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者建议发展人工智能应彰显“中国好声音

分享到:
102
下一篇 >

“微明的灯影里/我知道她的可爱的土壤/是我的心灵成为俘虏了”……如果我不说,你能想象这是人工智能写的诗吗?并且,这位“作者”这两天刚出诗集了。这部人工智能的首部诗集,只是五月人工智能讯息的一个花絮。

从宁波到北京,从伦敦到纽约,多场***、国际性人工智能峰会陆续召开,五月堪称人工智能月。面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风起云涌,陕西学者建议,陕西人应另辟蹊径,打造带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

陕西人工智能 院校力量强劲

单从学术角度看,陕西人工智能的院校力量非常强劲。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杨新铁回忆说,“我们省搞人工智能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先行者是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何华灿,也是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的先驱,现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看起来没有什么‘爆炸性’新闻,但实际上国家方面、军方的人工智能方面需要特别多。”

杨新铁举例说明了人工智能分析对**领域的重要性,“比如美国很早在做一个叫C3ISR的系统,是美国**做起来的。它把前线所有雷达、卫星数据、观测数据通过网络集成起来。对方只要有飞机起飞,它就可以算出在哪里拦截你。现在已经发展到C4ISR。”此外,比如空中加油,“看起来就一根管子伸出去对接,实际难度很大。因为空中飞机速度很快,风一吹,管子抖动震起来,有70分贝,可以把驾驶员耳朵震聋。这就要通过智能运算分析,怎么样做出一种不震的加油管。”

发展带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

原西安科学院非线性研究所院长阎坤告诉记者,深入的人工智能研究需要大量财力支撑,对于陕西企业普遍属于小微企业来说,可以抓住其中一点,做出特色,术有专攻。

这样的工作已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墨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进告诉记者,目前人工智能主要是模拟人脑的逻辑机理,而他们目前正在尝试为人工智能引入“进化”,“让计算机程序语言可以自我变异,改写程序,它有自己的‘基因库’,我们为它建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去不断进化这个程序本身,就能让它的智能大大提升,同时观察它能进化到什么程度。”王进表示,据他了解,目前业内做这块研究的还不多。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前院长杨秉正的观点更远一些:目前开发人工智能的平台、程序都是美国人的,虽然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目前已达****,但不免对美国亦步亦趋。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领域是个很广阔的空间,陕西目前来说滞后,但陕西研究者要敢于另辟蹊径,没准就能拿出人工智能的中国方案。

“中国哲学中许多关于转化、变通的智慧结晶,这是我们今天发展人工智能亟需汲取的养料。”杨秉正告诉记者。(记者 王继成)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美国 飞机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