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接棒高铁:中国制造的另一张名片

分享到:
75
下一篇 >

摘要:2014年,中国高铁走出去遍地开花。2015年,中国核电重启,接棒高铁成为中国制造的另一张新名片。

**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2015年,国内核电建设重启,核电装备走出去也将**推进,让中国核电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新名片。

巨头合并,打造中国核电航母

2015年2月,中电投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两大央企重组合并正式启动。如今,国家核电和中电投合并一事也有了新进展。

近日,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对外公开表示,公司正在与中电投进行合并重组,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新集团资产将超过7000亿元。业内认为,重组合并方案有望近期公布。

我国目前仅有中电投、中核和中广核三大核电企业具备核电项目开发建设资质,中电投又是相对*弱小的一家。在核电将迎来大发展的局面下,不管是对于中电投还是国家核电,都已蓄势待发,为大力发展核电做好了准备。因此,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成功后,将成为我国第三大核电运营商,我国三足鼎立的核电行业格局将更加稳固。

  走出去,撬动国际市场

继高铁之后,核电正成为中国推动产业走出去的“重头戏”。

日前,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ACP1000)成功出口拉丁美洲,这是中国核电迈出“走出去”*新且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华龙一号”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实现了中国核电从“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的关键转变。

多年来,全球核电市场依旧被俄罗斯、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和韩国等少数国家垄断,但是中国这个后来者正在试推出口核电,意味着中国必须直面它们的竞争。按照目前世界核电的格局,现在是中国发展和出口核电*好的机会。而这已经成了国内业界的普遍共识。

中国希望早日加入世界核电强国的俱乐部。要打入国际市场,注定需要付出更多难以想象的艰辛。可喜的是,中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2014年来说,中国核电在“走出去”方面获得的成绩包括:中核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2、3号机组开工建设;中广核与罗马尼亚达成合作开发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意向;英国政府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并参与英国新建核能项目。

而目前,我国与巴基斯坦、阿根廷、英国、沙特、南非等国的核电“走出去”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与英国、俄罗斯、法国等重点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合作、全球合作和全产业链出海。中国核电正在努力撬动国际市场。

工控中国观点:当下,在国内核电重启信号渐强的背景下,2015年核电将复制高铁“出海”模式,还处在进行中的核电巨头合并也被外界解读为蓄势“出海”的重要动作。且不论中国核电能够使用高铁模式,有一点需要提出:国际核电市场的蛋糕虽大,但是竞争依然比较激烈,中国核电走出去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不少挑战,需以稳扎稳打的心态发力国外市场。

《工控中国》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中国制造 核电 高铁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