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2326

李克强访欧谈“工业4.0” 期待中欧制造合作

工控网

李克强访欧谈“工业4.0” 期待中欧制造合作 摘要:李克强今年**次访问欧洲的时候,签订了出访欧洲的**份大单:《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在这份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纲要中,“工业4.0合作”的内容颇为引人瞩目。图源于网络“李克强总理在这个时候提到工业4.0合作,意味着我国要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中更快地促进两者的融合。”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邬贺铨说,工业4.0对我国很有用,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论是工业、农业、环保等具体领域的合作,还是制度、文化层面的合作,透露出来的都是**。”中国驻德国前大使梅兆荣说,李克强总理此次欧洲行会谈下很多项目,但灵魂是**。中国与欧洲要通过共塑**实现新的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该怎么走在信息化浪潮中,没有人想到,中德两国依然对工业发展情有独钟。柏林当地时间10月10日,中德两国共同发布《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这份长长的纲要中,“工业4.0合作”的字眼异常显眼。就在当天,中国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部长苗圩出现在德国工业4.0平台相关机构的座谈会上,他想听一听中德在制造业**上能有怎样的合作。这个座谈会得到了德国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德国信息通信与新

我国科学家提出全球变化科学卫星新方案

光明日报

月基观测与普通星载观测成像条带比较。 中科院遥感和数字地球所提供第9届亚太遥感大会10月13日在北京召开。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院士在会上提出全球变化科学卫星新方案,包括由6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变化系列科学卫星和月基对地观测平台。发达国家纷纷部署全球变化科学卫星计划郭华东介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的特点,是全球变化观测的一种关键技术手段。在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提出的50个关键气候变化变量中,有28个依赖于卫星观测。对地观测卫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业务卫星,另一类为服务于地球科学包括用于研究全球变化的科学卫星。目前,全球已发射对地观测卫星200余颗。其中,全球变化科学卫星约25颗,在轨运行的约13颗。随着研究的深入,美国、日本等又规划了新的全球变化科学卫星计划。据统计,至2030年全球将发射近30颗全球变化科学卫星。据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乔治·科马教授介绍,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启动“未来地球科学观测计划”,将在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地质地壳运动等方面加深人类对地球的认知。我国提出“6颗科学卫星”方案我国近年来发射了系列对地观测卫星,基本建成

图片

2327
第十三届**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在太航召开

第十三届**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在太航召开

中华工控网

山西新闻网10月11日讯(记者 葛海霞)今天,由中航工业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太航)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三届**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简称STC2014学术会议)在太原拉开帷幕,业界精英分享学术成果在航空、国防、民用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中航工业太航成为我国**承办该**学术会议的航空企业。与会专家回答观众提问STC2014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敏感元件和传感器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300余名,共征集论文276篇,特邀报告6个,经专家评审共录用260篇。中航工业太航有8篇论文入选论文集,其中,《基于有限元的波纹管设计方法研究》和《一种小型压电激励震动筒压力传感器》等论文进行了现场交流。本届学术会议以“**驱动为**、加快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搭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沟通桥梁”为主题,充分展示我国传感器的阶段**成果,重点探讨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传感技术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分享传感器产业化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会议承办方中航工业太航负责人介绍,与历届相比,在保持学术会议特色的同时,本届大会全方位运用新媒体技术,立体展示大会进展状况,通过建立网站、开通短信发布平台等方式,及时

图片

2328

图片

2329
机器人应用元年:涌现珠三角机器人三巨头

机器人应用元年:涌现珠三角机器人三巨头

工控网

  摘要:今年是机器人应用元年,也是机器人国产化元年。中国经济转型掀起机器人产业浪潮,市场得到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产业三巨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量工业企业加速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一直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近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表态将加大对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产业的扶持,更是助推了机器人产业热潮,国内不仅出现了以沈松机器人为首的机器人四大家族,也催生了珠三角机器人产业三大巨头。图片来源于网络机器人应用元年保有量20万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超过10万台,年度新增2万台,位居世界**,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14万台,年度新增3.7万台,预计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20万台,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5万台。”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向记者表达了2014年可以被视为中国“机器人应用元年”的观点。他表示,由于中国有着全球*大劳动力市场,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受益于“汽车 电子”的双轮驱动,今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位次”有望发生重

图片

2330

应对六大风险 环境领域改革路线图渐显

中国工业报

应对六大风险 环境领域改革路线图渐显 “中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接近它能承受的底线,很多地方已经突破了。比如雾霾的出现,实际表明空气质量承受不了那么多污染物,是突破底线的。”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联合举办的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提出未来将面临“生态环境突破底线”等六大风险。 围绕“深化改革”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建言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两院院士、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宋健指出,粗放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导致了“环境瓶颈”的出现。必须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研究探索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必须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及环境治理能力、**发展与技术进步等方面,理清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思路。 关于环境领域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透露,对于排污许可等方向明确又立即可行的改革事项,要加快推进;对于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大胆探索,有的要先行试点;对于生态环保管理体制等涉及面广、基础又很薄弱,需要中央决策的,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思路。 理清思路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 十一届**政协副主席、中华环保联合会名誉主席张榕明表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国内市场火爆增长催生巨大机器人集成市场

工控网

国内市场火爆增长催生巨大机器人集成市场 摘要:机器人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国内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催生出巨大的机器人集成市场,火爆程度一路飙升。早在2007年,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撰文指出,“机器人产业将会再现计算机产业的崛起之路,成为继汽车、计算机之后*有潜力的新型高技术产业,在不远的未来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图片来源于网络有关专家预言,人类正由IT时代向RT时代迈进。机器人技术将嵌入各个应用领域,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性技术。现今,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在低迷的世界经济增长中成为一枝独秀。一方面,相对于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工业机器人及辅助设备价格持续降低,科技进步之下智能化水平大幅跃升,在替代人工方面具备了明显优势;另一方面,机器人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不断演进,正一起成为推动新工业**的主导力量。机器人产业由此成为世界各国产融角逐的焦点。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以加强科技**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试图掌控新一轮技术**主导权,重获制造业优势地位。作为国际智慧产业权威研究专家,罗百辉一直在跟踪研究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并查阅总结了大量案

图片

2331

产品召回制度历经十年 “中国制造”提质新高度

工控网

产品召回制度历经十年 “中国制造”提质新高度   摘要:随着《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我国汽车召回制度历经10已得到不断的完善,“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也上升到新高度。10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经历10年发展愈发完善。10年来,我国召回制度从无到有、召回能力不断提升、召回力度不断加大。产品召回制度,不仅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民生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中国制造”质量水平的制度保障。图片来源于网络10年前,因为没有建立召回制度,汽车厂商针对汽车产品存在的缺陷,不是置之不理,就是以“免费保养”、“回馈行动”等名义私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国外汽车厂商往往把中国排除在“召回”之外。2004年我国颁布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10年来,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许新建说,“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建立,填补了法律空白,有效保护了我国汽车消费者应有的权益。”今年3月,宝马因发动机设计存缺陷,召回汽车23万辆,这是一例由我国发现、判断召回后引发国外同步召回的案例。根据国内投诉和主动舆情监测,启动并引发国际召回,通过监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