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广东机器人产业:改变中隐藏众多机会

分享到:
142
下一篇 >

摘要: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调研了该省机器人产业,此次调研表明,机器人产业将是制造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其中隐藏了众多机会。

1月6日下午,省长朱小丹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调研,研究推进我省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装备制造业中智能制造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我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从研发生产到工业应用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以广州为例,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规模超百亿,广州数控连续14年产销量位居**行业首位。在广州数控,朱小丹考察了其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全电动注塑机等产品展示和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的装配车间、应用示范生产线和产品测试实验室。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已经站在目前科技产业的前沿。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科技的重要领域。朱小丹省长此次调研,指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相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我省正抓紧制订全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抢抓“机器换人”的时间窗口期,大力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快发展。朱小丹强调,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的同时,还要着力加快工业智能装备的国产化进程。

这次调研,有何深意?隐藏着哪些机会?

调研呼应《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4年年中,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协同**研究院筹建办公室正式挂牌,一批手握机器人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已经进驻。该基地的负责人,是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人物、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中心主任李泽湘教授。“国内机器人产业才刚刚起步,我们将与其他机器人产业基地进行差异化发展。由于东莞及珠三角3C——电脑、通讯、消费电子产业规模庞大,基地首先将针对3C产业进行机器人开发。”李泽湘说。

不惟东莞,各类机器人产业基地在整个珠三角正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广东省去年出台《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将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

《纲要》提出,重点突破工业控制芯片、核心工业软件、数控装备和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制**数控产品、工业机器人、数控精密注塑机、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工业成套装备等智能装备,发展汽车电子、船舶电子、智能家电等智能化工业产品,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为重点,推进工业生产过程信息共享、系统整合、智能控制和协同制造,提高精准制造、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去年至今,从广东省级层面到广州、深圳、佛山等制造大市,无不依据各自产业规划推出了相应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政,形成了各自的思路和做法。

发展工业机器人可化解广东制造业的三大困境

广东机器人产业遍地开花, 源于珠三角制造业面临着3大困境。

首先是劳动力成本问题。

《南方日报》的一篇报道曾以工业机器人使用企业的角度历数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的好处:

“现在工厂的工人有一半以上是1990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基本都不愿意做危险性高、重负劳动比如搬运、空调机外壳喷漆等。这些岗位现在已经很难招到工人,既使有人应聘入职了,做不了就会辞职。”机器人的到来,不仅解决了一些高危、重负岗位“招工难”的难题,更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一台机器人能够做的事情,相当于2个工人、**两班倒的工作量。相当于一台机器人“抵”4个人力工作量。以每个工人年薪4万计算,一个30万的国产机器人成套解决方案能够在2年时间内收回人力成本,剩下的一台机器人平均寿命之内的8年时间就可以节省出100多万。“这还不算机器人能够24小时工作,及水、电因素。”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力,对车间生产效率带来了****的效果。由于机器人作业稳定、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并且能够标准化、**化操作,现在空调机身搬运的损耗率基本为零。“在以前,就算是富有经验的工人,每百台人工搬运损耗也有3、4台。”另外,流水线上的人力调配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以前一些重活、累活通常要费力气去调整。现在机器人操作简便,女孩子也可以去操作机器人干重活。”

其次是土地紧缺和环保压力。

更大的困境来自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压力。“*可怕的是没有订单。”珠三角制造业当前承受着来自低端、**竞争的双重压力——东南亚的低成本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的趋势。制造业走向**是**的出路。

广东制造业面临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困境,工业机器人作为**出路,广东企业在研发和大规模应用方面做得怎样?

广东的研发力量**无法撼动市场

目前国内有超过1000家机器人集成商,但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只有极少企业能够自主生产。核心技术的缺失使企业面对未来竞争缺乏信心。

在广东地区,此次朱小丹前往调研的广州数控,曾历时7年,在自有技术基础上研发生产出了**批受国内企业规模化使用的工业机器人。

一些广东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已经在关键零部件方面有所突破,如广州数控在控制器方面国内**,巨轮股份在RV减速器方面打破了国际垄断。但至少在目前,他们还无法撼动国内大市场。

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单位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机器人用量陡然增长171%,此后,中国机器人市场机器人用量以高于全球市场用量增速2倍的数量在增长。

在广州,位于萝岗工业园云埔工业区的广州数控机器人公司正在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向制造业企业输送不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给不同行业的制造业企业带去新的变化。当机器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工业正迎来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的生产变革。

面对严峻的形势,珠三角各地不约而同地制定了集群化推进机器人产业的策略,并出台了相应政策。因为单个企业力量有限,只有将他们聚集起来,协同攻关、持续**,才能尽快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摆脱受制于人的现状。在佛山,利迅达、嘉腾、鼎峰、广锻4家机器人龙头企业联合研发的全自动化冲压“无人车间”,就是产业链协同**效果的*好证明。

  广东制造业的“**春”:机器人带来的改变

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是否还存在难题?

