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1321

2015中国国际农机展将移师青岛举办

中国工业报

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将于10月26~28日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是中国工业报记者从201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得到的信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中国农机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景龙等出席会议,并就展会的总体情况等向与会记者进行了解读与说明。在发布会上,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介绍了2015国际农机展的总体情况。他表示,展会将围绕“农业生产解决方案”这一主题举办相关论坛与演示活动。在内容上将着力体现**概念,邀请农机院所参展,带来*新的农机化科研成果。在观众组织方面将加大经销商,以及合作社等终端用户的组织力度。在国际化上将打造国际进出口贸易、信息交流、培训等综合国际业务服务平台,并在展期举办相关活动。在信息化方面将围绕国家 “互联网+”战略思维,建立互联网服务平台,打造行业数据库和365天线上展会,延展展会产业链,更好地服务行业。在订展方面将实行 “展位申报制”,订展系统开放申报后企业需提交企业基本信息,参展产品及需求信息,主办方将根据信息完整度、订展面积

钮文新谈中国制造2025:“智造”是核心

中国经济周刊

*近,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这个规划在我看来,其实就是立足传统,着眼未来的规划。所谓立足传统,就是要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站在传统工业基础上推进中国制造业实现质的飞跃。所以,《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在于,它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战略和战术的一个总体的行动方案。可能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设计,《中国制造2025》其实应当是一个“智造业”的规划,这个“智”体现于多个方面。比如,传统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整合,传统产业与智能产业的结合,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实物与信息的联动等等,实际都体现了实实在在的“智”。难怪工信部部长苗圩信心满满地指出:“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方阵。”我们必须看到,全世界正在发生的“再工业化转变”给中国制造业提供的重大历史机遇,因为我们可以“弯道超车”。但是,“弯道超车”需要高超的驾驶技术,它需要看清远、中、近三大方向,同时还要利用弯道、高度灵活的驾驶技能;另外,要加油又必须确保车

首页推荐

1322

苗圩:中国制造2025 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人民日报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未来10年**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瞄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定力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近现代

首页推荐

1323

不要让机器人拖了“中国制造2025”的后腿

机器人网

中国曾经以“世界工厂”引以为傲,但是这一地位现在正面临着挑战。一方面,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人力成本优势日渐凸显,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在华企业把工厂外迁。与此同时,美国也正在为制造业回流做出努力;另一方面,中国新生代员工对传统的流水线工作不再感兴趣,造成众多企业劳动力严重缺失。此外,一度以牺牲环境换取GDP增长的生产模式也为人们所诟病。不得不说,中国制造业已经被逼到了不变不行的紧��关头。 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与环境友好相处,是摆在中国制造业面前的两大难题。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中国正在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为制造业寻找出路。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励中国企业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转型升级,动员全社会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在确立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后,李克强总理随后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立了重点扶持机器人等十大领域的决定,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显而易见,“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的**步。作为未来***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工业自动化被认为将是其中一个具备中长期高景气度的分支,也正是

首页推荐

1324

机器人为广东制造带来新机遇

经济日报

机器人为广东制造带来新机遇 大图 在佛山嘉腾机器人公司的车间,智能搬运机器人正在进行负载测试。 小图 佛山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与志高集团合作,成功研发由3个机器人组成的空调风筒自动生产线,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人工成本50万元。近段时间,在广东省佛山、东莞等制造业大市,接连传来“无人工厂”、“智慧工厂”开建乃至建成的消息。2014年,由机器人坐镇的“无人工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津津乐道的概念;2015年,它已是近在眼前的实体了。在“用工荒”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工业机器人上岗的速度远比我们预期的要快。机器人在广东的“就业”形势如何?它们究竟能解决哪些问题?庞大需求背后的机器人产业如何实现支撑?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珠三角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了调研——机器人“上岗”——早换早主动日前,广东省政府宣布,自今年起的3年内在工业企业中大规模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并开展智能工厂试点,建成国内**的机器人制造基地。随后,东莞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就行动起来,正式开工建设东莞市**“无人工厂”。在项目现场,一个个机械手正在紧张地安装调试中。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无人工厂”建造体系首期计划投入1000个机械手,

构建机器人发展“生态圈”

