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软件技术不统一是规模限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分享到:
点击量: 202343

  **技术和市场掌握在国外大型企业手中,这些都是国工控企业由来已久的问题,大而不强,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临时都落后于国外企业,国产控制系统难以进入重大工程的关键核心主体项目,唯有加速工控软件的技术规范化进程,特别是控制组态和执行环境的规范化,才干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国产工控软件的技术幼稚度和竞争力,进而提升国产工控产品水平,打入中**市场。

  世界工控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大浪淘沙,已形成少数跨国公司规模生产、瓜分全球市场的寡头垄断局面。如西门子、ABBHONEYWELL三菱、菲尼克斯等都历经市场的洗礼,其工控产品均号称兼具DCS/PLC/FCS功能,质量、价格、售后服务方面已经赢得了市场信誉。

  国工控行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人力利息上升、技术实力偏低等众多因素的抚慰下,近年来。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电力、水力、石化、医药、汽车、航天等工业领域都有涉及。2011年,国工控市场规模是1952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3875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可观的市场前景与巨大的实力差别形成明显的对比更加让人们看到国产工控产业的软肋。产品内在品质和技术实力的缺失,工控行业的发展是否真如预测一般,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要打破这样的疑问,*主要的改变我国工控企业的内在即综合工业控制软件,特别是****的掌握,转型升级过程中亟不可待。目前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投入利息使用信息化技术,而大型企业又选择国外工控系统,走的还是低利息工业控制自动化道路。

  国工控产业链的两头—底层的现场仪表和上层的综合自动化软件是*薄弱环节。工控企业对用户的工艺特征理解不深刻,据了解。经验积累缺乏,从而制约了顶层集成能力和快速进入细分市场的能力。国工控厂商技术很多架构在外国的控制技术上,基础硬件几乎全部由外国公司提供,基础软件也依赖进口。业务大多是运用进口硬件与基础软件,针对具体工艺控制的需求,运用信息技术做集成、做应用软件。国内工控产品供应商得到蓬勃发展,如北京和利时、浙大中控等,但都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国内主要市场仍被国外公司产品占据,近两年也没有明显改观。

  由于缺乏国内统一规范的硬件和基础软件支撑,福建中海创集团副总裁马翔表示。工控软件被不同技术规范的执行平台所绑定,软件产业规模受到极大限制。同时他还指出,相关软件技术的资源整合进程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总趋势还存在较大的落差。

  当前融合、规范化、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将是工控软件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工控软件与执行环境高度耦合的特性,严重制约着工控软件技术的发展。尽管国家和企业层面近年来都在提倡科技**,但工控软件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行业内的代表性生产商,还不是独立的软件产品供应商,所以,软硬分离,将技术规范从形式统一提升为执行兼容,*终会形成与事务性处置软件产业殊途同归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