频刺痛着人们的神经。如何来保护“舌尖上的**”,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感和消费信心刻不容缓。

在浙江省两会期间,来自金华的人大代表程燕姬呼吁,应尽快建立食品**追溯管理系统,给食品加上一个特殊“身份证”,让食品**有据可查、有源可溯。

浙江两会聚焦舌尖**:人大代表剑指溯源系统

食品**事件频频发生

在刚过去的2014年里,很多老百姓改变了去快餐店消费的习惯,而这种改变恰恰源于一次食品**事件。

7月20日,据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微博报道,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曝使用过期劣质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年,台湾地区曝光的“地沟油事件”也波及了超过1000家的上下游企业……不断被曝光的食品**背后,暴露出的是企业违法成本过低、国民的食品**意识薄弱以及政府监管的缺失。

人大代表呼吁建立食品RFID溯源系统

“这说明了食品**问题的严峻性可见一斑。”浙江省人大代表程燕姬认为,目前的食品**监管体系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缺陷,如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现行《食品卫生法》未能涵盖从农田到餐桌整条供应链环节,且对违法者大都只是作出停产、取缔、吊销卫生许可证和罚款的处罚,威慑力不够。

此外,程燕姬认为,现有的监管体系存在多头管理问题,既造成执法资源浪费,又增加了企业负担,同时协调联动性差,对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监管不到位,并且现有的检测技术方法缺少快速、高效、灵敏、方便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不能适应食品生产体系。

“食品**应该从源头管理,从农民施肥种地抓起。”程燕姬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追溯系统建设管理,以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食品**追溯管理系统,说白了就是要给食品加上特殊的‘身份证’,通常是贴上纸面标签或者附上食品追溯码。”

“食品**追溯系统可以采用EAN•UCC系统,对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及零售等供应链环节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并相互连接后将这些标识用条码以人工可识读方式表示出来。”程燕姬认为,这样一来一旦出现食品**事件,就可以通过标识进行追溯,准确地缩小食品**问题的范围,把握住*好的调查和处理时间,查出问题环节。

在配套制度方面,程燕姬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食品**追溯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等,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无缝隙、无盲区的监管制度体系。

此外,她还建议提高食品**信息化监管水平,分阶段建立覆盖城乡、覆盖农产品、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电子监管和追溯系统,远程动态监控,建立完善食品**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产品控制、产品溯源和应急管理的效率。

我国食品溯源城市已达50个

2014年7月17日,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在第五届中国食品**高层对话中介绍,为保障食品**,实现肉菜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我国分四批在50个城市开展RFID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基本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

该体系主要是借助现代物联网,利用中央、省、市三级管理平台,覆盖批发、屠宰、零售、消费环节,利用IC卡、二维码、条码等各种技术,记录肉菜流通的各类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索证、索票的方式进行查询,查询到上游产品的来源以及它的“出生地”。

常晓村说,目前有2000多家流通企业纳入了追溯体系建设,平均每天有100多万条信息对3万多吨、300多种肉类蔬菜食品进行追溯,覆盖范围包括屠宰场、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和团体采购单位。下一步将从肉菜追溯体系建设逐步扩大到中药材、酒类、奶制品、水果以及水产品等品种,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加产业链条。

而在杭州,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尝试追溯制度但只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三个主要环节试点。在工控小编看来,问题依旧存在,而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信息孤岛”现象。“在分段多头监管的机制下,各相关职能部门依其职责职能范围,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可追溯系统,但这些系统都是各自独立、分段的,信息不能互通和共享,使得整个食品生产供应链可追溯的真正意义缺失。”

二是信息质量不高。“这些系统内的信息准确性、及时性不够,信息查询的效率与价值也都不高,难以满足民众需要。”

对此,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信用平台,整合各监管机构、相关部门的信息为监管和群众所需。这方面需要相关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需要统筹规划,在做好需求研究、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严格系统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竣工验收,否则可追溯系统只能沦为有名无实。

  工控中国观点:关于食品**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屡禁不止的黑心商家,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们的视觉神经、冲击着我们的味觉神经。频频发生的食品**事件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反思:为什么每一次食品**事件之后才加强监管?企业该如何建立完整的自律机制?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维护?食品**无小事。我们需要在每一个环节,都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国外如何治理食品供应链?

日本食品“身世”可查

日本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近乎苛刻,食品只有通过“重重关卡”才能登上百姓的餐桌。日本积累几十年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公共食品**管理系统。

“食品溯源制度”也是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一项食品**管理新制度,目的是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对每一件产品建立生产、加工、流通所有环节的“履历”,将其产地、农药使用情况等通过电子信息进行记录。一旦出现问题,通过记录就能够迅速找到原因,从而避免鱼目混珠、无从查找的现象出现。

  德国按条码“监控”鸡蛋

德国人向来以谨慎严谨著称,**意识非常强,对于食品**更是到了一丝不苟的地步。拿小小的鸡蛋来说,为确保**,每个鸡蛋上都有编号。一个鸡蛋拿在手上,看壳上的不同标码就知道它来自哪国、哪地和哪个饲养场。

有了这些标号,这些鸡蛋就像有了出生地址。鸡蛋营养价值或质量的高低一一标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另外,有了这些编码,鸡蛋质量只要有半点问题,有关部门就会顺藤摸瓜,一直追查到饲养场或鸡笼。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保证鸡蛋的质量,还能使养鸡行业标准化。

美国检查官“蹲点”食品厂

在美国,肉制品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料有问题,就会追查到屠宰场。不过,屠宰场也有政府派驻的检查官“驻扎”把关。通常,送到食品加工厂的肉类要经过检查官检验,包装盒子上都贴有检查官签发的合格证。从加工厂出去的食品也要经过类似程序。

食品进入超市,加工厂和商店相互协作,以确保食品卫生、不变质,并继续接受食品管理部门的检查。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还会有检查官来抽查,“双管齐下”。为了防止常驻检查官与厂家相处太熟有私交,政府规定驻厂检查官必须每6个月换一次,不许接受**等,如发现有违规情况立即解职。

此外,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也深入人心。在美国,只要产品被发现有缺陷,就要召回。汽车、电子产品如此,食品也如此。需要召回的食品一般分为三级。***召回食品是可能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食品;**级是会造成暂时健康问题的危害较轻的食品;第三级则是不会危害健康的食品,比如贴错标签、瓶口未封紧等。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与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每周都会公布食品召回执法报告,内容从被召回食品的品名、代码、配料,到生产商名字、召回原因,以及销售量、所在市场等。

《工控中国》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RFID 供应链 药品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