经济日报

此次调研,*令笔者难忘的是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中那种生机盎然的机器人“生态圈”:这里汇聚了机器人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有安川等全球知名机器人企业的**资源,也有新鹏、万世德等自己培育孵化的机器人新秀企业;有一批国内外重点实验室和知名院士专家团队,也有本土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才……他们是邻居,却并不“以邻为壑”,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一些企业在同一栋楼中互为上下游,彼此往来密切。如何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及行业应用,近年来众说纷纭。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的一席话令人思索。他认为,今天沿海地区推进的“机器换人”计划对于缓解用工荒、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确有积极意义。但是,这并不能推动当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我们现在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思路和做法正在走入误区,依靠引进国外机器人企业来建设生产基地的做法已经过时。的确,我们发展传统制造业所走过的弯路无需赘言,机器人作为新兴的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绝不能再重蹈传统制造发展的覆辙。如罗军等专家提出的那样,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从全球视野重新架构,驾驭全球优势资源,以研发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开发出更多有实际需求的高技术产品。而这一切的实现,单

习**浙江舟山考察:把石油储备搞上去

必联网

25日中午,习**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一下飞机他就前往城市展示馆,观看反映舟山群岛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图片、沙盘、视频短片,并向有关负责同志详细了解情况。远洋捕捞多吗?休渔几个月?从舟山到宁波走跨海大桥用多长时间?渔民生活水平不低吧?外资来得多吗?这是习**第14次到舟山。2002年至2007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他上海岛、下渔村、访渔民,深入调研、科学谋划舟山发展战略。参观中习**说,舟山这几年发展变化很大,现在的样子已完全认不出了。习**:把我国石油储备搞上去习**25日考察岙山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他对在场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说,石油战略储备对国家意义重大。舟山储备基地已经建成,前景很好。要发挥优势,继续开发建设,为国家石油储备打好基础。总书记为企业发展鼓劲25日下午,习**来到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登上30万吨级船坞平台,察看造船作业,了解企业生产和科技**等方面的情况。他指着巨大的龙门吊说,大吊车真厉害,轻轻一抓就起来。他鼓励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增强信心,拼搏向前。总书记称赞舟山渔民画有特色、有味道在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群众艺术创作中心,村民向总书记展示了他们创作的渔

首页推荐

1325

制造** 谁先播种谁先收割(域外听风)

人民日报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已经错过前两次工业**,无论如何不能错过第三次近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思路,“推进智能制造”的新表述,勾勒出“互联网+”语境下的工业新未来。几乎所有主要制造业大国的媒体,都从中看到了变化和压力。路透社特别指出,业界正广泛地将这一战略同德国“工业4.0”相比较,而两国政府也正着手开展该领域的合作。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敏锐地捕捉到,“制造业变得数码化了”。在今年初举行的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展上,一个用“数据”和“经济”组合的英文新单词“D!conomy”(即“数字经济”),成为风靡世界的主题口号。德国《明镜》周刊则自信满满地评价说,“工业4.0”发出了**性讯号。信息技术就像为机器赋予“灵魂”,它们能读懂“产品”,也可以交换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事实上,德国智能制造的先行者,元件合格率甚至可高达99.9988%,让人惊叹智能制造所蕴含的巨大潜能。美国的网络巨头则在纷纷进军实体经济,无人飞行器、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机、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驮驴、机器人厨师等种种闻所未闻的新产品横空出世。谷歌通过在隐形眼镜中植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人民日报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未来10年**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瞄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定力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近现代以来,制

广西改造升级农村电网 助力老区脱贫致富

人民日报

本报电(庞革平、毛雨贤)要致富,电先行。2010年以来,广西电网公司想老区所想,急老区所急,针对农村电网电压低、供电质量不高等用电“卡脖子”问题,连续多年每年投入15亿元以上加大老区农网升级改造力度,让老区人民逐步用上电、用好电,助力老区脱贫致富。“去年,村里的电网改造后,电压稳定了,电力充足了,我想什么时候开机器就什么时候开。要是在以前,电压不稳,只有等全寨子的人睡了,电压上来,电动机才转得动。”说起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带来的便利,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小弄杂屯的杨贵文赞不绝口。不但要有电,而且还要稳定。据悉,从2010年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以来,广西电网公司每年投入15亿元以上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重点改造老区残旧线路,更换大容量变压器,布局增加新变压器,着力解决农村电网供电线路老化、线径小,变压器重载、过载等问题,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满足老区在生产、生活上的用电需求。同时,广西电网公司还按照国家及广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任务部署,积极推进广西东兰县以及合山市河里乡洛满村定点扶贫工作,帮助当地村民铺设道路、修建储水柜、新建学校、改善生产环境,指导村民发展特色养殖、种植,逐

