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DCS发展的三个阶段

分享到:
365
下一篇 >

摘要:DCS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2013年,国内DCS整体市场规模为80.3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6%。相比10年前的52.8亿元,市场体量增长略高于50%,增速略显疲态。但10年时间,DCS技术更迭至4代,集中体现了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IT技术改变世界的力量以及现代工业生产理念的变革;其间市场此消彼长,既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周期,亦重建了本土品牌逆袭的新格局。

自1999年重化工业进程始,DCS市场在中国开始逐步形成、发展,在2003年进入发展**,并在2006年前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增长。彼时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冶金、石化、化工、建材以及由此催生的火电投资,为DCS贡献了“丰富”的市场。

  在市场研究记录的10年中,DCS市场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个阶段为2004年-2006年

这一时期,在市场格局上,国际传统品牌藉其技术、产品、品牌、行业KnowHow,辅以清晰的行业市场策略,如ABB之于火电,Honeywell、Emerson之于石化,均已确立了各自的行业“血统”。并拜火电投资,大型石化项目所赐,长期保持着以ABB、Honeywell、Emerson为**集团的竞争格局。

在市场增速上,已开始表现为增速逐年下降。源于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开始宏观调控,直至2007年十七大时明确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内单纯以投资驱动、粗犷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得到遏制。长期得益于投资驱动的DCS市场增速自然放缓。

在技术格局上,这一时期是对DCS技术发展*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IT技术以及现代工业生产需求、管理理念的多重作用下,DCS从单一的生产过程控制思维过渡到混合控制以及企业管理、控制一体化的平台思维,即Integration(集成)与Information(信息),第四代DCS开始形成。Honeywell的ExperionPKS(过程知识系统)、Emerson的PlantWeb、Foxboro的A2、横河的R3(PRM-工厂资源管理系统)和ABB的IndustrialIT,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这是DCS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越。

  **个阶段为2007年-2009年

前期受宏观调控影响,后期受经济危机拖累,DCS市场自此步入漫长的下行通道。增长率在此后连续数年只有1位数,并在2009年负增长超过8%。

这一时期,市场格局尚未发生颠覆性变化,但一些新的力量已开始积蓄,并在日后成为推动改变的力量。Siemens祭出PCS7,从FA领域气势汹汹地杀入PA领域,凭借不计成本的市场策略,在取得流程行业*具挑战性的炼化项目后,勉强成为DCS圈子接纳的新玩家。而以Supcon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则受益于相对灵活的行业市场策略,通过煤化工、精细化工、食品饮料、水处理等分散市场,*大限度降低了宏观调控及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并借助国家推动自主品牌的政策优势,开始从相对分散的长尾市场,积蓄向上突破的力量,并在日后逐年提升市场份额。

第三个阶段为2010年至今

虽有2008年底的4万亿刺激,但市场只是短暂的回光返照,DCS市场自此与两位数的增长说再见,市场竞争也开始**升级。ABB通过盈控进入中低端市场,Honeywell推出PlantCruise开始发力于相对长尾的中小型项目市场。既为市场所迫,亦为竞争之需。

竞争升级的背后,是市场格局的巨变。受益于核电投资,Invensys在2010、2011两年摘得市场排名桂冠;受制于火电投资萎缩,ABB丢掉了保持多年的市场**的排名;而曾经在火电行业表现不俗的新华,今天眼看就要跌出市场前十;依托煤化工、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建材、水处理等长尾市场,加之在大型炼化领域的突破,Supcon在2012、2013年成为市场*大赢家;而Emerson则凭借过程仪表、控制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竞争力,始终位居市场**集团;Hollysys则通过在1000MW超临界机组取得技术突破、在核电领域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跻身市场**。

相比10年前,格局之变,不说天翻地覆,至少算得上“河东河西”了。相比产品更加标准化、市场相对分散的FA市场,DCS表现出更强的解决方案属性与行业依存度。行业周期,成了决定今天DCS市场格局的主要力量。

《工控中国》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DCS 过程控制 ABB 石化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