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如何面对市场瓶颈

分享到:
点击量: 203575

  谈及机器人,溜到口尖的一定是大大小小的机器人大赛”。10月27日,以“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瓶颈”为主题的第四届中韩日机器人研讨会上,其中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扮演让人记忆犹新。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们也兴致勃勃地带来了新玩意儿:哈巴狗、蜘蛛侠、小书童…争抢着表演“绝活”

  国内专家和企业的代表们都皱起了眉头。产品都很棒,但一提到市场。但难就难在市场太小,老百姓对机器人的接受水平还太低。北京博创兴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张万杰无奈地说。

  目前,张万杰介绍。除少数大学和科研院所会买一些机器人做实验教学外,机器人产品主要是参与一些机器人大赛以及一些展会的展示。

  批量生产、大规模地示范应用是机器人产业的一个难题。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先进技术制造处项目主管刘进长*头疼的也是机器人的市场推广问题。如何实现产业化是机器人产业目前遇到一个瓶颈。

  与韩国、日本相比更是有着明显的差异。张万杰说。但是学校这方面的需求还是太有限。老百姓特别是孩子们对机器人产品似乎很欢迎。韩国roborobo机器人公司负责人吴先生表示,韩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机器人产品,市场销售情况都十分可观。韩国60%以上的中小学设置了机器人课程。而我公司的产品占到整个市场销售的65%以上,每年的销售收入可达250亿韩币左右。

  近几年,据资料显示。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年装置数量一直坚持在35万台以上,韩国的这一数字也将近8万。而2008年,中国装置机器人的数量还不到韩国的一半。

  实际上国机器人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机器人产品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工业上已开始广泛应用。据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组长王田苗介绍,6000米水下机器人已经开始进行勘探工作,仿人机器人已走进了科技馆,脑外科、骨科等医用机器人已经进入到临床应用阶段,极地科考、无人飞机上的机器人装备让我对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利息过高,但走向市场的机器人产品。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能满足家用要求的机器人产品在技术和配件等方面的造价都太高。张万杰说,现在市场上可以见到只有少数是低成本、简单的产品,比如吸尘器、除草器等,**机器人产品价格大都在万元以上。

  一方面利息过高,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老百姓不愿买,另一方面,需求不旺盛,生产就无法形成规模,价格就下不来。张万杰的同事在一旁补充道。

  做了多种尝试,为了打开市场。开发了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机器人,学生们可以依照说明自己装配、组装,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思维能力,更能锻炼他动手能力。同是工程师的计海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