中国制造升级该注意什么

经济日报

○ 我国制造业水平参差不齐,应实行并行战略,即2.0补课、3.0普及、4.0示范,引导其共同升级○ 中小企业成长迅速,应综合运用金融扶持及产业政策扶持手段,进一步发挥其潜力,并在**链中发挥中小企业的活力、动力和创业**激情○ 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绿色的,因而,要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化改造;要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流域推行清洁生产;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化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意义深远、举足轻重的战略计划,但是也正因为其重要的意义,实施难度也很大、时间跨度也较长。要顺利完成好这个计划,该注意哪些问题?“总体上看,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制造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必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推进齐头并进发展“国内已发展起一批在国际上知名的企业,但就我国的工业来说,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甚至有的企业还要补上从2.0到3.0,就是从电气化到自动化

首页推荐

1326

中印两国制造业可以互利共赢(热点辨析)

人民日报

制造业是印度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弱点)。印度总理莫迪在2014年9月提出“印度制造”计划,意在加速印度制造业发展。根据德勤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印度目前的制造业竞争力位居全球第四,预计到2018年,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大制造业强国。于是,有人提出“印度制造”将取代“中国制造”,中国将失去“硬”实力,印度“软硬并举”将很快超过中国。这样,一些人眼中的“龙象之争”又有了新看点。“龙象之争”无从谈起。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文明古国,今天都是发展中大国,同为“金砖国家”,地理位置接近,资源禀赋相近,难免被人们进行比较。互学互鉴是好事,然而,过多强调竞争威胁、故意放大两国分歧,则有危言耸听、居心叵测之嫌。事实上,尽管中国和印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两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径。中国凭借工业发展获得“硬”实力,而印度凭借服务业发展获得“软”实力。无论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只要适合各自实际,能够给本国人民造福、利于全世界福利增加,就是好事。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和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中华民族推崇的“兼爱”和印度人民倡导的“不害”是相通的,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

中国机床业赶超须有30年磨一剑的恒心

中国工业报

在5月11日中国工业报B1版 “陈虎:传承与**的思变”报道中,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虎对机床行业技术特性与技术工人在机床行业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笔者也想就此发表点看法。师范院校毕业生一毕业马上就能上讲台讲课,讲得好不好先不说,反正能够讲;中文系毕业生一毕业到出版社马上就能编非科技类图书,编得好不好先不管,反正能编;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能马上当主持人,当得好不好先不管,反正能当。这些属于一毕业就能上手的 “速**才”。但机床产业所需工科毕业生却是上手*慢的。众所周知,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做得*成功的是振华港机 (振华重工的前身)的老总管彤贤,在他的领导,振华港机占据了全世界港口集装箱装卸装备70%以上市场份额。管彤贤以其亲身经历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打造一名**工程师需要20年的时间。但以笔者的观察和了解,要打造一名**的机床工程师,20年的时间仍不够,还得再加上10年。因为机床是工作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的质量、精度与可靠性必须比其制造的产品致少高出一、两个等级,才能确保制造出合格的产品。机床的工作母机特性决定了工科类本科生到机床企业的头几年可能什么也干

智能机器人:提升竞争力的“点睛之笔”

科技日报

从世界上**台遥控机械手诞生至今已有50年了。伴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历经可编程的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基于传感器控制的机器人、智能机器人3个阶段。目前,由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传感器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的长足进步,使得机器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高水平。近日,本报记者就我国智能机器人现状及发展前景等相关话题,采访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涛教授。机器人概念在慢慢扩大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谈及产业结构转型时强调,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也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在这个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机器人占了重要位置。张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将大大提升中国工业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成为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点睛之笔”。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在感知—思维—效应方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它可以**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相互之间的关系。张涛介绍说,智能机器人应该具备3方面的能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执行某种任务而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