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研讨会“力挺”3D打印

分享到:
点击量: 191967

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在业界质疑3D打印的应用前景之际,近日在由工信部、科技部等联手主办的“新工业**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传出对3D打印的力挺之声。与会代表在发言时指出,3D打印应用领域量大面广,或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会上表示:“近来,国际社会对新工业**的观点各有不同,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进行融合,加上新材料(行情专区)、新能源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苏波指出,“增材制造、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不断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型。”

目前,中国的3D打印产业正蓬勃发展。技术方面,目前,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相继研发出多种系列的3D打印机,部分技术已达到****水平。

在技术的支撑下,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医学领域。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王成焘指出,“三维打印模型提供了患体丰富的信息。过去大家看病,不知道病人肚子里是什么东西,有了X光机就可以知道清晰的二维信息,有了CT和磁共振形成了准三维的信息。到了三维打印模型方面,实现了一个提升,在医生动手术前,就可以**地看到1比1的骨骼模型。”

王成焘认为,3D打印技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推动21世纪医疗的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和远程化重要的基础支撑。

不过,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对3D打印技术的看法却完全相反。据媒体报道,郭台铭称3D打印只是噱头,如果真的能颠覆产业,“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据报道,郭台铭表示,3D打印绝不等于第三次工业**,只是噱头而已。3D打印技术发展很久了,鸿海30年前就在使用。他不看好的原因是,此项技术无法大量生产用于商业用途,不具有商业价值。比如,3D打印可以制造出电话,但只能看不能用。

郭台铭的观点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甚至称,郭台铭的言论代表了大规模制造企业对3D打印的一种务实态度。

海外市场,在美英等国,3D打印技术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3D打印制品能实现产品的自然无缝连接,从而达到传统制造方法远不可及的结构稳固性和连接强度,已成为国外研究空间飞行器的关键技术。

3D打印技术市场广阔中国制造面临产业升级

科技改变生活,眼下人气*旺的新科技项目,当属3D打印技术。从商业化到民用级上,中国3D打印市场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但前景辽阔。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近日指出,我国将在3年内正式启动至少10个3D打印**中心,发展500家传统企业进入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3年内有望实现上百亿元产值。这也为国内厂商在投资领域中提供了新契机。

行业变革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给企业同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3D打印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和影响不言而喻,将在未来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和技术惯例。可以预见,中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新旧科技交替浪潮中。

3D打印技术前景可期

*初的3D打印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它发端于美国军方的快速成形技术,学名称作“增材制造”,是通过电脑创建的三维设计图将材料(行情专区)分层“打印”叠加,*终整体成形。可以说,如果“捏泥人”或“雕刻”是传统制造方法,那么以一块块砖垒砌高楼大厦的过程则是3D打印,3D打印省去了冗长而昂贵的模具制造过程,它直接受控于电脑三维设计图形,能够制造出传统方法无法企及的形状。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3D打印机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桌面级、工业级和生物医学级。桌面级3D打印机是3D打印技术里面*简单、科技含量*低,而且是未来*有可能在大众中得到普及的3D打印机,主要是满足设计、创意类行业需求,国内价位大都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

而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中国工业级3D打印机的稳定性、精密度、材料等领域与国外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不过,中国在大型金属结构件直接制造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率先突破了在大型复杂金属结构件制造方面的障碍,走在世界的前列。罗军预测,中国的3D打印市场将在三年内从目前的约1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00亿元。

3D打印技术前景可期,已渐入寻常百姓家。国际品牌Cube3D打印机近日在中国电商网站京东商城上成功开售,这是全球知名品牌3DSystems*新推出的**代3D打印机,也是目前*贴近家庭、个人用户的消费级3D打印机。

此外,在佛山顺德,已经有一部分新潮的企业家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玩具、小家电(行情专区)等实体产品。3D打印技术进入制造业的应用正逐步展开,促进产品走向精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