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车程缩短至20分钟 商业航天界“达沃斯”值得围观

分享到:
293
下一篇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栋栋

由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施瓦布先生倡议创建的世界经济论坛,因为对全球性热点问题或趋势性问题的讨论备受关注。论坛因每年年会都在达沃斯召开,故也被称为“达沃斯论坛”,造就了世界经济的“达沃斯”现象。

在商业航天界也有这样一个论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三届,由中国多家**机构联袂组织风险,其中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中外机构,还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湖北省人民政府等政府部门。

8月3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布了在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蓝图,构建商业航天新格局,引发了与会人员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本次论坛以“汇聚全球资源、共促商业航天”为主题,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等20余个国家的80余位国际专家,以及来自国内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代表近400人共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计,研讨商业航天全球化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的发展态势,携手促进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共同打造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在致辞中表示,作为航天技术的探索者和商业航天事业的开拓者,我们共同的追求与奋斗目标是:通过不懈努力,在太空乃至深空中为人类拓展新的生存与生活空间,不断拓展人类文明发展的边界,这有赖于商业航天的成熟和发展。

今年的论坛上传出多个重磅信息:*高时速4000km的“高速飞行列车”即将成为现实!156颗小卫星上天,打造天基互联网!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秀将实施“一箭六星”发射!

KZ-11首秀将实施“一箭六星”发射

中国工业报记者从本届论坛上获悉,由中国航天科工研发生产的快舟十一号(KZ-11)固体运载火箭将以“一箭六星”的方式实施首飞。

据了解,KZ-11运载火箭采用“航天系统管理+民企灵活运营”相结合的研发模式,引进民营企业参与产品研发和生产,目前,首飞技术方案和卫星搭载方案已经明确,各项分系统研制试验正加紧推进。

KZ-11运载火箭采用车载移动方式发射,能够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火箭起飞质量78吨,近地轨道*大运载能力1500kg,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000kg/700km,主要承担400km-1500km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

“国际商业发射中,小型运载发射报价一般为每公斤2.5—4万美元,快舟1A运载火箭的报价不到2万美元,快舟11型运载火箭报价不到1万美元,价格**竞争力。”中国航天科工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向全球范围内小卫星及微小卫星客户提供更快、更好、更廉价的“一站式”客户体验,中国航天科工开创了互联网时代下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快舟”模式——采用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理念,着力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系统与分系统集成化、硬件与软件相互渗透化的“新三化”设计,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市场参与火箭从研发到发射服务全流程,精简流通环节,使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性价比获得综合提升。

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航天科工瞄准新一代航天发射与应用的巨大市场,坚持社会资源和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按照“社会化总体院、社会化总体部、社会化总装厂”的发展模式,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依托,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新途径,开创了航天项目商业化的新模式。

未来几年,中国航天科工将以建设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契机,围绕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商业航天主导产业,打造新型运载火箭研发制造平台、微小卫星制造平台、发射服务平台、微小卫星组网及应用管理服务平台,努力把火箭公司建设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商业航天发射服务专业公司。

京沪距离缩短至半小时以内车程

中国巡航导弹之父、航天科工副总经理刘石泉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航天科工开展了“高速飞行列车”的研究论证,拟通过商业化、市场化模式,将超声速飞行技术与轨道交通技术相结合,研制的新一代交通工具,利用超导磁悬浮技术和真空管道,致力于实现超音速的“近地飞行”。“高速飞行列车”将与“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并列,形成“五云一车”的商业航天工程新格局。

高速飞行列车是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实现超声速运行的运输系统。高速飞行列车的运行速度比传统高铁提升了10倍;比现有民航客机提升了5倍,*大速度可达到4000公里/小时,是人类对交通工具速度**追求的一大进步。例如,目前,从北京出发的高铁需要历时5个多小时才到上海。然而,你能想像在不远的未来,北京到上海只需要20分钟左右,上午的会,当天早上出发就能赶上。

高速飞行列车不仅仅拉近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不消耗化石能源,可与城市地铁无缝接驳,很可能未来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制高点,甚至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

当前,世界上对外宣布开展大于1000公里/小时运输系统研究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包括美国的HTT公司、Hyperloop One公司以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美国的公司起步早,但中国的企业起点高,利用航天超声速相关技术,航天科工是全球**提出超声速地面运输系统的集团公司。

航天科工拥有丰富的重大项目系统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具有大工程必备的仿真建模和大系统试验能力,以及国际**的超声速飞行器设计能力,这些为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工程项目实施注重发挥各方面优势建立国家队,联合了国内外20多家科研机构,成立了国内**国际性高速飞行列车产业联盟,目前团队拥有相关领域的200多项**。

“高速飞行列车”项目落地开花将按照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步通过1000公里/小时运输能力建设区域性城际飞行列车交通网,**步通过2000公里/小时运输能力建设国家超级城市群飞行列车交通网,第三步通过4000公里/小时运输能力建设“一带一路”飞行列车交通网,*终形成一张继航天、高铁、核电之后的中国新名片。

156颗小卫星打造天基互联网

“以‘虹云工程’为代表的天基互联网的构建,将是一个很好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有助于培育‘互联网+’航天新兴产业。”中国航天科工“虹云工程”总师向开恒谈到。

据悉,由于沙漠、山脉和海洋等环境因素,世界上还有一半的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信息的匮乏限制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虹云工程”着力解决这一问题,瞄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部署,以天基互联网接入为主要目标,基于低轨通信星座及其地面系统,与现有通信系统相辅相成,为“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产业化发展搭建信息交互平台。

世界范围内,商业航天是一个公认的难题。“虹云工程”一个亮点之处在于,它在中国**提出建立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小卫星”“低轨”“宽带”的组合设置,正是为了契合商业性的发展需求。

按照规划,整个“虹云工程”被分解为“1+4+156”三步。**步计划在2018年前,发射**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步到“十三五”末,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部156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虹云工程”以“技术模式**、商业模式**、管理**”为抓手,解放思想,强化商业航天理念,按照商业航天产业“社会化总体院、社会化总体部和社会化总装厂”的发展思路实施,提出社会化采购和配套体系,社会化选人用人体制,社会化投融资结构体制,吸引**人才、现金技术和**资本,用商业化机制发展航天产业。

中国工业报
你可能感兴趣: 业界新闻 图片 高铁 上海 运输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