业内人士说,早在90年代就曾尝试向企业介绍机器人,很多企业也知道机器人的好处,但那时还有廉价劳动力可用,企业用机器人代替工人的迫切性不强。

如果说过去的障碍主要在于行业认知和接受度,那么现在*大的障碍无疑是资金。巨大的投入令许多中小企业望而生畏。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在涨、租金在涨、税费在涨、劳工成本也在涨。大大小小的老板们绞尽脑汁,想来想去,似乎只有人工可以通过替代品来节省。于是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进入珠三角制造企业。

事实上,机器人在珠三角制造业中的大规模应用始于去年下半年,不到一年时间,机器人已渗透家电、汽配、电子信息、食品等诸多行业,并给这些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

大企业已经掀起“雇佣”机器人的风潮。2009年,比亚迪公司耗资数亿元引进了13台ABB喷涂机器人,可全自动完成整个车身的油漆喷涂工作,油漆膜厚误差控制在2微米以内,涂料的用量可减少30%左右;去年7月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透露:富士康将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2012年达30万台,2014年达100万台;华为、中兴通讯、广州光宝也在使用工业机器人。

小企业也开始尝鲜并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

在佛山南海、顺德,眼下一些小企业也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

“乐从一家生产家具配件的钞文五金店,一年前购进一台机器人后,省下了一半工人。”佛山市龙甲机器人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昕春称。

虽说大小企业都在购入工业机器人,但这些机器人可都不是便宜货。

工业机器人多少钱一个?

一些企业虽然希望使用工业机器人,但存在一些障碍,关键的是资金问题。

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一台机器人替代10个工人,每个工人的年薪在2-4万元左右,如果机器人售价太高,将抑制企业更换新设备转型升级的冲动。因而,从事“二次研发”的珠三角机器人供应商,一般将单台机器人定价在20万元以下,一个机器人系统售价则在200-300万元。

  国内以及珠三角的机器人市场到底有多大?

对此问题,尚未有权威数据能够准确描述。有企业说,国内有150亿美元的市场;有企业说,单单就五金冲压,佛山的市场容量就达1万台。

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16.9%,成为规模*大的机器人市场。专家表示,未来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速可达30%,爆发性增长可期。

虽然众说纷纭,但这并不妨碍机器人生产企业对未来前景的乐观。利迅达公司介绍,去年公司产值1000万元,今年将达到6000���元,明年预计有1.5亿元,到2015年估计能达5亿元。龙甲公司的目标产值则是2亿元。

  机器人“制造”企业的机器人生意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商人逐利的身影。机器人市场需求刚现端倪,不少人就做起了机器人生意。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介绍,早在2009年3月,深圳便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目前,协会拥有从事机器人及相关产业研发生产的企事业会员单位63家,据估算,63家会员 单位2011年产值在160亿元左右,企业业绩平均每年递增50%至60%。

在佛山,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工商登记中经营范围列有“机器人装备”的企业有20家左右。

抢占机器人行业先机的企业中,就有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霍锦添此前长期从事不锈钢加工和销售,他发现很多金属材料制造厂、家具厂和建陶厂用人成本不断攀升。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欧洲部分掌握先进自动化技术的企业急盼有偿转让技术。霍锦添立即飞往欧洲,经过一番沟通,他和意大利INTEC机器人系统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从此开始成为一家机器人生产商。

经济“寒冬”冷意未消,但利迅达公司则忙碌异常。11月7日,记者在该公司的调试车间看到,一排排机器人正在接受出厂前的*后一道调试。利迅达公司的做法是,从国外**生产商或者国内规模较大的生产商处购买通用机器人,公司研发人员根据订购企业的需求开发相关系统,进行“二次研发”。

前面提到的佛山市龙甲机器人焊接技术有限公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业务已经拓展到丰田、美的、华帝、富士康、东风雪铁龙等知名大企业。

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制历程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它是*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上世纪1970年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1970年代,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我国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从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工业机器人*先大规模使用的区域将会出现在发达地区。随着产业转移的进行,发达地区的制造业需要提升。基于工人成本不断增长的现实,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为*好替代方式。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大范围应用将会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其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占**一半以上。

日益增长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世界**机器人生产厂家的目光。当前,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来自日本,但是随着诸如“机器人”类似的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将会由中国制造。

《工控中国》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机器人 广东 搬运机器人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